水清、岸绿、渠畅、景美……漫步于肥西的田间地头,一幅人水相亲的和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近年来,肥西县相继建成了一批遇涝能排、遇旱能灌、排灌自如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措并举,逐步形成了一张“长藤结瓜”式的农田灌溉保障网。
压实责任,强化组织保障。建立由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乡镇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充分征求乡镇(园区)、村(社区)和村民代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肥西县农田灌溉、防洪除涝、水环境与水生态综合治理实际需求,由乡镇(园区)统一申报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该县相关责任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最终的审核把关。
规划引领,统筹项目谋划。该县着眼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和长远规划,因地制宜,科学编制了《肥西县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规划》《肥西县农田水利“十四五”规划》等规划文件,为肥西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整合市级水利水毁资金、扶贫资金和一般债券资金对因洪涝灾害损毁的农田水利项目进行灾后修复重建和改造提升建设;对口塘坝和灌排沟渠进行清淤整治,做好抗旱工作,补齐农田水利设施短板。
规范机制,强化项目管理。乡镇(园区)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共同推进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主管部门加强对在建工程项目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督促指导有关乡镇(园区)健全工程质量监管体系,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四制”要求组织项目实施。项目完工后,先由乡镇(园区)进行自验,自验合格后再申请县级验收。县级采取委托第三方全面验收和县级抽查验收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项目实施内容、项目实施质量、项目实施资料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确保项目建设质量过硬。
“十三五”期间,肥西县实际完成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面积19.59万亩,超合肥市计划任务平均值。“十四五”期间,肥西县对全县946处因洪涝灾害损毁的农田水利项目进行灾后修复重建和改造提升建设;开展县级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3.67万亩;同时,对全县12个乡镇(园区)的564口塘坝和86 km灌排沟渠进行清淤整治。
肥西县坚持建管并重,全面建立建—管—用相一致,责—权—利相统一的管护责任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多方参与、同向发力,建立健全管护“一本账”。通过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和管护,织密农田灌溉保障网,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出贡献。(朱玲玲 晏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