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安庆市第六人民医院:以仁心解读患者的心灵密码

2023-06-05 09:23   安徽网

“潘主任,您还认识我吗?我是那个总是给你们找茬的胖妞婷婷啊!”一位穿着时尚的年轻女孩笑着走进了康复科。5月29日,安庆市第六人民医院康复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看着康复后判若两人的女孩子,医护人员感到无比欣慰。

精神障碍患者,大多数处于“住院-出院-住院”的魔境中无法挣脱,精神康复就是通过学习(训练)措施和环境支持,以尽可能使患者社会性及职能性角色功能恢复到最大限度。安庆六院医护人员以仁心解读精神病患者的心灵密码,走进并治愈他们。一张张面孔,在沉寂许久后,再次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康复员上手工课。

不一样的“康复员”            

“早上好!”“早上好!”随着一声声的问候,一大早,医院康复科变得热闹起来。“如果压力用1和10之间的数字来表示,你们自己会选几呢?”在治疗室,康复护士正在给康复员讲解压力。

“压力影响我们每个人,过大、长期存在就会造成心理问题,甚至演变成精神疾病。”康复科主任潘琦表示。

“我们护士长经常对大家讲,要用良好的情绪来带动患者,在与患者交流中要始终保持微笑,要有足够的耐心,让他们感觉到有被尊重。”潘琦解释道,为了降低患者的病耻感,患者在康复科都被称为康复员。

在康复科,医护人员通过评估后将患者分组,安排一系列的康复训练课程。作业治疗、压力管理、药物自我管理训练、症状自我监测训练、艺术治疗以及日常生活功能训练等等。这些课程既增加互动合作的机会,又帮助患者拓展生活技能的可能性,增强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让患者逐渐找回丢失的社会生活技能,重新回到正常的社会活动中去。

播种绿色,绽放希望。

不一样的“康复科”            

走进康复科,给人第一感觉这不像一个医院病房的样子,走廊里一排大红灯笼高高挂着,宽敞明亮,温馨而舒适。

“这是森田治疗室、作业治疗室、音乐治疗室、厨乐坊,还有阅读室。”在医护人员介绍中,活动室一面“心愿墙”格外显眼。墙上贴满了蝴蝶形状的心愿小卡片,出乎意料的是心愿卡片上并没有看到消极负面情绪的话语,看到的都是让人暖暖的心愿:“愿妈妈身体健康”“我想你了”“我想早点出院”“我要做心理医生。”除“心愿墙”外,活动室的橱窗里还展示着患者的绘画、书法以及手工艺作品。

“我们一般在‘端午’‘中秋’这样的节日都会把患者的部分作品拿出来让他们自己在门诊义卖;另外,我们阅读室里有千余册图书,都是省图书馆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我们按照图书馆图书分类标准来进行分类,尽量让他们在活动的每个细节都能更贴近社会生活。”医生任晓明介绍道。

安庆六院康复科2019年3月正式开科,潘琦表示,当时压力很大,大家对于精神康复认知度不高,认为精神障碍患者四肢健全,不需要康复。开始的时候只有十几个患者,而现在每天康复人数达到300多人次,社会认知度和评价都非常好。

“如今康复科已有2名医生、1名心理治疗师、2名康复治疗师和9名康复护士。”潘琦感慨道,从开科至今科室已累计服务患者85592人次。

康复员做曼陀罗绘画治疗。

不一样的“康复观”            

“康复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人的本性和天生的潜能会要求一个人越来越完善地向自我实现迈进,要求得到尊重,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潘琦平时都给科室医护人员灌输这样的理念。

“精神障碍患者是弱势群体,我们所有的康复训练活动都是从全人的角度出发,针对患者的治疗全过程,帮助患者全面康复。”护士长鲁和云说。

“我爸不要我了,他让我去死……”患者张某突然在治疗室里对康复护士说。心理治疗师王思变介绍,患者因与其父亲通电话后闹得不愉快。通过连续三天心理疏导并电话与家属沟通交流,并让患者再次与其父亲电话联系,现在患者情绪稳定。

在康复科工作多年的潘琦发现,一个精神障碍患者背后的家庭都存在着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紧张、沟通方式简单粗暴、情绪管理能力差等问题。如何改善家庭环境?如何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些也都是康复训练的内容。

潘琦表示,精神障碍患者回归家庭后的继续康复问题是“最后一公里”,也是“加油站”,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同时她呼吁社会大众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精神障碍患者,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大家要理解他们,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社会环境。 (鲁和云)

“潘主任,您还认识我吗?我是那个总是给你们找茬的胖妞婷婷啊!”一位穿着时尚的年轻女孩笑着走进了康复科。5月29日,安庆市第六人民医院康复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看着康复后判若两人的女孩子,医护人员感到无比欣慰。

精神障碍患者,大多数处于“住院-出院-住院”的魔境中无法挣脱,精神康复就是通过学习(训练)措施和环境支持,以尽可能使患者社会性及职能性角色功能恢复到最大限度。安庆六院医护人员以仁心解读精神病患者的心灵密码,走进并治愈他们。一张张面孔,在沉寂许久后,再次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康复员上手工课。

不一样的“康复员”            

“早上好!”“早上好!”随着一声声的问候,一大早,医院康复科变得热闹起来。“如果压力用1和10之间的数字来表示,你们自己会选几呢?”在治疗室,康复护士正在给康复员讲解压力。

“压力影响我们每个人,过大、长期存在就会造成心理问题,甚至演变成精神疾病。”康复科主任潘琦表示。

“我们护士长经常对大家讲,要用良好的情绪来带动患者,在与患者交流中要始终保持微笑,要有足够的耐心,让他们感觉到有被尊重。”潘琦解释道,为了降低患者的病耻感,患者在康复科都被称为康复员。

在康复科,医护人员通过评估后将患者分组,安排一系列的康复训练课程。作业治疗、压力管理、药物自我管理训练、症状自我监测训练、艺术治疗以及日常生活功能训练等等。这些课程既增加互动合作的机会,又帮助患者拓展生活技能的可能性,增强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让患者逐渐找回丢失的社会生活技能,重新回到正常的社会活动中去。

播种绿色,绽放希望。

不一样的“康复科”            

走进康复科,给人第一感觉这不像一个医院病房的样子,走廊里一排大红灯笼高高挂着,宽敞明亮,温馨而舒适。

“这是森田治疗室、作业治疗室、音乐治疗室、厨乐坊,还有阅读室。”在医护人员介绍中,活动室一面“心愿墙”格外显眼。墙上贴满了蝴蝶形状的心愿小卡片,出乎意料的是心愿卡片上并没有看到消极负面情绪的话语,看到的都是让人暖暖的心愿:“愿妈妈身体健康”“我想你了”“我想早点出院”“我要做心理医生。”除“心愿墙”外,活动室的橱窗里还展示着患者的绘画、书法以及手工艺作品。

“我们一般在‘端午’‘中秋’这样的节日都会把患者的部分作品拿出来让他们自己在门诊义卖;另外,我们阅读室里有千余册图书,都是省图书馆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我们按照图书馆图书分类标准来进行分类,尽量让他们在活动的每个细节都能更贴近社会生活。”医生任晓明介绍道。

安庆六院康复科2019年3月正式开科,潘琦表示,当时压力很大,大家对于精神康复认知度不高,认为精神障碍患者四肢健全,不需要康复。开始的时候只有十几个患者,而现在每天康复人数达到300多人次,社会认知度和评价都非常好。

“如今康复科已有2名医生、1名心理治疗师、2名康复治疗师和9名康复护士。”潘琦感慨道,从开科至今科室已累计服务患者85592人次。

康复员做曼陀罗绘画治疗。

不一样的“康复观”            

“康复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人的本性和天生的潜能会要求一个人越来越完善地向自我实现迈进,要求得到尊重,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潘琦平时都给科室医护人员灌输这样的理念。

“精神障碍患者是弱势群体,我们所有的康复训练活动都是从全人的角度出发,针对患者的治疗全过程,帮助患者全面康复。”护士长鲁和云说。

“我爸不要我了,他让我去死……”患者张某突然在治疗室里对康复护士说。心理治疗师王思变介绍,患者因与其父亲通电话后闹得不愉快。通过连续三天心理疏导并电话与家属沟通交流,并让患者再次与其父亲电话联系,现在患者情绪稳定。

在康复科工作多年的潘琦发现,一个精神障碍患者背后的家庭都存在着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紧张、沟通方式简单粗暴、情绪管理能力差等问题。如何改善家庭环境?如何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些也都是康复训练的内容。

潘琦表示,精神障碍患者回归家庭后的继续康复问题是“最后一公里”,也是“加油站”,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同时她呼吁社会大众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精神障碍患者,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大家要理解他们,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社会环境。 (鲁和云)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