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安庆消息 麦收过后,乡村农事相对清闲起来,近期偏远农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活动在宿松县复兴镇王营村拉开帷幕。开幕当天,宿松县群芳黄梅戏剧团的演员们为村民们表演了传统黄梅戏《荞麦记》《生死牌》和《一门三进士》以及国家级“非遗”文南词《卖茅柴》《接班》《王瞎子算命》等剧目。村民在自己家门口欣赏着来自民营剧团的演出,在这场免费的文化大餐中露出开心的笑容。
王营村是宿松县距离县城最远的两个行政村之一,辖42个村民小组,1500余户,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常住人口6000余人。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军介绍说,王营村是一个纯农业村,没什么收入,平时很少请剧团来村里演出,现在政府出钱请老百姓在自己家门口看戏,这实在是一件大好事。
这些平日里寂静的村庄,几乎都是常年“戏荒”,因为“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活动的举办变得热闹了许多。演员蒋培荣几乎参加了所有场次的演出,他和其他同事一样,从没喊过苦,叫过累。“偏远村落条件是苦些,但只要看见台下老百姓的笑脸,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蒋培荣说。
听说有剧团要为村民们免费送上一场大戏,大家都非常高兴,早早带着椅子等候在村里的戏台下。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和演员们优美的唱腔、专业的表演深深吸引着台下的村民。今年65岁的村民王德顺一边看戏一边说:“俺年轻时就喜欢戏曲,尤其是黄梅戏。岁数大了,很少出门。现在能在自己家门口看上戏,真是打心眼里高兴,感谢政府的好政策。”
“以戏剧传统优秀剧目、折子戏等形式,宣传和展示优秀文艺作品,以此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偏远农村的农民共享的是文化发展的成果。”复兴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石磊说。
台上演员们卖力演出,台下村民们专心致志地欣赏,一些老戏迷还打着节拍跟着哼唱,对演员们的表演赞不绝口。
戏曲原本就是从乡土中来,回归乡土是应有之义。据群芳黄梅戏剧团团长汪方荣介绍,把文艺志愿服务送到最偏远、条件最艰苦、文艺供给最匮乏的群众面前,是文化工作者的初心和坚守,剧团将在复兴镇、长铺镇、隘口乡、二郎镇、柳坪乡五个乡镇演出37场次。在节目内容、形式、演员阵容上精心准备,反复编排、斟酌,力求使节目符合群众期望、满足群众口味,力求使这场文化大餐真正惠民。
戏曲演出活动,既为群众带去了文化享受,也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寓教于乐,让百姓在看戏中体会党的关怀,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群众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真正将文化惠民、服务百姓落到了实处,切实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有效推动基层乡村文化振兴。
“这是春天第一道文化大餐,我们将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借助网上直播,提升还戏于民的力度,扩大共建共享的范围,让永不落幕的农村戏剧大舞台更加灿烂、更受欢迎。”石磊说。(司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