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滁州消息 4月22日-23日,第八届民族文化遗产会议在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5个省52所高等院校和24个科研院所、地方非遗部门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会议。此次会议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遗产专委会主办,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南通大学海洋文化研究院承办。
4月22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在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图文中心学术报告厅举办,开幕式由校长汪上主持。滁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民革市委会主委苏虹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一位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滁州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工作方针,不断推动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壮大、文旅深度融合。本次会议落户滁州,是对滁州市在民族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研究工作的肯定与支持,滁州未来会一如既往地高度关注、持续探索,不断开创文化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张志华代表校方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她指出,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共同探讨民族文化遗产这一课题,助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正当其时、意义重大。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历来非常重视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学校上下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助力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为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弘扬与创新贡献更多力量。
开幕式上,国家民委研究室专委会管理办公室主任孙国明,全国人大文化室原主任、研究会民族文化遗产专委会特邀专家朱兵,国务院研究室文教卫司原副司长、研究会民族文化遗产专委会特邀专家林秋朔,研究会民族文化遗产专委会主任苑利分别发表讲话。
朱兵以“全面深入推进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治化建设”为题发表讲话。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提出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重要指示,为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和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当前全面深入推进非遗法治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根据新时代新要求,在总结实践经验和加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修法和健全完善工作,为新时代非遗事业健康繁荣发展提供全面的法治保障。
苑利以“让我们以百倍热情去迎接中国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春天”为题,对民族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2022年度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汇报了2023年工作计划。
随后,大家共同观摩我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画展及凤阳花鼓表演。与会人员还集体参观了学校校史馆。
在专家专题报告会上,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民委理论研究司原二级巡视员李红杰,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际司原副司长吴金光,南通大学海洋文化资源研究院院长、教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理事研究会民族文化遗产专委会秘书长、民遗委学术委员会主任刘芝凤三位专家分别作了题为“数字信息社会与’非遗’现代功能的挖掘与保护”“中外民族非遗保护与开发方法比较研究”“文化搭台、历史唱戏、海岛旅游开发——中国海岛大文化大干线大数据构建研究”的专题报告。
22日下午,“海洋非遗专题会议”、“民族非遗保护与产业开发专题会议”、“民俗、文学、艺术非遗专题会议”、“非遗理论与非遗教育专题会议”、“中国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专题会议”分别在各分会场开展。
本次会议汇聚了全国民族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了深层次研讨,实现了民族文化领域的新突破,为保护、利用、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贡献了力量。
刘蓉 张秀梅 张少敏 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