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课程是关于“生命世界”的内容,是小学科学教学领域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植物单元内容涉及到植物一生的生长过程,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长期的课外种植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近期,解二小充分挖掘校园劳动资源,利用学校种植园、花木箱、绿化带等,让学生亲历劳动体验,把科学课学习与学生劳动、食育、美育等相融合。
种植劳动要经历植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历经时间长。学生对植物的管理、观察和记录需要长期坚持,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坚持性。
多种多样的植物,为科学课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观察实验材料。
劳动中,学生进行观察、记录、预测、整理分析数据、相互交流等学习活动,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知道植物体各个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种植劳动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生成新的探究问题的过程,学生亲历播种、除草、施肥等,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他们在劳动中探究,在劳动中理解科学知识,在劳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既获得感知和技能方面的发展,又能领略草木和泥土的气息,享受田园乐趣。
到了收获季节,当学生品尝自己劳动的果实,思之来之不易,就会珍惜一粥一饭。舌尖上的记忆,是我们自然而然接受的食育,它突破我们的味蕾,深入到我们的心底,内化成我们的行为。
这种以校园种植为载体的项目式学习,把学生的科学学习与劳动和谐交融,五育并举,给以情感滋润与思想营养。使他们对乡村土地情感、生态和生命科学的素养,获得应有的认知和真实的体验,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建立大生态的观念。(田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