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守护着你我的诗和远方

2023-04-13 10:27

安徽网滁州消息 春日的滁州大地,处处呈现奋跃而上,生机勃发的景象。近年来,滁州市人大常委会把助推乡村振兴作为人大常委会一项重点工作,打出一套助力乡村振兴组合拳。其中,以“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绘好‘田字格’、打好‘特色牌’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特色鲜明,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怎样加快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何时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不再是一种奢望?乡村振兴的富春山居图上有一座座的高山需要我们去找到落脚点逐一翻越。

法治“护航”乡村游

2023年1月1日施行的《滁州市乡村旅游促进条例》入选了“安徽省2022年行政立法十件大事”。农历二月,滁州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借传统庙会等民俗活动,两次就《滁州市乡村旅游促进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和开展乡村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及春耕备耕情况进行调研。早在2017年12月,滁州市人大就出台了《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在保护非遗的同时,借力民俗促进乡村旅游。2023年2月21日,正值全椒县十字镇界首“二月二庙会“传统民俗举办之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图强深入现场开展借力民俗活动,做实乡村旅游调研。王图强来到现场,重点了解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工作,指出要加大力度开发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充分发挥“二月二庙会”这一民俗活动品牌优势,把当地的富硒大米、花卉苗木等特色产品推介出去,促进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动能。

(全椒县十字镇界首村举办“二月二庙会”传统民俗活动,街道两侧商贩云集,本地特色产品琳琅满目,四邻八方的群众前来赶集,一派热闹的景象。滁州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摸清家底好“把脉”

后疫情时代,大众因疫情而压抑了的旅游欲望急需释放,去哪玩儿?如何避开拥挤人群?如何解锁新玩法?这些愿望也促使了一些偏僻小众的旅游地与景区迎来新的崛起机会。针对这些需求,马蜂窝发布了《“后疫情时代”攻略:发现中国新秘境》揭秘了疫情后国内上升趋势最强劲、最具新网红气质的50个城市和50个景区景点,这些新晋小众目的地,一些以前不为大众熟知的景点走进大众的视野。基于马蜂窝大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的当下最受年轻游客关注、综合评价最高的旅行玩乐目的地,往往源于一部电影、一个综艺或者一个短视频就能被成功“种草”。

据中国旅游新闻网公布的2023年春节假期旅游数据显示,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据旅游大数据报告来看,具有独具特色的春节活动、年味十足、民俗文化、文化非遗等字眼的小众景点纷纷上榜。

滁州市由于地理区域的关系,千百年间人口不断迁徙流动,南北习俗相互融合、演变,其文化特点是融南北风俗于一体,自古至今民俗文化繁多,民俗活动中影响较大的有农历正月初九琅琊山庙会和全椒县“正月十六走太平”等。充分利用好我市“小众景点”“非遗”“民俗活动”“假日经济”的同时,通过当地居民和到访游客利用短视频易创作、轻传播等特点,使其知名度进一步扩大。景点所在地的政府要有敏锐的嗅觉,提前做好和媒体平台的互动,做好交通、住宿、餐饮、厕所、垃圾桶等配套措施的及时建设与更新,让游客获得良好的出游体验,避免昙花一现的特点,让游客发自内心产生“这里真不错”“下次还会来”的念头,从而有效推动乡村景点知名度,为开发农村地区风土人情,推动农产品销售为当地居民带来长效的收益路径,为乡村振兴赋能寻找到了一种新的切入路径。

让“红色滁州”熠熠生辉

位于“红旗渠精神”发源地的河南林州市2022年游客1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0亿元。今年开通了首趟“红旗渠号”红色旅游专列,不仅满足了广大游客的多样化出行需求,也将对拉动地方经济、方便百姓生活、推动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起到积极作用。

(滁州市委党校第十期县处级干部任职班40余人来到太行革命老区红旗渠精神发源地参观红旗渠纪念馆。滁州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滁州市红色资源丰富,据统计,全市红色资源单体数量达17处,抗日战争时期,滁州是抗日根据地之一,中共中央中原局曾进驻滁州,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滁州留下战斗足迹。1940年在定远县召开的中原局第三次会议,为华中抗日根据地发展和新四军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当时的龙岗抗大八分校、九分校培养了大批抗日精英。来安县半塔保卫战是新四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为发展和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半塔烈士陵园记录了新四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天长籍新四军音乐家何仿在金牛湖地区采集当地民歌改编的《茉莉花》名扬海内外。1978年,凤阳县小岗村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一大批传承红色基因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滁州红色旅游的响亮品牌。

(天长市宪法公园内《茉莉花》民歌元素的设计。滁州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红色资源不可复制,合理利用红色资源,首先要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力度,既是对革命历史和革命先辈的尊重,更是对光荣革命传统的发扬与光大。发展红色旅游,应展开形式多样的红色旅游文化研究、宣传活动,拍摄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画册和影视作品,全力打造红色旅游文化品牌,吸引文化旅游投资,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社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点燃”乡村旅游“新业态”

最近火出圈的文旅局长视频带动了一个梗:“全国文旅局长们卷起来了”!从早期在新疆伊犁昭苏副县长贺娇龙,在雪地里穿着红斗篷策马扬鞭,宣传昭苏旅游资源,到近期因高颜值走红的四川省甘孜州文旅局局长刘洪,而装扮成古代的白衣侠客在金黄的银杏树下练习舞剑的湖北随州文旅局局长伟解伟,因“潦草”古装出圈,这支短视频被475万人观看过,评论留言多达3.6万条。

近年来随着“新农人”“电商达人” “网红”,李子柒、丁真等一批立足乡村,开展乡村推介、直播带货、志愿服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抖音上丁真的视频完播量增加114%,意味着背后短视频质量的提升,吸引人们的观看。网红通过直播、短视频对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有非常直观的生动呈现,美景好看、美食好吃、环境治愈,给观众留下了视觉上的直观感受,产生了一些生动的传播效果。

打造网红点需要找到具有独特性的资源禀赋,加以包装打造,把流量转化为增量经济,提升当地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从而对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和赋能乡村振兴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乡村网红”成为乡村振兴的代言人、推介官、带货官、形象大使,成为数字时代的新型文化志愿者,由“网红”带红一份美食、一个景区、一条街、一座城,新媒体的营销确实有效拓展了乡村旅游的客源渠道,能够助力增加乡村的收入,乡村通过内部造网红,让短视频直播成为助推器,把偏远地区绿水青山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让基层群众得实惠。

(滁州市老城区的老东关遵阳街经过改造成为热门打卡点。滁州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在滁州,近年来涌现出了“一尘说滁州”“欧阳妹妹”“欧阳姐姐”等一批“网红”,他们立足于滁州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用短视频的鲜活方式推荐滁州、讲述滁州故事,让滁州迅速“破圈”。很多外地人通过这些新兴传播媒介认识并喜爱滁州。大墅龙山、井楠茗宿等乡村旅游景点颇受追捧,井楠茗宿曾是湖南卫视“元气满满的哥哥”拍摄点,因此引来众多粉丝围观,前来“打卡”。

让乡村“网红”走向“长红”

据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网民每日观看农村题材内容时长在一小时以内。去年,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与抖音共同发起“新农人计划2022•来抖音学农技”项目,抖音新农人计划投入12亿流量资源扶持,让三农创作者重新定义美好乡村。老乡们的眼界拓宽了,他们是视频发布的主力军。其中“我的乡村生活”话题就有1043亿次播放量。通过短视频,乡村生活和乡村美食题材受到网友普遍关注。春节假期,65万人次在抖音平台记录返乡过年的生活,近3万个家庭分享了村里的“团圆饭”。杀年猪、赶大集、包粽子、打糍粑、炸年货等各种民俗视频,让越来越多的人对乡村生活、乡村美食充满了向往和憧憬,为乡村旅游发展做了厚实的铺垫,日益丰富的乡村短视频内容直接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大量农产品通过电商卖向全国,乡村旅游业迎来短视频流量的红利期。

年轻人越多的城市,越具备未来发展的潜力。 快手大数据研究院联合《中国青年报》等发布了“小镇青年报告”显示,快手上活跃着超过2.3亿小镇青年,由于小镇青年的可支配时间明显多于城市青年,过去一年,他们在快手上发布了超过28亿条短视频,视频播放量超过26000亿次,获赞数超过800亿条,获得了超过180亿条评论。短视频的兴起,促进了农人的学习提升,为乡村留住了一批年轻人。部分新农人正在通过短视频、直播平台为区域农特产品寻找市场需求,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当地农民的就业、收入机会。这种示范效应也吸引了更多人才返回农村、留在农村,促进当地的乡村发展。

在国家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之下,广袤中国大地上有无数个试图改变的乡村,千千万万扎根乡村的奋斗者中有很多人大代表的身影,他们始终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各级代表在乡村大变样的路上发挥着自己的力量,他们用责任、担当、奉献,推进乡村振兴大步向前,点燃美丽乡村的无限希望。在刚闭幕的滁州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关于以“两强一增”行动为引领,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议案》已经交市政府办理。七届人大连续两年在人代会后,将乡村振兴列为重点议案,体现了我市打造农业强市的强烈心愿。未来,我们将持续坚守在乡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用汗水浇灌出发展的热土,守护着你我的诗和远方。

张丽  朱敏 马宏平

安徽网滁州消息 春日的滁州大地,处处呈现奋跃而上,生机勃发的景象。近年来,滁州市人大常委会把助推乡村振兴作为人大常委会一项重点工作,打出一套助力乡村振兴组合拳。其中,以“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绘好‘田字格’、打好‘特色牌’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特色鲜明,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怎样加快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何时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不再是一种奢望?乡村振兴的富春山居图上有一座座的高山需要我们去找到落脚点逐一翻越。

法治“护航”乡村游

2023年1月1日施行的《滁州市乡村旅游促进条例》入选了“安徽省2022年行政立法十件大事”。农历二月,滁州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借传统庙会等民俗活动,两次就《滁州市乡村旅游促进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和开展乡村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及春耕备耕情况进行调研。早在2017年12月,滁州市人大就出台了《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在保护非遗的同时,借力民俗促进乡村旅游。2023年2月21日,正值全椒县十字镇界首“二月二庙会“传统民俗举办之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图强深入现场开展借力民俗活动,做实乡村旅游调研。王图强来到现场,重点了解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工作,指出要加大力度开发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充分发挥“二月二庙会”这一民俗活动品牌优势,把当地的富硒大米、花卉苗木等特色产品推介出去,促进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动能。

(全椒县十字镇界首村举办“二月二庙会”传统民俗活动,街道两侧商贩云集,本地特色产品琳琅满目,四邻八方的群众前来赶集,一派热闹的景象。滁州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摸清家底好“把脉”

后疫情时代,大众因疫情而压抑了的旅游欲望急需释放,去哪玩儿?如何避开拥挤人群?如何解锁新玩法?这些愿望也促使了一些偏僻小众的旅游地与景区迎来新的崛起机会。针对这些需求,马蜂窝发布了《“后疫情时代”攻略:发现中国新秘境》揭秘了疫情后国内上升趋势最强劲、最具新网红气质的50个城市和50个景区景点,这些新晋小众目的地,一些以前不为大众熟知的景点走进大众的视野。基于马蜂窝大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的当下最受年轻游客关注、综合评价最高的旅行玩乐目的地,往往源于一部电影、一个综艺或者一个短视频就能被成功“种草”。

据中国旅游新闻网公布的2023年春节假期旅游数据显示,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据旅游大数据报告来看,具有独具特色的春节活动、年味十足、民俗文化、文化非遗等字眼的小众景点纷纷上榜。

滁州市由于地理区域的关系,千百年间人口不断迁徙流动,南北习俗相互融合、演变,其文化特点是融南北风俗于一体,自古至今民俗文化繁多,民俗活动中影响较大的有农历正月初九琅琊山庙会和全椒县“正月十六走太平”等。充分利用好我市“小众景点”“非遗”“民俗活动”“假日经济”的同时,通过当地居民和到访游客利用短视频易创作、轻传播等特点,使其知名度进一步扩大。景点所在地的政府要有敏锐的嗅觉,提前做好和媒体平台的互动,做好交通、住宿、餐饮、厕所、垃圾桶等配套措施的及时建设与更新,让游客获得良好的出游体验,避免昙花一现的特点,让游客发自内心产生“这里真不错”“下次还会来”的念头,从而有效推动乡村景点知名度,为开发农村地区风土人情,推动农产品销售为当地居民带来长效的收益路径,为乡村振兴赋能寻找到了一种新的切入路径。

让“红色滁州”熠熠生辉

位于“红旗渠精神”发源地的河南林州市2022年游客1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0亿元。今年开通了首趟“红旗渠号”红色旅游专列,不仅满足了广大游客的多样化出行需求,也将对拉动地方经济、方便百姓生活、推动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起到积极作用。

(滁州市委党校第十期县处级干部任职班40余人来到太行革命老区红旗渠精神发源地参观红旗渠纪念馆。滁州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滁州市红色资源丰富,据统计,全市红色资源单体数量达17处,抗日战争时期,滁州是抗日根据地之一,中共中央中原局曾进驻滁州,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滁州留下战斗足迹。1940年在定远县召开的中原局第三次会议,为华中抗日根据地发展和新四军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当时的龙岗抗大八分校、九分校培养了大批抗日精英。来安县半塔保卫战是新四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为发展和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半塔烈士陵园记录了新四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天长籍新四军音乐家何仿在金牛湖地区采集当地民歌改编的《茉莉花》名扬海内外。1978年,凤阳县小岗村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一大批传承红色基因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滁州红色旅游的响亮品牌。

(天长市宪法公园内《茉莉花》民歌元素的设计。滁州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红色资源不可复制,合理利用红色资源,首先要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力度,既是对革命历史和革命先辈的尊重,更是对光荣革命传统的发扬与光大。发展红色旅游,应展开形式多样的红色旅游文化研究、宣传活动,拍摄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画册和影视作品,全力打造红色旅游文化品牌,吸引文化旅游投资,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社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点燃”乡村旅游“新业态”

最近火出圈的文旅局长视频带动了一个梗:“全国文旅局长们卷起来了”!从早期在新疆伊犁昭苏副县长贺娇龙,在雪地里穿着红斗篷策马扬鞭,宣传昭苏旅游资源,到近期因高颜值走红的四川省甘孜州文旅局局长刘洪,而装扮成古代的白衣侠客在金黄的银杏树下练习舞剑的湖北随州文旅局局长伟解伟,因“潦草”古装出圈,这支短视频被475万人观看过,评论留言多达3.6万条。

近年来随着“新农人”“电商达人” “网红”,李子柒、丁真等一批立足乡村,开展乡村推介、直播带货、志愿服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抖音上丁真的视频完播量增加114%,意味着背后短视频质量的提升,吸引人们的观看。网红通过直播、短视频对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有非常直观的生动呈现,美景好看、美食好吃、环境治愈,给观众留下了视觉上的直观感受,产生了一些生动的传播效果。

打造网红点需要找到具有独特性的资源禀赋,加以包装打造,把流量转化为增量经济,提升当地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从而对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和赋能乡村振兴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乡村网红”成为乡村振兴的代言人、推介官、带货官、形象大使,成为数字时代的新型文化志愿者,由“网红”带红一份美食、一个景区、一条街、一座城,新媒体的营销确实有效拓展了乡村旅游的客源渠道,能够助力增加乡村的收入,乡村通过内部造网红,让短视频直播成为助推器,把偏远地区绿水青山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让基层群众得实惠。

(滁州市老城区的老东关遵阳街经过改造成为热门打卡点。滁州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在滁州,近年来涌现出了“一尘说滁州”“欧阳妹妹”“欧阳姐姐”等一批“网红”,他们立足于滁州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用短视频的鲜活方式推荐滁州、讲述滁州故事,让滁州迅速“破圈”。很多外地人通过这些新兴传播媒介认识并喜爱滁州。大墅龙山、井楠茗宿等乡村旅游景点颇受追捧,井楠茗宿曾是湖南卫视“元气满满的哥哥”拍摄点,因此引来众多粉丝围观,前来“打卡”。

让乡村“网红”走向“长红”

据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网民每日观看农村题材内容时长在一小时以内。去年,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与抖音共同发起“新农人计划2022•来抖音学农技”项目,抖音新农人计划投入12亿流量资源扶持,让三农创作者重新定义美好乡村。老乡们的眼界拓宽了,他们是视频发布的主力军。其中“我的乡村生活”话题就有1043亿次播放量。通过短视频,乡村生活和乡村美食题材受到网友普遍关注。春节假期,65万人次在抖音平台记录返乡过年的生活,近3万个家庭分享了村里的“团圆饭”。杀年猪、赶大集、包粽子、打糍粑、炸年货等各种民俗视频,让越来越多的人对乡村生活、乡村美食充满了向往和憧憬,为乡村旅游发展做了厚实的铺垫,日益丰富的乡村短视频内容直接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大量农产品通过电商卖向全国,乡村旅游业迎来短视频流量的红利期。

年轻人越多的城市,越具备未来发展的潜力。 快手大数据研究院联合《中国青年报》等发布了“小镇青年报告”显示,快手上活跃着超过2.3亿小镇青年,由于小镇青年的可支配时间明显多于城市青年,过去一年,他们在快手上发布了超过28亿条短视频,视频播放量超过26000亿次,获赞数超过800亿条,获得了超过180亿条评论。短视频的兴起,促进了农人的学习提升,为乡村留住了一批年轻人。部分新农人正在通过短视频、直播平台为区域农特产品寻找市场需求,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当地农民的就业、收入机会。这种示范效应也吸引了更多人才返回农村、留在农村,促进当地的乡村发展。

在国家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之下,广袤中国大地上有无数个试图改变的乡村,千千万万扎根乡村的奋斗者中有很多人大代表的身影,他们始终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各级代表在乡村大变样的路上发挥着自己的力量,他们用责任、担当、奉献,推进乡村振兴大步向前,点燃美丽乡村的无限希望。在刚闭幕的滁州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关于以“两强一增”行动为引领,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议案》已经交市政府办理。七届人大连续两年在人代会后,将乡村振兴列为重点议案,体现了我市打造农业强市的强烈心愿。未来,我们将持续坚守在乡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用汗水浇灌出发展的热土,守护着你我的诗和远方。

张丽  朱敏 马宏平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