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合肥淮南两市“合伙创业”

2023-03-20 10:28   安徽商报

据安徽商报消息  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近日,《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合淮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及部分行政管理职权和执法事项改革试点方案、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统计及分配方案、税费分成方案获省政府批复,肥都市圈跨区域市际合作载体建设再迈坚实一步。到2025年,合作区生产总值预计达100亿元。

打造合肥都市圈市际合作示范区

合淮合作区位于合肥、淮南两市交界,规划总面积约20.53平方公里,其中一期面积约4.98平方公里。合淮合作区建设是落实合肥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合淮产业走廊的重要举措。根据省政府工作部署,2022年以来,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委编办、省自然资源厅、省司法厅等单位,积极指导合肥、淮南两市编制《规划》,完善相关试点方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两市实现更高水平合作、更深层次共建、更高质量发展。

根据《规划》,合淮合作区将大力发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核心产业,积极拓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合肥都市圈市际合作示范区、临空产业碳中和发展先行区,到2025年,合淮共建区交通一体共通、产业协同共链、低碳生态共保、优质设施共享的合作区框架基本形成,合作区生产总值预计达100亿元。

经济发展类等指标

按完成实绩5:5分成

近年来,两市以合肥、淮南合淮产业走廊建设为抓手,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自2020年以来连续4年联合印发年度重点工作,确定34项重点项目及合作事项,在园区共建、科技协同、民生共享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两市打破“一亩三分地”,实现规划编制、土地林地报批、征迁安置、平台公司组建等工作,系统谋划水电气路、学校、医院、养老等基础设施项目。同时,深化“管委会+公司”改革,健全完善招商引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合作共赢。

记者了解到,合作区注重体制机制创新,主动破除区域壁垒,两市制定了《部分行政管理职权和执法事项改革试点方案》《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统计》及《分配方案以及税费分成方案》等三个方案。方案明确,在部分行政管理职权和执法事项改革方面,按程序成立合淮合作区管理机构,依法依规在合作区内行使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及组织实施、市场监督管理、生态环保管理等行政管理职能;在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统计及分配方面,依据省政府对各市的年度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按照合作共建、利益共享原则,对经济发展类、创新驱动类的经济指标,按照合作区完成实绩情况5:5分成,由合肥、淮南两市完成切割,报省直相关部门审核;在税费分成方面,按照“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权责对等”原则,合作区内实际产生税收由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寿县按5:5分成,税收及非税收入等地方分成部分全额返还合作区,用于合作区滚动开发。

鼓励“圈内”各市探索

要素流通共享机制

省发改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省发展和改革委将会同省有关单位,进一步加强对合淮合作区建设的指导,支持合作区先行先试,鼓励合作区在管理、标准、制度、规则等方面创新,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同时,鼓励圈内各市在平等、互利、共享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土地、能耗、资本、人力等要素(指标)流通共享机制,逐步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格局。

通讯员 陈波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据安徽商报消息  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近日,《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合淮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及部分行政管理职权和执法事项改革试点方案、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统计及分配方案、税费分成方案获省政府批复,肥都市圈跨区域市际合作载体建设再迈坚实一步。到2025年,合作区生产总值预计达100亿元。

打造合肥都市圈市际合作示范区

合淮合作区位于合肥、淮南两市交界,规划总面积约20.53平方公里,其中一期面积约4.98平方公里。合淮合作区建设是落实合肥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合淮产业走廊的重要举措。根据省政府工作部署,2022年以来,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委编办、省自然资源厅、省司法厅等单位,积极指导合肥、淮南两市编制《规划》,完善相关试点方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两市实现更高水平合作、更深层次共建、更高质量发展。

根据《规划》,合淮合作区将大力发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核心产业,积极拓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合肥都市圈市际合作示范区、临空产业碳中和发展先行区,到2025年,合淮共建区交通一体共通、产业协同共链、低碳生态共保、优质设施共享的合作区框架基本形成,合作区生产总值预计达100亿元。

经济发展类等指标

按完成实绩5:5分成

近年来,两市以合肥、淮南合淮产业走廊建设为抓手,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自2020年以来连续4年联合印发年度重点工作,确定34项重点项目及合作事项,在园区共建、科技协同、民生共享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两市打破“一亩三分地”,实现规划编制、土地林地报批、征迁安置、平台公司组建等工作,系统谋划水电气路、学校、医院、养老等基础设施项目。同时,深化“管委会+公司”改革,健全完善招商引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合作共赢。

记者了解到,合作区注重体制机制创新,主动破除区域壁垒,两市制定了《部分行政管理职权和执法事项改革试点方案》《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统计》及《分配方案以及税费分成方案》等三个方案。方案明确,在部分行政管理职权和执法事项改革方面,按程序成立合淮合作区管理机构,依法依规在合作区内行使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及组织实施、市场监督管理、生态环保管理等行政管理职能;在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统计及分配方面,依据省政府对各市的年度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按照合作共建、利益共享原则,对经济发展类、创新驱动类的经济指标,按照合作区完成实绩情况5:5分成,由合肥、淮南两市完成切割,报省直相关部门审核;在税费分成方面,按照“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权责对等”原则,合作区内实际产生税收由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寿县按5:5分成,税收及非税收入等地方分成部分全额返还合作区,用于合作区滚动开发。

鼓励“圈内”各市探索

要素流通共享机制

省发改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省发展和改革委将会同省有关单位,进一步加强对合淮合作区建设的指导,支持合作区先行先试,鼓励合作区在管理、标准、制度、规则等方面创新,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同时,鼓励圈内各市在平等、互利、共享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土地、能耗、资本、人力等要素(指标)流通共享机制,逐步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格局。

通讯员 陈波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