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乡风淳朴,乡村振兴——漫步阜南县乡村,一面面孝善文化墙宣传着传统文化,一幅幅文明宣传标语弘扬着时代新风,一位位“五老”志愿者促进着淳朴民风,与洁净的农家小院、开心的父老乡亲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乡村“五老”忙起来,“小纠纷”变成“大和谐”
王化镇张集村两委聘请村内的老干部担任“五老”调解员,这些老干部在长期和村民打交道中得到了村民的拥护和认可,处理邻里纠纷具有丰富的经验。
张集村党支部书记徐如贺请村里老干部、老党员专门负责处理村民邻里纠纷的疑难杂症。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五老”调解员的确是一个苦差事,为了调节小纠纷,“五老”调解员需要分头去产生矛盾的双方家做工作,听听各自想法和建议,分析产生纠纷的症结。总能用带着道理的明白话,让当事双方心服口服、握手言和。
在“五老”调解员(右一)的调解下,村民间的矛盾纠纷轻松化解。
王化镇张集村充分发挥“五老”在乡亲们中威望高、信誉好,以及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为村民提供零距离、低成本、高效率的矛盾纠纷调解服务,普及法律知识,推进淳朴民风,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起到了极大的助力作用,更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
红白理事会动起来,“硬要求”变为“软约束”
王化镇卢寨村推行村规民约,广泛发动群众讨论修订,精心制定符合村情民意,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行为进行约束,倡导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新农村新风尚;村里还成立红白理事会,推选德高望重、甘于奉献、组织协调能力强、特别是在红白喜事中充当“知客”角色的人员担任理事会成员,多形式开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政策宣传,引导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带头践行村规民约,激发党员群众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营造淳厚平和、睦邻友好的良好乡风。
“以前村里人娶媳妇嫁闺女,大家相互攀比,孩子结婚掏空了一家的家底;现在大家都按红白理事会的章程办事,硬要求变成了软约束,既省钱又省力,老少爷们都赞成!” 卢寨村村民夸奖说。
议事协商会开起来,“小意见”推动“大转变”
近年来,张寨镇创新采取“唠家常”的方式,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惠民政策、法律知识、移风易俗、孝老爱亲、乡风文明等方面开展讨论,面对面进行宣传,打破了以往正式开会的局限性,耐心听取村民对村里各项事业发展的意见,助推文明新风。该镇新集村“两委”通过召开群众议事会的方式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积极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等行动。
形式多样的议事会,打破了正式开会的局限,深受群众欢迎
村民的小意见推动了乡村人居环境的大转变,通过村民议事会,新集村共整治荒废沟塘2处,拓宽道路6条、长1348米,新修桥涵2座,建设文体广场1个,村庄绿化树木近300棵。如今,乡村气息浓厚,文化娱乐丰富,逐步走出了一条“村庄有规划、环境美如画、产业特色化、村民传佳话”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道德光荣榜“亮”起来 “小榜单”促进“大风尚”
在鹿城镇腰庄村有一块道德光荣榜,上面分好人榜、孝子榜、乡贤榜、学子榜四个榜,上榜的有中国好人—温光民,最美媳妇—温海娥等村民们推选的模范人物。鼓励村民向身边好人学习看齐,形成学好人、做好人的风气,促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好了,我们更加注重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文明建设,改掉以前的陈规陋习,当文明人,做文明事!”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村干部向村民们发出号召,得到了积极的响应!腰庄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为群众答疑解惑,全体党员自觉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全程参与到各项志愿服务中,形成共同建设文明乡村的良好局面,对村民行为起到良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老旧墙面“活”起来, “小墙画”传播“大文明”
初春时节,走进阜南县曹集镇南街村,一幅幅生动形象、富有乡村气息,巧妙融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村规民约、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精美艺术手绘墙,让过往群众忍不住驻足观看。
乡村里的文化墙通过乡亲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文明新风
文化墙让平平无奇的老旧墙面“会说话”,一面面图文并茂的乡村文化墙,将彩绘作为文明传递的有效载体。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又能传播文明正能量,让乡村处处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我们设计文化墙不仅是为了让群众在休闲娱乐时看着舒服,同时也是为了提升曹集镇镇村浓厚的文化内涵,让文化墙引导人崇德向善、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作用得以全面发挥。”曹集镇政府主要负责人邵佳云介绍道。
阜南县委宣传部(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乡村美,看“颜值”,更要看“内涵”;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阜南县在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将普法宣传、好人好事、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与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融合。美化了乡村环境,宣传了精神文明,弘扬了时代新风,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得以熏陶,受到教育;促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大皖新闻记者 张洪金 通讯员 付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