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从何处来,拂水复惊梅”,寻春,寻一缕梅香幽幽。冬去春来,正是赏梅好时节,在皖南歙县的一处山谷,和煦的暖风稍一吹拂,便带来了春的气息,红粉梅花开不尽,缤纷春色满枝头。
黄山市歙县卖花渔村(组图) (图片来源: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只卖花,不打渔”的卖花渔村,隐匿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雄村镇,地处山水画廊新安江上游,于一片崇山峻岭中,珍藏着独有的静谧温婉。“青砖小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好似从山间流淌而下,在漫山遍野的红梅林中生根发芽,绘就了一幅写意水墨的画卷。
黄山市歙县卖花渔村(组图) (图片来源: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卖花渔村本名洪岭村,因其秀丽的山水景色,被称为歙县第一村。从空中俯瞰,村头尖尖状如鱼嘴,村腰渐宽如鱼肚,村脚房屋向两翼展开,如鱼的剪刀尾。村人大多姓洪,喻水汹涌,鱼得水则生机盎然,故在鱼字边加三点水,称渔村。村中家家户户以养卖盆景为生,因而改名为卖花渔村。
黄山市歙县卖花渔村(组图) (图片来源: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春日游,梅花吹满头。驾车穿过层层“红霞”爬至山顶,抬头便能望见一座牌坊,上书“卖花渔村”四个大字。二月中下旬,正是这里最美的时节,竞相开放的梅花绵延百里,从高处回望,梅花一泻千里,灿若云霞,如梦似幻,美得壮阔而震撼。山野清江,和风暖阳,无不醉倒在氤氲梅香之中。
黄山市歙县卖花渔村(图片来源: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黄山市歙县卖花渔村(图片来源: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沿着古朴幽静的村中小道,信步而行,梅韵无需寻访,骨里红、二红、玉蝶、绿萼......种种没听过的、叫不出名字的梅花品种,都在眼前争相盛放,绽放出一片徽州最浪漫的色彩,为整个村庄添了一分柔情。
对于村中的先祖来说,此地确是他们精选的世外桃源。相传唐朝末年,为躲避战乱,宫廷花匠洪诚、洪诗兄弟迁居于此,聚族而居,以姓定名曰洪川。
黄山市歙县卖花渔村洪氏宗祠 (图片来源: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群峰参天的地理位置为盆景植物的生长及树桩的培育提供了优越的场所,那时的村人就开始种植梅花,唐朝宫廷的盆景栽培技艺也在这崇山峻岭中生根。千年以来,村民世代以培植盆景为生,不断传承发展,形成了如今的徽派盆景。
黄山市歙县卖花渔村徽派盆景 (图片来源: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徽派盆景风格多样,有斜干式、悬崖式、游龙式等,布局精巧,以小见大。越往村里走,路边的山坡上满是做盆景的苗木,有的正在蓄枝,有的连盆埋在地下。层层叠叠的盆景充斥房前屋后,排列整齐,错落有致。
黄山市歙县卖花渔村徽派盆景(组图) (图片来源: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游走于村中小道之间,一栋栋徽派建筑鳞次栉比,家家户户都有个藏着春意的院子,布景各异,花木繁盛,一户庭院就能窥见一处春景。刚淋过水的矮松盆景,白色遒劲的枝干弯曲成海上的航船,青翠的松针紧凑成高扬的风帆,水珠涓滴在簇簇松针尖上,圆润的晶莹倒映着小院蓬勃的一角,好似要将这一刻的春日清新偷偷珍藏。
黄山市歙县卖花渔村徽派盆景 (图片来源: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这个时节,梅花盆景开得颇多。而最能代表徽派盆景艺术特色的是徽梅,又名龙桩:梅树枝干从基部到顶部蟠曲呈“S”形,似游龙破土而出,蜿蜒直上,显得粗犷又神秘,枝头的花苞还未完全开放,零零星星挂在枝头,轻灵飘逸。
黄山市歙县卖花渔村梅花盆景(组图) (图片来源: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盆景是“具体而微”的艺术,时光赋予了自然的魅力,而一双巧手,更让其产生玩味不尽的造化机趣。卖花渔村共有3位徽派盆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和12位省级非遗传承人,他们通过不断打磨雕琢,于盆具之内,创造了一片活泼生机的天地,令人心神澹荡。
黄山市歙县卖花渔村徽梅盆景(组图) (图片来源: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萦绕鼻尖的清冽梅香让人流连忘返,新鲜爽口的春味,同样不可辜负。食过春笋,方知春之味,唤醒春“鲜”的,应是一道清香四溢的“问政山贡笋”。“笋出徽州六邑,以问政山者味尤佳”,其笋箨红肉白,质地脆嫩。清晨时节,于苍翠欲滴的竹林深处掘出破土的春笋,剥尽笋壳,煮于锅中,以慢火清炖,加以香肠、香菇等增香,食于口中,鲜美无渣,舌尖迸发出春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皖美好味道”问政山贡笋(图片来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徽州第一怪,豆腐长毛上等菜”。历经数百年的传承,毛豆腐的香味依然飘散在徽州的大街小巷,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泡豆、烧浆、点腐……几十道复杂而严谨的工序后,以油煎至两面金黄,再刷上辣椒酱,撒上葱花、洋葱,小小方块里,方能孕育出咸鲜微辣、外脆里嫩的美味。
“皖美好味道”徽州毛豆腐(组图) (图片来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这个春天,向春而行,钻进处处皆景的卖花渔村,漫步在云蒸霞蔚的万亩梅林,品味徽州千年的色香与精髓,与美好撞个满怀吧!
文/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