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巢湖五旬教师倾情剪纸数十年,作品惟妙惟肖

2023-02-23 09:43   合肥晚报

据合肥晚报消息  “二月春风似剪刀”,巢湖一名小学老师也有一把“神奇”的剪刀。前不久,凭借高超娴熟的剪纸技艺,他的剪纸作品在网络上吸引了众多网友围观。有人物、动物、风景、历史插画,每一类剪纸作品都十分精美,妙趣横生。

巧手“剪出”幸福生活

一手拿着一张红纸,一手握着一把剪刀,这两样东西在胡顺林手中上下翻飞。随着指缝之间的行云流水,不到五分钟的功夫,一张红纸变成了漂亮的“锦绣巢湖”剪纸图案。

今年55岁的胡顺林是一名小学老师,他告诉记者,自己年轻时曾在工艺品厂学习浇铸,初入厂时,就对漫画和剪纸十分感兴趣。“后来师从吴锡培老师,他是我工艺美术上第一位指导老师,手把手教我怎样用刻刀去雕刻,教我如何制造模具,以及传授我仿玉和仿牙雕工艺铸造技术,让我对剪纸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翻开胡顺林的作品集,剪纸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人像、鸟兽,到地标地识、城市风景,剪纸作品充满特色,惟妙惟肖。胡顺林说,为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剪纸作品,他经常去各地看剪纸展览,学习全国各地的优秀作品,也从群众的生活、劳动中寻找灵感。现在,智能手机的出现让胡顺林的学习变得更方便,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对着手机,坚持对剪纸的学习与创作。

希望更多人了解喜爱剪纸艺术

胡顺林从事教师工作已有28个年头了,这两年也开始给孩子们代美术课、剪纸课。在他的心里,剪纸走进课堂,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份传承。

每次课前,胡顺林展示各种妙趣横生剪纸,引起孩子们对剪纸的兴趣,让学生们通过创作、剪刻,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提升了创作力和审美意识,也感受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经过20多年的探索,胡顺林设计了200多幅门笺和千余幅象征着幸福、吉祥的民间剪纸和窗花,制作了《喜迎香港归》《五牛图》《立马》《巢湖美》等大幅剪纸作品,并有多幅作品被爱好者和国外友人收藏。“我注重观察,把生活中的人物做成剪纸。”自2000年以来,胡顺林在省市级以上各类报刊发表剪纸作品达400余幅。

此外,胡顺林的两个孩子在他的影响下,也都很喜欢剪纸。“非常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剪纸,等我退休了,我想开设一个培训班,向更多人传递剪纸技艺。”胡顺林说。

如今,在合肥,像胡顺林这样的“非遗”手艺人还有很多,日常生活中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让“非遗”传承和保护接续不断,并将一项项“非遗”项目发扬光大。

合报全媒体记者 王书浒

据合肥晚报消息  “二月春风似剪刀”,巢湖一名小学老师也有一把“神奇”的剪刀。前不久,凭借高超娴熟的剪纸技艺,他的剪纸作品在网络上吸引了众多网友围观。有人物、动物、风景、历史插画,每一类剪纸作品都十分精美,妙趣横生。

巧手“剪出”幸福生活

一手拿着一张红纸,一手握着一把剪刀,这两样东西在胡顺林手中上下翻飞。随着指缝之间的行云流水,不到五分钟的功夫,一张红纸变成了漂亮的“锦绣巢湖”剪纸图案。

今年55岁的胡顺林是一名小学老师,他告诉记者,自己年轻时曾在工艺品厂学习浇铸,初入厂时,就对漫画和剪纸十分感兴趣。“后来师从吴锡培老师,他是我工艺美术上第一位指导老师,手把手教我怎样用刻刀去雕刻,教我如何制造模具,以及传授我仿玉和仿牙雕工艺铸造技术,让我对剪纸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翻开胡顺林的作品集,剪纸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人像、鸟兽,到地标地识、城市风景,剪纸作品充满特色,惟妙惟肖。胡顺林说,为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剪纸作品,他经常去各地看剪纸展览,学习全国各地的优秀作品,也从群众的生活、劳动中寻找灵感。现在,智能手机的出现让胡顺林的学习变得更方便,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对着手机,坚持对剪纸的学习与创作。

希望更多人了解喜爱剪纸艺术

胡顺林从事教师工作已有28个年头了,这两年也开始给孩子们代美术课、剪纸课。在他的心里,剪纸走进课堂,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份传承。

每次课前,胡顺林展示各种妙趣横生剪纸,引起孩子们对剪纸的兴趣,让学生们通过创作、剪刻,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提升了创作力和审美意识,也感受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经过20多年的探索,胡顺林设计了200多幅门笺和千余幅象征着幸福、吉祥的民间剪纸和窗花,制作了《喜迎香港归》《五牛图》《立马》《巢湖美》等大幅剪纸作品,并有多幅作品被爱好者和国外友人收藏。“我注重观察,把生活中的人物做成剪纸。”自2000年以来,胡顺林在省市级以上各类报刊发表剪纸作品达400余幅。

此外,胡顺林的两个孩子在他的影响下,也都很喜欢剪纸。“非常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剪纸,等我退休了,我想开设一个培训班,向更多人传递剪纸技艺。”胡顺林说。

如今,在合肥,像胡顺林这样的“非遗”手艺人还有很多,日常生活中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让“非遗”传承和保护接续不断,并将一项项“非遗”项目发扬光大。

合报全媒体记者 王书浒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