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压岁钱怎么用?——为“两弹一星”功臣们送去新春送福

2023-01-20 17:04

221基地,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是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21人在高寒缺氧的青海金银滩草原的神秘核基地,开拓创新、奉献了30多年,不仅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而且孕育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民族复兴路上不兄弟精神丰碑。

合肥的团安新村小区就居住着300多户从青海金银滩 221基地安置的国之功臣。2021年,刘景美与团安村的爷爷奶奶结缘后,每年春节都会组织青少年来聆听励志故事,学习两弹一星精神。今年,她发起了“压岁钱怎么用——新春祝福邻里守望 学习二十大精神,争做社区小当家“倡议。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启明志愿服务队七(3)中队的同学们积极响应。

1月18日,刘景美带着22位同学来到团安新村小区看望这里的爷爷奶奶。同学们用压岁钱给他们带去牛奶、大米、围巾等物品,同时为他们贴春联、挂灯笼,听功臣们说那些当年的故事。

22位同学兵分五组,分别看望了五位老人。

第一组的黄逸辉、张赫庭合力一口气将一袋50斤大米扛到了4楼的罗奶奶家,其他小朋友提着牛奶补品还不忘给他俩打气。罗奶奶虽然视力残疾并伴有身体部分失能,但听到孩子们的问候异常兴奋,面对孩子们满脸笑容。一口气说了好多感谢的话,也说起了当年的故事:“我原来是221厂里的工人,当时啊,厂里什么都没有,我们就住在帐篷里,外头刮大风,我们帐篷里刮小风。那个时候可不分男女,男人干什么活,女人也干什么活,馒头都是没怎么蒸熟的面团,他们当年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先生产、再生活’。”听到这,同学们都哽咽了……

第二组探望任爷爷。他为核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甚至付出了自己的健康。“我是机车队的,任务就是运输炸药和雷管。”任爷爷说,“当时只要有些摩擦,就很有可能爆炸,所以不可能不害怕。”他坦言:“而且核的放射污染性极强,爆炸实验结束后车是要用高压水枪里里外外洗的,我也要穿上防护服去冲洗,那身上都冒红包”。他眼睛直直的,似乎仍心有余悸。“后来,我的牙就一颗颗地掉了,现在都是假牙。”我们一听,确实,七十岁的他,口齿已有些不清。

第三组来到了罗爷爷家,送上新春的礼物和诚挚的祝福,同学们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向爷爷打听着当年的事儿。爷爷告诉我们,他于58年参加革命,就在酒泉发射中心,1963年来到金银滩,作为一名光荣的卫生员,不仅负责检查每家每户的卫生安全,救治伤病,还参加过抗击“鼠疫”。和现在的新冠一样,那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个时候日子可苦了,我们那块儿常常没有菜,连米也没有,缺水的时候,每人一天仅发一小盆水。”是啊,我们现在的安稳生活就是靠这些两弹一星工作者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才的。我们作为年轻的一代,更应该努力学习。

第四组同学探望的徐爷爷说得可具体了:核事业初期,苏联的专家还没有离开,帮助中国寻找一个适合进行核事业的地方。最后,就定在了金银滩。那时,徐爷爷才二十多岁,他也是第一批进入221厂的。他说,那个时候,大家都不知道在干什么,只知道是在为国家做大事。直到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的那一刻,大家才知道,自己做的是伟大的核事业。那时金银滩的环境十分艰苦,只能搭帐篷来庇护。帐篷不够,就只能在地上挖个坑,住在里面。徐爷爷说,虽然当时的环境十分艰苦,但是大家不计艰苦,都想着为国家做贡献。徐爷爷为大家讲完故事后,我们深受感动,为徐爷爷朗诵了一首歌颂金银滩的诗歌《草原情思》。“多少次啊多少回,魂牵梦绕回草原。草原上,金银滩,西海明珠美如仙……”  一首诗歌把徐爷爷带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徐爷爷听完,看着我们,殷切地说:“现在,你们就是祖国的未来,你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了继续为国家做贡献。” 徐爷爷还拿起了一张照片,一张徐爷爷的身上挂满了勋章的照片。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枚在厂30年纪念章。那时的条件是那样的艰苦,可是所有人都坚持了下来,在艰苦的环境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甘愿做无名英雄。

第五组同学看望了李奶奶,因为核工业,她很小就落下残疾,但是依旧身残志坚,同学们为李奶奶贴春联,做红灯笼,送上新春的祝福!

这次的拜访不仅是为老人家送去祝福,更是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真正的思政课。相比较于课本上讲述两弹一星的故事,这样近距离接触两弹一星的工作者,无疑使我们对爱国主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他们这一代筑梦人,有梦就追绝不后悔,每当说道“有了核武器,国家以后说话分量也大嘛!”时,他们就笑成了一朵花儿。如今,我们新时代青年人的条件,比那时要好几十倍、几百倍,我们更应该不畏困难,刻苦学习,长大了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何刘   何心懿 )

221基地,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是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21人在高寒缺氧的青海金银滩草原的神秘核基地,开拓创新、奉献了30多年,不仅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而且孕育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民族复兴路上不兄弟精神丰碑。

合肥的团安新村小区就居住着300多户从青海金银滩 221基地安置的国之功臣。2021年,刘景美与团安村的爷爷奶奶结缘后,每年春节都会组织青少年来聆听励志故事,学习两弹一星精神。今年,她发起了“压岁钱怎么用——新春祝福邻里守望 学习二十大精神,争做社区小当家“倡议。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启明志愿服务队七(3)中队的同学们积极响应。

1月18日,刘景美带着22位同学来到团安新村小区看望这里的爷爷奶奶。同学们用压岁钱给他们带去牛奶、大米、围巾等物品,同时为他们贴春联、挂灯笼,听功臣们说那些当年的故事。

22位同学兵分五组,分别看望了五位老人。

第一组的黄逸辉、张赫庭合力一口气将一袋50斤大米扛到了4楼的罗奶奶家,其他小朋友提着牛奶补品还不忘给他俩打气。罗奶奶虽然视力残疾并伴有身体部分失能,但听到孩子们的问候异常兴奋,面对孩子们满脸笑容。一口气说了好多感谢的话,也说起了当年的故事:“我原来是221厂里的工人,当时啊,厂里什么都没有,我们就住在帐篷里,外头刮大风,我们帐篷里刮小风。那个时候可不分男女,男人干什么活,女人也干什么活,馒头都是没怎么蒸熟的面团,他们当年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先生产、再生活’。”听到这,同学们都哽咽了……

第二组探望任爷爷。他为核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甚至付出了自己的健康。“我是机车队的,任务就是运输炸药和雷管。”任爷爷说,“当时只要有些摩擦,就很有可能爆炸,所以不可能不害怕。”他坦言:“而且核的放射污染性极强,爆炸实验结束后车是要用高压水枪里里外外洗的,我也要穿上防护服去冲洗,那身上都冒红包”。他眼睛直直的,似乎仍心有余悸。“后来,我的牙就一颗颗地掉了,现在都是假牙。”我们一听,确实,七十岁的他,口齿已有些不清。

第三组来到了罗爷爷家,送上新春的礼物和诚挚的祝福,同学们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向爷爷打听着当年的事儿。爷爷告诉我们,他于58年参加革命,就在酒泉发射中心,1963年来到金银滩,作为一名光荣的卫生员,不仅负责检查每家每户的卫生安全,救治伤病,还参加过抗击“鼠疫”。和现在的新冠一样,那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个时候日子可苦了,我们那块儿常常没有菜,连米也没有,缺水的时候,每人一天仅发一小盆水。”是啊,我们现在的安稳生活就是靠这些两弹一星工作者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才的。我们作为年轻的一代,更应该努力学习。

第四组同学探望的徐爷爷说得可具体了:核事业初期,苏联的专家还没有离开,帮助中国寻找一个适合进行核事业的地方。最后,就定在了金银滩。那时,徐爷爷才二十多岁,他也是第一批进入221厂的。他说,那个时候,大家都不知道在干什么,只知道是在为国家做大事。直到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的那一刻,大家才知道,自己做的是伟大的核事业。那时金银滩的环境十分艰苦,只能搭帐篷来庇护。帐篷不够,就只能在地上挖个坑,住在里面。徐爷爷说,虽然当时的环境十分艰苦,但是大家不计艰苦,都想着为国家做贡献。徐爷爷为大家讲完故事后,我们深受感动,为徐爷爷朗诵了一首歌颂金银滩的诗歌《草原情思》。“多少次啊多少回,魂牵梦绕回草原。草原上,金银滩,西海明珠美如仙……”  一首诗歌把徐爷爷带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徐爷爷听完,看着我们,殷切地说:“现在,你们就是祖国的未来,你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了继续为国家做贡献。” 徐爷爷还拿起了一张照片,一张徐爷爷的身上挂满了勋章的照片。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枚在厂30年纪念章。那时的条件是那样的艰苦,可是所有人都坚持了下来,在艰苦的环境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甘愿做无名英雄。

第五组同学看望了李奶奶,因为核工业,她很小就落下残疾,但是依旧身残志坚,同学们为李奶奶贴春联,做红灯笼,送上新春的祝福!

这次的拜访不仅是为老人家送去祝福,更是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真正的思政课。相比较于课本上讲述两弹一星的故事,这样近距离接触两弹一星的工作者,无疑使我们对爱国主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他们这一代筑梦人,有梦就追绝不后悔,每当说道“有了核武器,国家以后说话分量也大嘛!”时,他们就笑成了一朵花儿。如今,我们新时代青年人的条件,比那时要好几十倍、几百倍,我们更应该不畏困难,刻苦学习,长大了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何刘   何心懿 )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