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创优营商环境加速经济回暖

2023-01-15 16:36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十分重要。近段时间,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发展信心、恢复和扩大消费,成为各地各部门做好经济工作的主要发力点。

以行动传递稳预期信号

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挂牌成立,这是全国首个营商环境建设厅,作为正厅级省政府组成部门,开创了营商环境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的新格局;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驻乌商(协)会交流座谈会,就谋划好2023年经济工作、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现场商讨解决企业实际困难;黑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近来,各地以营商环境为抓手,向市场传递稳预期、强信心的关键信息,为市场主体加油打气。

让众多市场主体倍感振奋的是,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2023年消费市场迎来开门红,尤其是此前受冲击较大的餐饮、旅游、电影等行业正快速回暖。

北京京味楼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四世同堂品牌市场总监李伟溢告诉记者,餐厅元旦已出现等位,春节预订已达50%,企业马上还要新开北京地区的第7家门店。“相比消费券,企业更盼望经济大环境尽快好起来,让人们愿意出门消费。”李伟溢说,希望政府能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企业提供更稳定的、更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认为,尽管经济在企稳复苏,但现阶段市场主体仍比较困难,优化营商环境重在稳政策预期、促消费复苏,这是现阶段最紧迫的任务。

出实招解决市场主体需求

市场回暖,市场主体的信心也跟着回暖。当前,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出实招解决市场主体需求。

针对实力较弱、没有抵押物又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活动,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文旅等重点行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商标专利质押融资。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2022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达4868.8亿元,连续3年保持40%以上增长。

当前,部分市场主体仍面临资金压力,急需短期资金周转。“我们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现金流紧张。”广州美豪雅致酒店负责人潘瑞表示,近期酒店入住率明显提升,春节订单也正在升温。不过,马上要到春节,供应商要结账、员工要发工资奖金,资金十分紧张。2022年6月,当地政府曾为美豪退税1150万元,解了企业燃眉之急。潘瑞希望银行对有偿还能力的企业提供短期金融支持,助其渡过难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因为消费复苏迅速,服务业人手紧张的问题更加凸显。据李伟溢介绍,目前餐厅服务员每月底薪加提成到手6000元左右,包吃包住、上五险一金,依然招不到人。

解决用工难题正成为地方政府为企业纾困、争取经济开门红的抓手之一。近期,广东佛山市召开了2023年春节前后助企纾困座谈会,并主动对接贵州黔东南州16个县市,为企业解决用工需求。1月2日,江苏苏州出台“稳岗十条”,激励企业加大留人引人力度。海南近期派出招聘团队,同时奔赴上海、武汉、长沙、成都等地,开展“百场万岗·四城同办”2023年校招活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前瞻性极强。从近期发展趋势来看,受到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有望尽快恢复过来,推动中国经济尽快回到潜在增长率。届时,新的市场机会就会显现,设立新企业的需求就会增多。”胡麒牧建议,各地应提前谋划,持续深化便利登记注册、减税降费、储备人才、金融支持等举措,帮助企业接住回暖的市场。

让外资把心动变成行动

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11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560.9亿元,同比增长9.9%,引资规模已超2021年全年水平,显示出中国市场对全球资本的巨大吸引力。但不可否认,外资还需要一些时间来了解和适应中国防疫政策调整。

三亚某国际品牌酒店驻店经理赵可告诉记者,目前酒店入住率已达90%左右,基本恢复到了疫情前水平。但他表示,元旦、春节人气再旺,时间毕竟很短,真正占酒店业务大头的还是商务、会议等活动。通过摸底商务老客户,赵可发现有不少人还在等待观望。“从长期看,公司外方团队一如既往地对中国市场保持乐观心态。”赵可说,但短期内,他们还是有点忐忑,不知道商业活动和消费能不能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这种长期乐观、短期忐忑的心态很有代表性。如何把外资的心动变成行动?在近日举行的“2022—2023中国经济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认为,首先要牢牢抓住改善营商环境这个“牛鼻子”。国际投资者在全球开展布局,一定程度上是对各个国家营商环境“用脚投票”。改善营商环境是一场没有终点的“竞赛”,不进则退,甚至慢进则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隆国强表示,中国制造业已基本放开,下一步要以服务业开放为重点,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要突出高端制造业导向、技术与创新导向、绿色低碳导向,促进区域布局合理化;要充分发挥自贸区、自贸港在扩大开放领域的先行先试作用,积极探索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开放,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以“管得好”支撑进一步“放得开”。

“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客流几乎瞬间就回归了,再一次显示了中国市场的韧性和活力。”赵可说。从全国各地兴致勃勃开启度假的客流中,从多家餐厅创下记录的排号队伍中,从电影院久违的欢笑声中,中国经济正呈现出稳健的复苏态势。 (经济日报记者 佘 颖)

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十分重要。近段时间,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发展信心、恢复和扩大消费,成为各地各部门做好经济工作的主要发力点。

以行动传递稳预期信号

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挂牌成立,这是全国首个营商环境建设厅,作为正厅级省政府组成部门,开创了营商环境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的新格局;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驻乌商(协)会交流座谈会,就谋划好2023年经济工作、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现场商讨解决企业实际困难;黑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近来,各地以营商环境为抓手,向市场传递稳预期、强信心的关键信息,为市场主体加油打气。

让众多市场主体倍感振奋的是,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2023年消费市场迎来开门红,尤其是此前受冲击较大的餐饮、旅游、电影等行业正快速回暖。

北京京味楼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四世同堂品牌市场总监李伟溢告诉记者,餐厅元旦已出现等位,春节预订已达50%,企业马上还要新开北京地区的第7家门店。“相比消费券,企业更盼望经济大环境尽快好起来,让人们愿意出门消费。”李伟溢说,希望政府能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企业提供更稳定的、更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认为,尽管经济在企稳复苏,但现阶段市场主体仍比较困难,优化营商环境重在稳政策预期、促消费复苏,这是现阶段最紧迫的任务。

出实招解决市场主体需求

市场回暖,市场主体的信心也跟着回暖。当前,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出实招解决市场主体需求。

针对实力较弱、没有抵押物又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活动,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文旅等重点行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商标专利质押融资。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2022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达4868.8亿元,连续3年保持40%以上增长。

当前,部分市场主体仍面临资金压力,急需短期资金周转。“我们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现金流紧张。”广州美豪雅致酒店负责人潘瑞表示,近期酒店入住率明显提升,春节订单也正在升温。不过,马上要到春节,供应商要结账、员工要发工资奖金,资金十分紧张。2022年6月,当地政府曾为美豪退税1150万元,解了企业燃眉之急。潘瑞希望银行对有偿还能力的企业提供短期金融支持,助其渡过难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因为消费复苏迅速,服务业人手紧张的问题更加凸显。据李伟溢介绍,目前餐厅服务员每月底薪加提成到手6000元左右,包吃包住、上五险一金,依然招不到人。

解决用工难题正成为地方政府为企业纾困、争取经济开门红的抓手之一。近期,广东佛山市召开了2023年春节前后助企纾困座谈会,并主动对接贵州黔东南州16个县市,为企业解决用工需求。1月2日,江苏苏州出台“稳岗十条”,激励企业加大留人引人力度。海南近期派出招聘团队,同时奔赴上海、武汉、长沙、成都等地,开展“百场万岗·四城同办”2023年校招活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前瞻性极强。从近期发展趋势来看,受到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有望尽快恢复过来,推动中国经济尽快回到潜在增长率。届时,新的市场机会就会显现,设立新企业的需求就会增多。”胡麒牧建议,各地应提前谋划,持续深化便利登记注册、减税降费、储备人才、金融支持等举措,帮助企业接住回暖的市场。

让外资把心动变成行动

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11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560.9亿元,同比增长9.9%,引资规模已超2021年全年水平,显示出中国市场对全球资本的巨大吸引力。但不可否认,外资还需要一些时间来了解和适应中国防疫政策调整。

三亚某国际品牌酒店驻店经理赵可告诉记者,目前酒店入住率已达90%左右,基本恢复到了疫情前水平。但他表示,元旦、春节人气再旺,时间毕竟很短,真正占酒店业务大头的还是商务、会议等活动。通过摸底商务老客户,赵可发现有不少人还在等待观望。“从长期看,公司外方团队一如既往地对中国市场保持乐观心态。”赵可说,但短期内,他们还是有点忐忑,不知道商业活动和消费能不能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这种长期乐观、短期忐忑的心态很有代表性。如何把外资的心动变成行动?在近日举行的“2022—2023中国经济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认为,首先要牢牢抓住改善营商环境这个“牛鼻子”。国际投资者在全球开展布局,一定程度上是对各个国家营商环境“用脚投票”。改善营商环境是一场没有终点的“竞赛”,不进则退,甚至慢进则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隆国强表示,中国制造业已基本放开,下一步要以服务业开放为重点,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要突出高端制造业导向、技术与创新导向、绿色低碳导向,促进区域布局合理化;要充分发挥自贸区、自贸港在扩大开放领域的先行先试作用,积极探索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开放,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以“管得好”支撑进一步“放得开”。

“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客流几乎瞬间就回归了,再一次显示了中国市场的韧性和活力。”赵可说。从全国各地兴致勃勃开启度假的客流中,从多家餐厅创下记录的排号队伍中,从电影院久违的欢笑声中,中国经济正呈现出稳健的复苏态势。 (经济日报记者 佘 颖)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