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导演李墨言:好电影的标准就真善美三个字

©原创 2021-06-30 15:48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在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首部援青题材院线电影《牛王》即将于7月3日在肥举行合肥首映礼,并将在7月全国公映,该片由李墨言执导, 知名演员张国强、王大治联袂主演。28日下午,李墨言导演做客由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冠名的大皖徽派栏目,从《牛王》聊到自己作为山东人,在安徽完成的大部分影视作品,从一个导演的坚持与焦虑、坚信与疑惑,聊到一部好电影的标准。李墨言说,一个导演和一部电影,就像一个厨师和一桌菜,好不好可以见仁见智,但要尊重每一次认真的电影人的创作。在他眼中,好电影的标准很简单,三个字:真,善,美。

《牛王》拍的艰难 七月将会公映

《牛王》导演李墨言

徽派:李导的新片《牛王》已经拿到龙标,会在七月份院线公映。听说会在合肥做一个首映仪式。

李墨言:7月中下旬会公映,7月3号下午会在合肥沃美影城做一个首映仪式和演员见面会。来的演员也是这部电影的主演张国强和王大治。

徽派:取景从山东阳信到青海祁连,跨度真的很大。导演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部电影。

李墨言:《牛王》是一部山东援青的电影,六省支援青海的建设。电影讲述的是山东的企业家,把青海的牦牛引进到山东进行加工,推向市场。一个藏族少年,有一头每年比赛能拿冠军的白牦牛——白牦牛在藏族是神灵,是一头神牛,小孩太爱这个牛了,但是因为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所以妈妈就把这个牛卖给山东企业家。王大治的角色负责把牛拉到山东,少年放学回来发现牛不在了,骑马就追,还真追上来了,爬上了运牛的车。结果晚上遇到了山体滑坡,牛又被这个少年给救下来了。最后藏族少年来到山东,看到了山东的发展,山东学校的少年也很喜欢白牦牛,希望白牦牛能留下来,藏族少年就把牦牛留了下来。回到青海,面对比赛的藏族少年非常失落,因为自己每年比赛都是第一名的,这个时候,爱心企业的王大治又把牦牛送了回来,赢得了比赛。

《牛王》海报

徽派:听起来,应该也有两个地方的一些文化冲突和对撞。

李墨言:在我的电影生涯里,这部电影是比较艰难的,首先几百人的团队,然后两千四百公里的大跨度转场,最后庆幸的是我们很顺利。唯一的困难是,80%的剧组成员,包括我本人都出现了高反,设备运输,加上天气——一会刮风一会下雪一会出太阳,天气真的很奇怪,转眼就变,很多人看片子说这天气好像不接戏一样,其实不是穿帮,就是多变,当地的自然天气就是这样。

徽派:我看样片里,是不是也有一些非专业演员。

李墨言:有些群众演员,涉及到藏族的戏份,我们就找藏族演员和当地群众亲自扮演。语言的对白也以藏语为主。有一场一两百人的大群戏,汉人收购了大量藏民的牛,解决了藏民的实际困难,牛装上车以后,有个欢送仪式,跳着藏族的舞蹈,献哈达,篝火晚会,零下二十度拍摄完成,很苦,确实苦,这电影拍得有点艰难。

徽派:两个著名演员张国强王大治,合作的感受如何。

李墨言:当时我们选定的时候,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他们的特点和外部形象,都符合人物角色,角色的定位比较饱满,王大治的戏多一点,小人物身上闪光点,特别适合塑造小人物,N多缺点的好老爷们,张国强就比较正,塑造角色也是这样,村干部啊公安局长啊,部队团长啊,他们最初合作《我的兄弟叫顺溜》、《我的团长我的团》,都是他们一起合作的作品。这个电影里他们也都超乎预期完成了角色。

李导现场给演员说戏

徽派:演员是您定的?

李墨言:对。有很多参考演员,还是觉得他们合适。王大治现场提了很多有利于人物感觉的一些想法,包括个人的表演,甚至有几场戏亲自参与执导,他是对电影特别热爱的人,片场也特别认真。我们4月3号开机,他提前很早就到剧组来了,一块围读剧本,润色剧本,剧本要捋顺嘛。对我这种不是很成熟的导演,特别爱变化的导演,统筹经常跟不上节奏,经常一场戏觉得好就多拍几场,开机三天拍的东西跟剧本一点关系没有,但我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徽派:您是那种在现场可以和演员沟通可以细聊的那种导演吗?

李墨言:对。有时候确实我的变化比较多,台词调整啊,统筹的计划,一天下来可能一场没拍。包括我们一部戏叫《村上》,整个一部电影我没看过一场戏的剧本,因为剧本是我写的,我知道我要的感觉,你们就按我的意思去演就行了。导演有这么个好处,驾驭感很好,拍别人的东西是两种感觉。有的导演不是源于热爱,就是要吃饭,标准化一点,拍完了就拍完了,剧本怎么写我就这么拍,这个感觉不一样。

山东人的镜头传播安徽文化

李墨言做客徽派

徽派:李导其实原籍不是合肥人。

李墨言:对,是山东人,滨州人。

徽派:但除了这部电影,之前您的所有电影都是在合肥完成的。

李墨言:对。因为我是北京招商到合肥。我的专业是做动画,最早做日本动漫的加工,叫服务外包。来到合肥以后,我做了安徽的第一个原创动漫叫《我要打鬼子》,99集。当时真是倾其所有,连北京的房子都卖了,做了三年,各种原因吧,动画片没有大火,但是播出了,收益甚微。2013年,我们开始转型,成立了电影公司,做这种小成本电影,一千万以内的,大多是讲安徽的故事,黄山拍的多一点,歙县,西递宏村,传播了安徽的一些文化信息。

徽派:您最早是学美术的,做动漫然后转到故事电影,这影视领域内的转换,有没有什么契机。

李墨言:因为我的专业是美术动画专业。动画导演转型电影或者电视剧也是相通的,也没有必要通过什么专业的训练,艺术也是相通的,源于热爱,有一些内功,一些不为人知的付出,学习一些新的东西,包括现在每部电影风格不同,题材不同,拍摄过程中每天都在自我学习。再者说,电影说高了是艺术,简单一点说就是大家说的蒙太奇,没有那么多的专业领域的学习,其实我们国内很多优秀的电影导演都不是专业出身的。摄影、美术甚至演员转型导演,三分在学习,七分在自己,个人对镜头的悟性很重要。

李导的镜头里多是安徽的故事

徽派:之前的作品里,您个人觉得意义比较不一样的是哪一部。

李墨言:最早拍了《沟村女人》,儿童电影并且是我主演的《刘春天的春天》,还有一部儿童电影叫《墓室顽童》,还有前年完成的一个电影叫《隔离岛的狗》,包括《村上》,还有今年的《牛王》。《隔离岛的狗》相对来说是我比较个人本真的一次表达,我自己喜欢养狗宠狗的人,电影的故事也是我小时候的经历。那时候因为狂犬病大面积灭狗,家家户户把狗东藏西藏,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电影里有很多场戏都是我小时候的经历。剧本报备的时候没有通过,就把这个戏放在了民国时期,预计今年九月份全国公映,初审已经通过了,在总局审查阶段。我喜欢的电影相对来说小众。

自编自导的好处是驾驭感强

电影导演的困惑很相近

徽派:之前聊到剧本,你自己导的电影都是自己编剧的。

李墨言:我想个故事,找两个人碰撞,核有了,再丰满就简单了。别人的剧本我没拍过。编剧团队按照我的想法构思创作和完成,这是我喜欢的创作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驾驭感更强,还有就是在政策范围内,把心里想表达的东西告诉观众。一个导演通过镜头语言和表演,抒发出来是很快乐的事情,痛并快乐着。满足感强,自我成就感强。能够带动观众喜怒哀乐,作为导演,在电影院里看到这种状态的时候——观众看电影的时候,我经常用手机拍观众,特别是看到感动点的时候,我看有多少人在用纸巾擦眼泪,有多少人进入了状态。

徽派:您会特别在意观众的反馈,包括评论吗?

李墨言:对。电影嘛,像厨师一样,种菜拔菜收菜,做一桌菜请大家来吃,大家都说好,吃得很干净,满嘴流油,说厨师做的好,这是理想,众口难调,我山东人做鲁菜,他是四川人吃辣,这个重口难调。但是电影,不能因为你不喜欢,你就否定这个电影,川菜我不喜欢吃辣,我不能说川菜就不好吃,只能说我不喜欢。有的电影确实拍的很烂,本身厨师就不会做菜,原材料和手艺都很差,但是有些小众电影,艺术片文艺片,受众面小一些,一个人看,一个人点赞就是成功。画画也一样,看不懂归看不懂,不能亵渎这个画,可能和个人的水平有关。我20岁看一个电影没觉得好,过了十年,突然被电影感动了,懂得了导演,懂得了编剧。很多跨世纪的电影,现在看还是很好。

《牛王》剧照

徽派: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

李墨言:现在导演也都有困惑,想表达有思想的东西,有哲理的东西,这是看热闹的时代,观众喜欢吃快餐,本来生活压力就大,让观众到电影院看沉重的东西,不愿意看。现在媒介也多,沉下心来看一个东西很难,像我这个年龄的人,50出头的人,经常坐在一起讨论电影,这个电影好,那个电影好,我就问他,你一年看电影的时间和花费是多少,他说我不去电影院,我说那你就没有话语权。35岁往后看电影的人少多了,这是一个冲突。到底是电影引到观众看更优质的电影,还是迎合观众。所有电影人的困惑,你喜欢啥我拍啥还是我引到你看什么电影,我觉得是应该引导,不能娱乐无底线,特别是年轻人。三观不正的东西,点击量反而很大。

徽派:娱乐至死。

李墨言:看电影的时候,很多人在玩游戏。

徽派:没有观影礼仪。

李墨言:每次首映,我都让主持人先说一句话:既然坐到这儿了,就尊重一下电影人的付出。如果坐不住,有其它事,可以先离开,我让他必须这样说。你要尊重,这是最基本的,对文艺工作者的尊重,你心里可以有意见和建议,但不能这样的态度。

好电影的标准是真善美三个字

好电影是有标准的

徽派:好电影还是有标准的。

李墨言:有。通俗说。三个字,真善美。真是什么,人性的真性情,社会真实的一面;人物的原动力一定是向善的,一个杀人犯最后的时刻也是向善的;美,是大概念的美,场景选题和人性的大美。但是做到这一点太难了。比如说我这个电影讲亲情的,看完电影你想给姐姐打电话,给妹妹打电话,特别是想给父母老婆打电话,这就是向善的,你就做了一个功德。看完让人学坏的电影很多啊,那就是万劫不复,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我做电影的初心,也是来自于我十几岁的时候,看到那个年代的电影里的英雄人物,想成为那样的人,英雄啊,解放军啊,八路军啊,从小就有影响。新媒体上展示的东西,很多审美已经畸形了,有些我觉得可以封杀掉,我们不否认这些东西存在,但是不能传播和弘扬这些,娘炮啊什么的。

徽派:作为文化工作者,确实有引导的功能。

李墨言:不能靠一两部电影。不能改变,但是不要推崇,尽量还是向善的原动力要有。

徽派:现在疫情过后了,中国电影市场发展非常迅猛,这个过程中,从电影内容和市场角度,是不是还有一些焦虑。除了复映片,有点没片子看。

李墨言:还是疫情影响,基本没有剧组开机,国家也不允许,横店都封城了。《牛王》在这个特殊时期,能组建这样一个团队,拍摄现场,不说对白就要戴口罩。正是因为特殊时期,《牛王》也可以说,拍摄也比较顺利,去年五月份杀青,今年的六月份开始做首映,还是比较顺利,也得益于特殊时期开机,从我个人角度说,7月份又是国产电影保护月,档期相对会好一点,同时又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当作一个献礼。你说到的焦虑,肯定是有的,电影创作跟不上观众的审美需求。观众看的太多,你电影的笑点包袱,他都知道你是参照了那个视频段子,十分钟就知道电影结尾,类型片的套路,你这个电影两三分钟抓不住人,就很难让观众坐下来。急匆匆的,很烦躁的。就像我们现在请客一样,大家压力都大,完全吃那道美味的有多少,别看一桌子菜,没有人真正品菜的味道。

《牛王》海报

徽派:还有一个电影人的焦虑,譬如网大电影,以及可能和疫情有关,很多电影会转网,包括《正义联盟》直接在网络放了。

李墨言:网络剧和网大电影也是一个趋势。部分年轻导演,门槛低一点,不要拿龙标,繁杂的审批过程。但真正看电影,还是要去电影院。就像一个国家是否真正文明了富裕了,就看一个家庭在文化消费上的比例,开支是多少,一个月看一场话剧,听一场音乐会,看几场电影,这是一个消费理念。家里人都在手机上,这是自闭,不是什么好现象。

徽派:走进电影院看电影和家里看电影是不一样的。

李墨言:这也是对电影的贡献。电影市场的活跃,同时让电影人投资人更有信心做电影。一场音乐会,那么大一个乐团在金色大厅演出,手机拍一下,我看一下就行了?这是要改变理念的东西。除非想翻老片子看,电影院没有。

徽派:李导再推荐一下自己的电影。

李墨言:牛年看《牛王》,牛气冲天。同类题材里,我自诩是一个不错的电影。讲到企业家的社会担当,还有电影里特别小的一个演员格桑,为了追寻自己的牛王的付出。一个问题中年,因为一个小孩,各自回归了自己向善的心。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蒋楠楠/文 薛重廉/图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在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首部援青题材院线电影《牛王》即将于7月3日在肥举行合肥首映礼,并将在7月全国公映,该片由李墨言执导, 知名演员张国强、王大治联袂主演。28日下午,李墨言导演做客由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冠名的大皖徽派栏目,从《牛王》聊到自己作为山东人,在安徽完成的大部分影视作品,从一个导演的坚持与焦虑、坚信与疑惑,聊到一部好电影的标准。李墨言说,一个导演和一部电影,就像一个厨师和一桌菜,好不好可以见仁见智,但要尊重每一次认真的电影人的创作。在他眼中,好电影的标准很简单,三个字:真,善,美。

《牛王》拍的艰难 七月将会公映

《牛王》导演李墨言

徽派:李导的新片《牛王》已经拿到龙标,会在七月份院线公映。听说会在合肥做一个首映仪式。

李墨言:7月中下旬会公映,7月3号下午会在合肥沃美影城做一个首映仪式和演员见面会。来的演员也是这部电影的主演张国强和王大治。

徽派:取景从山东阳信到青海祁连,跨度真的很大。导演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部电影。

李墨言:《牛王》是一部山东援青的电影,六省支援青海的建设。电影讲述的是山东的企业家,把青海的牦牛引进到山东进行加工,推向市场。一个藏族少年,有一头每年比赛能拿冠军的白牦牛——白牦牛在藏族是神灵,是一头神牛,小孩太爱这个牛了,但是因为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所以妈妈就把这个牛卖给山东企业家。王大治的角色负责把牛拉到山东,少年放学回来发现牛不在了,骑马就追,还真追上来了,爬上了运牛的车。结果晚上遇到了山体滑坡,牛又被这个少年给救下来了。最后藏族少年来到山东,看到了山东的发展,山东学校的少年也很喜欢白牦牛,希望白牦牛能留下来,藏族少年就把牦牛留了下来。回到青海,面对比赛的藏族少年非常失落,因为自己每年比赛都是第一名的,这个时候,爱心企业的王大治又把牦牛送了回来,赢得了比赛。

《牛王》海报

徽派:听起来,应该也有两个地方的一些文化冲突和对撞。

李墨言:在我的电影生涯里,这部电影是比较艰难的,首先几百人的团队,然后两千四百公里的大跨度转场,最后庆幸的是我们很顺利。唯一的困难是,80%的剧组成员,包括我本人都出现了高反,设备运输,加上天气——一会刮风一会下雪一会出太阳,天气真的很奇怪,转眼就变,很多人看片子说这天气好像不接戏一样,其实不是穿帮,就是多变,当地的自然天气就是这样。

徽派:我看样片里,是不是也有一些非专业演员。

李墨言:有些群众演员,涉及到藏族的戏份,我们就找藏族演员和当地群众亲自扮演。语言的对白也以藏语为主。有一场一两百人的大群戏,汉人收购了大量藏民的牛,解决了藏民的实际困难,牛装上车以后,有个欢送仪式,跳着藏族的舞蹈,献哈达,篝火晚会,零下二十度拍摄完成,很苦,确实苦,这电影拍得有点艰难。

徽派:两个著名演员张国强王大治,合作的感受如何。

李墨言:当时我们选定的时候,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他们的特点和外部形象,都符合人物角色,角色的定位比较饱满,王大治的戏多一点,小人物身上闪光点,特别适合塑造小人物,N多缺点的好老爷们,张国强就比较正,塑造角色也是这样,村干部啊公安局长啊,部队团长啊,他们最初合作《我的兄弟叫顺溜》、《我的团长我的团》,都是他们一起合作的作品。这个电影里他们也都超乎预期完成了角色。

李导现场给演员说戏

徽派:演员是您定的?

李墨言:对。有很多参考演员,还是觉得他们合适。王大治现场提了很多有利于人物感觉的一些想法,包括个人的表演,甚至有几场戏亲自参与执导,他是对电影特别热爱的人,片场也特别认真。我们4月3号开机,他提前很早就到剧组来了,一块围读剧本,润色剧本,剧本要捋顺嘛。对我这种不是很成熟的导演,特别爱变化的导演,统筹经常跟不上节奏,经常一场戏觉得好就多拍几场,开机三天拍的东西跟剧本一点关系没有,但我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徽派:您是那种在现场可以和演员沟通可以细聊的那种导演吗?

李墨言:对。有时候确实我的变化比较多,台词调整啊,统筹的计划,一天下来可能一场没拍。包括我们一部戏叫《村上》,整个一部电影我没看过一场戏的剧本,因为剧本是我写的,我知道我要的感觉,你们就按我的意思去演就行了。导演有这么个好处,驾驭感很好,拍别人的东西是两种感觉。有的导演不是源于热爱,就是要吃饭,标准化一点,拍完了就拍完了,剧本怎么写我就这么拍,这个感觉不一样。

山东人的镜头传播安徽文化

李墨言做客徽派

徽派:李导其实原籍不是合肥人。

李墨言:对,是山东人,滨州人。

徽派:但除了这部电影,之前您的所有电影都是在合肥完成的。

李墨言:对。因为我是北京招商到合肥。我的专业是做动画,最早做日本动漫的加工,叫服务外包。来到合肥以后,我做了安徽的第一个原创动漫叫《我要打鬼子》,99集。当时真是倾其所有,连北京的房子都卖了,做了三年,各种原因吧,动画片没有大火,但是播出了,收益甚微。2013年,我们开始转型,成立了电影公司,做这种小成本电影,一千万以内的,大多是讲安徽的故事,黄山拍的多一点,歙县,西递宏村,传播了安徽的一些文化信息。

徽派:您最早是学美术的,做动漫然后转到故事电影,这影视领域内的转换,有没有什么契机。

李墨言:因为我的专业是美术动画专业。动画导演转型电影或者电视剧也是相通的,也没有必要通过什么专业的训练,艺术也是相通的,源于热爱,有一些内功,一些不为人知的付出,学习一些新的东西,包括现在每部电影风格不同,题材不同,拍摄过程中每天都在自我学习。再者说,电影说高了是艺术,简单一点说就是大家说的蒙太奇,没有那么多的专业领域的学习,其实我们国内很多优秀的电影导演都不是专业出身的。摄影、美术甚至演员转型导演,三分在学习,七分在自己,个人对镜头的悟性很重要。

李导的镜头里多是安徽的故事

徽派:之前的作品里,您个人觉得意义比较不一样的是哪一部。

李墨言:最早拍了《沟村女人》,儿童电影并且是我主演的《刘春天的春天》,还有一部儿童电影叫《墓室顽童》,还有前年完成的一个电影叫《隔离岛的狗》,包括《村上》,还有今年的《牛王》。《隔离岛的狗》相对来说是我比较个人本真的一次表达,我自己喜欢养狗宠狗的人,电影的故事也是我小时候的经历。那时候因为狂犬病大面积灭狗,家家户户把狗东藏西藏,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电影里有很多场戏都是我小时候的经历。剧本报备的时候没有通过,就把这个戏放在了民国时期,预计今年九月份全国公映,初审已经通过了,在总局审查阶段。我喜欢的电影相对来说小众。

自编自导的好处是驾驭感强

电影导演的困惑很相近

徽派:之前聊到剧本,你自己导的电影都是自己编剧的。

李墨言:我想个故事,找两个人碰撞,核有了,再丰满就简单了。别人的剧本我没拍过。编剧团队按照我的想法构思创作和完成,这是我喜欢的创作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驾驭感更强,还有就是在政策范围内,把心里想表达的东西告诉观众。一个导演通过镜头语言和表演,抒发出来是很快乐的事情,痛并快乐着。满足感强,自我成就感强。能够带动观众喜怒哀乐,作为导演,在电影院里看到这种状态的时候——观众看电影的时候,我经常用手机拍观众,特别是看到感动点的时候,我看有多少人在用纸巾擦眼泪,有多少人进入了状态。

徽派:您会特别在意观众的反馈,包括评论吗?

李墨言:对。电影嘛,像厨师一样,种菜拔菜收菜,做一桌菜请大家来吃,大家都说好,吃得很干净,满嘴流油,说厨师做的好,这是理想,众口难调,我山东人做鲁菜,他是四川人吃辣,这个重口难调。但是电影,不能因为你不喜欢,你就否定这个电影,川菜我不喜欢吃辣,我不能说川菜就不好吃,只能说我不喜欢。有的电影确实拍的很烂,本身厨师就不会做菜,原材料和手艺都很差,但是有些小众电影,艺术片文艺片,受众面小一些,一个人看,一个人点赞就是成功。画画也一样,看不懂归看不懂,不能亵渎这个画,可能和个人的水平有关。我20岁看一个电影没觉得好,过了十年,突然被电影感动了,懂得了导演,懂得了编剧。很多跨世纪的电影,现在看还是很好。

《牛王》剧照

徽派: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

李墨言:现在导演也都有困惑,想表达有思想的东西,有哲理的东西,这是看热闹的时代,观众喜欢吃快餐,本来生活压力就大,让观众到电影院看沉重的东西,不愿意看。现在媒介也多,沉下心来看一个东西很难,像我这个年龄的人,50出头的人,经常坐在一起讨论电影,这个电影好,那个电影好,我就问他,你一年看电影的时间和花费是多少,他说我不去电影院,我说那你就没有话语权。35岁往后看电影的人少多了,这是一个冲突。到底是电影引到观众看更优质的电影,还是迎合观众。所有电影人的困惑,你喜欢啥我拍啥还是我引到你看什么电影,我觉得是应该引导,不能娱乐无底线,特别是年轻人。三观不正的东西,点击量反而很大。

徽派:娱乐至死。

李墨言:看电影的时候,很多人在玩游戏。

徽派:没有观影礼仪。

李墨言:每次首映,我都让主持人先说一句话:既然坐到这儿了,就尊重一下电影人的付出。如果坐不住,有其它事,可以先离开,我让他必须这样说。你要尊重,这是最基本的,对文艺工作者的尊重,你心里可以有意见和建议,但不能这样的态度。

好电影的标准是真善美三个字

好电影是有标准的

徽派:好电影还是有标准的。

李墨言:有。通俗说。三个字,真善美。真是什么,人性的真性情,社会真实的一面;人物的原动力一定是向善的,一个杀人犯最后的时刻也是向善的;美,是大概念的美,场景选题和人性的大美。但是做到这一点太难了。比如说我这个电影讲亲情的,看完电影你想给姐姐打电话,给妹妹打电话,特别是想给父母老婆打电话,这就是向善的,你就做了一个功德。看完让人学坏的电影很多啊,那就是万劫不复,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我做电影的初心,也是来自于我十几岁的时候,看到那个年代的电影里的英雄人物,想成为那样的人,英雄啊,解放军啊,八路军啊,从小就有影响。新媒体上展示的东西,很多审美已经畸形了,有些我觉得可以封杀掉,我们不否认这些东西存在,但是不能传播和弘扬这些,娘炮啊什么的。

徽派:作为文化工作者,确实有引导的功能。

李墨言:不能靠一两部电影。不能改变,但是不要推崇,尽量还是向善的原动力要有。

徽派:现在疫情过后了,中国电影市场发展非常迅猛,这个过程中,从电影内容和市场角度,是不是还有一些焦虑。除了复映片,有点没片子看。

李墨言:还是疫情影响,基本没有剧组开机,国家也不允许,横店都封城了。《牛王》在这个特殊时期,能组建这样一个团队,拍摄现场,不说对白就要戴口罩。正是因为特殊时期,《牛王》也可以说,拍摄也比较顺利,去年五月份杀青,今年的六月份开始做首映,还是比较顺利,也得益于特殊时期开机,从我个人角度说,7月份又是国产电影保护月,档期相对会好一点,同时又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当作一个献礼。你说到的焦虑,肯定是有的,电影创作跟不上观众的审美需求。观众看的太多,你电影的笑点包袱,他都知道你是参照了那个视频段子,十分钟就知道电影结尾,类型片的套路,你这个电影两三分钟抓不住人,就很难让观众坐下来。急匆匆的,很烦躁的。就像我们现在请客一样,大家压力都大,完全吃那道美味的有多少,别看一桌子菜,没有人真正品菜的味道。

《牛王》海报

徽派:还有一个电影人的焦虑,譬如网大电影,以及可能和疫情有关,很多电影会转网,包括《正义联盟》直接在网络放了。

李墨言:网络剧和网大电影也是一个趋势。部分年轻导演,门槛低一点,不要拿龙标,繁杂的审批过程。但真正看电影,还是要去电影院。就像一个国家是否真正文明了富裕了,就看一个家庭在文化消费上的比例,开支是多少,一个月看一场话剧,听一场音乐会,看几场电影,这是一个消费理念。家里人都在手机上,这是自闭,不是什么好现象。

徽派:走进电影院看电影和家里看电影是不一样的。

李墨言:这也是对电影的贡献。电影市场的活跃,同时让电影人投资人更有信心做电影。一场音乐会,那么大一个乐团在金色大厅演出,手机拍一下,我看一下就行了?这是要改变理念的东西。除非想翻老片子看,电影院没有。

徽派:李导再推荐一下自己的电影。

李墨言:牛年看《牛王》,牛气冲天。同类题材里,我自诩是一个不错的电影。讲到企业家的社会担当,还有电影里特别小的一个演员格桑,为了追寻自己的牛王的付出。一个问题中年,因为一个小孩,各自回归了自己向善的心。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蒋楠楠/文 薛重廉/图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