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铜陵市“十三五”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纪实

©原创 2020-12-30 21:41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五年来,铜陵市住建局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市委、市政府及省住建厅的坚强领导下,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圆满完成了“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取得显著成就,成绩辉煌。

城市能级蓄势跃升

城市能级是城市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集中体现。五年来,铜陵市住建局聚焦城市“一江两岸”新格局,坚持城市新发展理念,以“一尊重五统筹”为遵循,以项目为抓手,坚持规划先行与建管并重相结合、统筹布局与分类指导相结合,高质高效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市累计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投资约650亿元,较“十二五”增长约18.1%,城市能级蓄势跃升,城市承载力、宜居性和包容度显著增强。这五年,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52.7%提升至58%,城市建成区面积由75平方公里拓展到81平方公里。整治32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累计投入2.44亿元;培育6个国家级传统村落、5个省级传统村落,推报大通镇、钟鸣镇入选中国“特色小镇”试点;城市空间布局显著优化,新一轮行政区划重大调整和部分县区区划调整顺利完成,城市实现了从“跨江”到“拥江”的历史嬗变,东部城区、南部城区、西湖新区建设步伐加快,“一带三廊、一主三副”的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城市框架进一步纵深拓展,协调融合进一步深化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24.02平方米,城市建成区平均道路面积率达15.7%。城市供水管网总长由948公里增加至1210公里、城市排水管网总长由1315公里增加至1755公里、城市供气管网总长由903公里增加至1076公里,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均达100%,供水能力由29.5万吨/日提升至42万吨/日、供气能力由46.2立方米/日提升至57.5立方米/日。城市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万达广场、吾悦广场、市儿童医院、市档案馆、市党史馆、市数字文化体验馆、西湖南邻里中心等一批社会事业类项目相继完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功,城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15分钟体育健身圈”基本建成;城区车行道、人行道设施平均完好率均达97%以上,主次干道路灯明亮率达99%以上;建成3座立体停车楼,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1.5万个、充电桩630个。

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优化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五年来,铜陵市住建局充分发挥城市“临江拥山含湖”的独特优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省级海绵城市、绿色生态城市等试点工作,着力打造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的“生态幸福城”,用实干担当书写了一份经得起实践和群众检验的生态答卷,铜陵这座沿江工矿城市正在变得更绿、更靓、更美。这五年,城市绿色“版图”量质并进,荣膺“国家森林城市”称号;通过“拆违建绿”“整治增绿”“见缝插绿”等方式,持续推进“扩绿、增花、添彩”,累计新增和改造绿化提升面积约1184.1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由3201公顷增加至3528公顷,新增绿道150公里,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43.38%、45.13%,均居全省前列。公园城市“名片”越发响亮,城市公园总数由10个增加至17个,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3.89提升至18.13平方米;新增城市口袋公园(街头游园)28个,高标准建成了杨村游园、绿源游园、汇景公园、联盟游园、廉政公园等一批具有生态、游憩、教育功能的居民身边的城市口袋公园,西湖湿地公园获批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长江岸线“颜值”持续刷新,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投入5.6亿元整治修复城市滨江岸线约10公里,累计征迁小码头设施100余座,极大优化了城市“三生空间”,昔日铜陵“临江不见江”,如今“拥江又亲江”。整治后的城市滨江岸线,利用原有的废旧码头和船厂,建成了体育公园、观光码头、公共图书馆等一批便民公共服务设施,为市民提供了休憩健身、游玩赏景的好去处。2020年12月,《经济日报》、人民网等相继报道了市建设滨江生态体育公园、打造添绿复绿滨江岸线的成功经验做法。城市水环境质量不断向好,国家节水型城市首创首成;以铁的意志、铁的手腕、铁的担当,坚决向城市黑臭水体“开战”,累计投入资金约30亿元,完成翠湖、秀水河、黑砂河、惠溪河、狮矿大沟等7处黑臭水体治理,让“龙须沟”变“景观带”、“绕河走”变“沿河游”;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由92%提升至95.7%;新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2座,提标改造1座、提标改造及扩建1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由14万吨/日提升至20万吨/日,出水水质均达一级A标准,基本实现城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

群众住房条件获得较大幅改善

建起广厦千万,才有幸福可盼。解决好群众住房问题,是实事也是难事,有办法更要有担当。五年来,铜陵市住建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住房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因时因势施策,用心用情攻坚,推动住房发展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目标大步迈进,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31.7平方米增加到40平方米。这五年,住房保障温润民心,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累计分配公租房10878套,8664户居民配租或购买政策性保障住房,2544户居民领取租赁补贴,共享了铜陵的“幸福梦”。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38.6亿元,商品房销售1111.6万平方米,全市商办地产库存去化周期由59个月缩减至40个月,基本实现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棚户区改造强势推进,相继开展“出棚入楼”专项行动、“棚户区改造三年行动”,累计改造棚户区2.85万户,7万多居民实现了从“忧居”到“优居”的家庭“住房梦”;以非凡的气魄啃下了宝山整治“硬骨头”,1930户居民居住条件得到彻底改善。城镇老旧小区更加宜居,精心绘蓝图、创举措、聚民意、促落实,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个,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16部,惠及群众3.69万户。

建筑业加快转型升级

建筑业连着就业和民生,关乎发展和稳定。五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和动力转换等多重考验、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等多重挑战,铜陵市住建局紧扣“做优做强、招优招强”工作思路,锚定航向、坚定信心,勇开“顶风船”,全力“促转型”,提请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我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培育和壮大建筑业企业的实施意见》,健全完善相应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推动全市建筑业在压力中稳步前行、在转型中加快发展。这五年,建筑业发展活力不断释放,累计实现总产值778.4亿元、增加值340.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7.97%、16.78%;建筑业企业由348家增加至447家,其中总承包企业由125家增加至301家,总承包一级和专业一级施工企业由20家增加至32家;建筑业从事主营业务活动的从业人员数增长至5.5万人,较“十二五”末增加31.7%;累计入库地税达29.4亿元,为全市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做出重要贡献。建造方式变革有序推开,建立装配式建筑工作推进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培育装配式建筑市场,大力推广住宅全装修,强化项目示范引领,装配式建筑累计竣工约94.7万平方米,2020年占新建建筑竣工面积比例达16%。绿色建筑推广乘势而进,累计竣工绿色建筑442.6万平方米,2020年占新建民用建筑竣工比例达85%,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施工标准执行率均达到100%,全市绿色建筑发展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建筑产业化与绿色建筑融合发展势头强劲。质量安全管理从严落实,工程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扎实开展,17项工程获“黄山杯”、58项工程获“铜都杯”,创建省安全标准化工地6项、市安全标准化工地117项。

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五年来,铜陵市住建局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实干实效,为全市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五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累计支持87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改造危房;全市3720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其中2710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原住房基本安全,占比72.86%;101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集体公租房等多种形式保障了住房安全,占比27.14%。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超额完成,编制《农村危房改造指导手册》,累计支持14314户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贫困群众改造危房,占省目标任务的175.97%,有效保护了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枞阳县农村危改工作获省政府2019年真抓实干激励表扬,我市农村危改“四个精准”做法得到住建部宣传推介。结对帮扶成果丰硕,全局系统共结对帮扶枞阳县及郊区9个村,累计投入和争取帮扶资金约1258万元,发展扶贫产业项目18个,968户贫困户、2653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4425元提高到2019年的9892元,年均增长30.9%。

行业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铜陵市住建局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抓重点、克难点、补盲点、创亮点,推动行业治理能力和水平迈上新台阶。这五年,行业管理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城市绿化等重点领域政府立法工作有序开展,80份部门规范性文件清理顺利完成并向社会公开,住建系统“三重一大”决策实施细则落地执行,物业管理“1+4”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市政基础设施“四位一体”养护机制日趋完善,住建领域行业协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闲置农房盘活试点工作经验全省推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取得预期成效;城市排水一体化PPP项目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有效激发城市建设活力。“智慧住建”破题见效,以较少投入建成城市地下管网信息化安全监测和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效覆盖城市地下管线2650公里;智慧市政管理、智慧建筑工地、智慧防汛等应用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大战大考”彰显担当,举全局之力,以无畏之势,统筹抓好房地产业、建筑业、物业三大领域常态化疫情防控,在全省率先出台抗疫政策举措、实现复工复产,累计为市场主体减免水费170余万元、气费400余万元。面对百年不遇特大洪水,迅速组织应急抢险突击队9支600余人,投入人员力量6万余人次,发现和处置险情17处,有效保障了城区运行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干部队伍建设从严从实,持之以恒坚信念、固根基、强本领、炼作风,在诸多困难挑战面前,全市住建干部职工保持了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展现了奋勇争先的拼搏干劲,续写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彩华章。

展望“十四五”,铜陵市住建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及省住建厅的引领下,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定不移走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发展之路,聚焦城乡一体、市域协同,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高质量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着力实施城镇基础设施补短板和功能提升、城市更新行动、建筑产业壮大培育、住房供应体系完善、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增效、新型智慧住建赋能、住房城建铁军锻造等“八大行动”,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推动铜陵更具竞争实力、更有品质活力、更显人文魅力,为加快打造“古今铜基地、生态幸福城”贡献力量。(余国章 钱艳红)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五年来,铜陵市住建局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市委、市政府及省住建厅的坚强领导下,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圆满完成了“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取得显著成就,成绩辉煌。

城市能级蓄势跃升

城市能级是城市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集中体现。五年来,铜陵市住建局聚焦城市“一江两岸”新格局,坚持城市新发展理念,以“一尊重五统筹”为遵循,以项目为抓手,坚持规划先行与建管并重相结合、统筹布局与分类指导相结合,高质高效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市累计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投资约650亿元,较“十二五”增长约18.1%,城市能级蓄势跃升,城市承载力、宜居性和包容度显著增强。这五年,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52.7%提升至58%,城市建成区面积由75平方公里拓展到81平方公里。整治32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累计投入2.44亿元;培育6个国家级传统村落、5个省级传统村落,推报大通镇、钟鸣镇入选中国“特色小镇”试点;城市空间布局显著优化,新一轮行政区划重大调整和部分县区区划调整顺利完成,城市实现了从“跨江”到“拥江”的历史嬗变,东部城区、南部城区、西湖新区建设步伐加快,“一带三廊、一主三副”的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城市框架进一步纵深拓展,协调融合进一步深化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24.02平方米,城市建成区平均道路面积率达15.7%。城市供水管网总长由948公里增加至1210公里、城市排水管网总长由1315公里增加至1755公里、城市供气管网总长由903公里增加至1076公里,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均达100%,供水能力由29.5万吨/日提升至42万吨/日、供气能力由46.2立方米/日提升至57.5立方米/日。城市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万达广场、吾悦广场、市儿童医院、市档案馆、市党史馆、市数字文化体验馆、西湖南邻里中心等一批社会事业类项目相继完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功,城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15分钟体育健身圈”基本建成;城区车行道、人行道设施平均完好率均达97%以上,主次干道路灯明亮率达99%以上;建成3座立体停车楼,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1.5万个、充电桩630个。

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优化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五年来,铜陵市住建局充分发挥城市“临江拥山含湖”的独特优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省级海绵城市、绿色生态城市等试点工作,着力打造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的“生态幸福城”,用实干担当书写了一份经得起实践和群众检验的生态答卷,铜陵这座沿江工矿城市正在变得更绿、更靓、更美。这五年,城市绿色“版图”量质并进,荣膺“国家森林城市”称号;通过“拆违建绿”“整治增绿”“见缝插绿”等方式,持续推进“扩绿、增花、添彩”,累计新增和改造绿化提升面积约1184.1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由3201公顷增加至3528公顷,新增绿道150公里,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43.38%、45.13%,均居全省前列。公园城市“名片”越发响亮,城市公园总数由10个增加至17个,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3.89提升至18.13平方米;新增城市口袋公园(街头游园)28个,高标准建成了杨村游园、绿源游园、汇景公园、联盟游园、廉政公园等一批具有生态、游憩、教育功能的居民身边的城市口袋公园,西湖湿地公园获批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长江岸线“颜值”持续刷新,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投入5.6亿元整治修复城市滨江岸线约10公里,累计征迁小码头设施100余座,极大优化了城市“三生空间”,昔日铜陵“临江不见江”,如今“拥江又亲江”。整治后的城市滨江岸线,利用原有的废旧码头和船厂,建成了体育公园、观光码头、公共图书馆等一批便民公共服务设施,为市民提供了休憩健身、游玩赏景的好去处。2020年12月,《经济日报》、人民网等相继报道了市建设滨江生态体育公园、打造添绿复绿滨江岸线的成功经验做法。城市水环境质量不断向好,国家节水型城市首创首成;以铁的意志、铁的手腕、铁的担当,坚决向城市黑臭水体“开战”,累计投入资金约30亿元,完成翠湖、秀水河、黑砂河、惠溪河、狮矿大沟等7处黑臭水体治理,让“龙须沟”变“景观带”、“绕河走”变“沿河游”;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由92%提升至95.7%;新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2座,提标改造1座、提标改造及扩建1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由14万吨/日提升至20万吨/日,出水水质均达一级A标准,基本实现城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

群众住房条件获得较大幅改善

建起广厦千万,才有幸福可盼。解决好群众住房问题,是实事也是难事,有办法更要有担当。五年来,铜陵市住建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住房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因时因势施策,用心用情攻坚,推动住房发展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目标大步迈进,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31.7平方米增加到40平方米。这五年,住房保障温润民心,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累计分配公租房10878套,8664户居民配租或购买政策性保障住房,2544户居民领取租赁补贴,共享了铜陵的“幸福梦”。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38.6亿元,商品房销售1111.6万平方米,全市商办地产库存去化周期由59个月缩减至40个月,基本实现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棚户区改造强势推进,相继开展“出棚入楼”专项行动、“棚户区改造三年行动”,累计改造棚户区2.85万户,7万多居民实现了从“忧居”到“优居”的家庭“住房梦”;以非凡的气魄啃下了宝山整治“硬骨头”,1930户居民居住条件得到彻底改善。城镇老旧小区更加宜居,精心绘蓝图、创举措、聚民意、促落实,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个,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16部,惠及群众3.69万户。

建筑业加快转型升级

建筑业连着就业和民生,关乎发展和稳定。五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和动力转换等多重考验、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等多重挑战,铜陵市住建局紧扣“做优做强、招优招强”工作思路,锚定航向、坚定信心,勇开“顶风船”,全力“促转型”,提请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我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培育和壮大建筑业企业的实施意见》,健全完善相应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推动全市建筑业在压力中稳步前行、在转型中加快发展。这五年,建筑业发展活力不断释放,累计实现总产值778.4亿元、增加值340.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7.97%、16.78%;建筑业企业由348家增加至447家,其中总承包企业由125家增加至301家,总承包一级和专业一级施工企业由20家增加至32家;建筑业从事主营业务活动的从业人员数增长至5.5万人,较“十二五”末增加31.7%;累计入库地税达29.4亿元,为全市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做出重要贡献。建造方式变革有序推开,建立装配式建筑工作推进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培育装配式建筑市场,大力推广住宅全装修,强化项目示范引领,装配式建筑累计竣工约94.7万平方米,2020年占新建建筑竣工面积比例达16%。绿色建筑推广乘势而进,累计竣工绿色建筑442.6万平方米,2020年占新建民用建筑竣工比例达85%,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施工标准执行率均达到100%,全市绿色建筑发展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建筑产业化与绿色建筑融合发展势头强劲。质量安全管理从严落实,工程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扎实开展,17项工程获“黄山杯”、58项工程获“铜都杯”,创建省安全标准化工地6项、市安全标准化工地117项。

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五年来,铜陵市住建局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实干实效,为全市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五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累计支持87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改造危房;全市3720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其中2710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原住房基本安全,占比72.86%;101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集体公租房等多种形式保障了住房安全,占比27.14%。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超额完成,编制《农村危房改造指导手册》,累计支持14314户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贫困群众改造危房,占省目标任务的175.97%,有效保护了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枞阳县农村危改工作获省政府2019年真抓实干激励表扬,我市农村危改“四个精准”做法得到住建部宣传推介。结对帮扶成果丰硕,全局系统共结对帮扶枞阳县及郊区9个村,累计投入和争取帮扶资金约1258万元,发展扶贫产业项目18个,968户贫困户、2653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4425元提高到2019年的9892元,年均增长30.9%。

行业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铜陵市住建局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抓重点、克难点、补盲点、创亮点,推动行业治理能力和水平迈上新台阶。这五年,行业管理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城市绿化等重点领域政府立法工作有序开展,80份部门规范性文件清理顺利完成并向社会公开,住建系统“三重一大”决策实施细则落地执行,物业管理“1+4”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市政基础设施“四位一体”养护机制日趋完善,住建领域行业协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闲置农房盘活试点工作经验全省推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取得预期成效;城市排水一体化PPP项目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有效激发城市建设活力。“智慧住建”破题见效,以较少投入建成城市地下管网信息化安全监测和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效覆盖城市地下管线2650公里;智慧市政管理、智慧建筑工地、智慧防汛等应用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大战大考”彰显担当,举全局之力,以无畏之势,统筹抓好房地产业、建筑业、物业三大领域常态化疫情防控,在全省率先出台抗疫政策举措、实现复工复产,累计为市场主体减免水费170余万元、气费400余万元。面对百年不遇特大洪水,迅速组织应急抢险突击队9支600余人,投入人员力量6万余人次,发现和处置险情17处,有效保障了城区运行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干部队伍建设从严从实,持之以恒坚信念、固根基、强本领、炼作风,在诸多困难挑战面前,全市住建干部职工保持了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展现了奋勇争先的拼搏干劲,续写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彩华章。

展望“十四五”,铜陵市住建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及省住建厅的引领下,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定不移走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发展之路,聚焦城乡一体、市域协同,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高质量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着力实施城镇基础设施补短板和功能提升、城市更新行动、建筑产业壮大培育、住房供应体系完善、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增效、新型智慧住建赋能、住房城建铁军锻造等“八大行动”,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推动铜陵更具竞争实力、更有品质活力、更显人文魅力,为加快打造“古今铜基地、生态幸福城”贡献力量。(余国章 钱艳红)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