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尹冬冬: “娃娃脸”会长踏出十年公益路

©原创 2017-11-08 16:57

 

logo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他长着一张娃娃脸,学历不高,草根出身,但如今已成涡阳县城的“公益名人”,集数十项荣誉于一身。尹冬冬,1987年出生于有着“老子故里、道德之乡”之称的亳州市涡阳县,作为土生土长的涡阳人,十年来,他用实际行动和踏实的精神,致力于公益事业,把涡阳道德旗帜传递下去。2017年10月,尹冬冬被评为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安徽省第二届民间公益慈善十大人物。

1

古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锋为获评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安徽省第二届民间公益慈善人物的尹冬冬颁奖。 

为百岁抗战老兵邵经斗送去羽绒服和围巾2

为百岁抗战老兵邵经斗送去羽绒服和围巾。

打不倒的“娃娃脸”

近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来到了位于涡阳县体育广场西门一楼的爱心者协会办公室,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尹冬冬。“我们协会以前是租房子,今年6月份才搬过来,总算有个固定的场所了。”尹冬冬告诉记者,有了“根据地”,既节省了协会开支,又方便更好地做公益。

 

“我出生在涡阳农村,2005年中专毕业后到上海学理发,两年后回到县城自己开了一家理发店,一直干到2012年。后来开了一个小公司,从事广告传媒、无线网覆盖、网络维护等,勉强维持自己日常开支,时间上也相对自由些,便于开展协会活动。”30岁的尹冬冬向记者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情况,从回到涡阳开始,他便开始了十年的公益之路。

与孩子们一起读国学经典

与孩子们一起读国学经典。

在留守儿童学校慰问

在留守儿童学校慰问。

尹冬冬谈到如何开始公益事业的时候,娃娃脸上的笑意一直漾到眉眼里。他中专读的就是计算机专业,对网络比较熟悉,是涡阳贴吧的管理员。刚回来时,他就利用互联网的影响力,在涡阳贴吧、QQ群等网络空间号召网友去做好事,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开展了多项筹款助学、关爱孤寡老人等活动。2011年,小有名气的尹冬冬发起成立了“道德公社”,核心成员已有十多人,开展的活动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

但是由于没有资质,缺乏公信力,在与地方部门、企业打交道时常受到质疑。当时涡阳县注册的公益组织非常少,在当地没有先例可鉴,为了获取合法身份,他多次向民政部门咨询,甚至赴河南学习求教。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7月2日,尹冬冬拿到了涡阳县爱心者协会的社团登记证。

做公益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受过他人的质疑,也受过家人的责怪,一度让尹冬冬困惑。“身边人有的看笑话,有的说我动机不纯,冷言冷语。有时做公益需要经常外出,没有节假日,家里人起初也不理解。”尹冬冬回忆道,“我妻子起初也是不认同,我就说,我不喝酒不吸烟不娱乐,每年能省下不少钱,省下一大把时间,用来做公益帮助别人挺好的。后来她逐渐理解了,如今非常支持我的公益事业。”

“还有就是当时部分人思想落后,认为我们救助人是让家人难堪或让当地干部难堪,非常不配合。”尹冬冬告诉记者,由于做公益时间长了,很多人遇到困境会把他当成救命稻草,这是对他的认可,但也有人不理解甚至咒骂。“去年曾有一位求助者扬言,如果自己的孩子救不活了,第一个要报复的人就是尹冬冬。为了不让家人和同事担心,我从不把在外面受到的委屈告诉他们,这也从没有动摇我继续做公益的信念。”

 

停不住的“傻子”

“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伸出手,让我们把爱传递。”这是尹冬冬动员时常说的一句话。

有一次,当地开展老子庙会,尹冬冬带领大家去捡垃圾。活动开始前,尹冬冬对到场的25名志愿者做了一次动员:“有人说我们这群人是傻子,说我们是吃饱了撑的,但大家看看,如果多几个像我们这样的傻子,老子庙前会有这么多的碎纸和塑料袋吗?”

为留守儿童发放御寒衣物

为留守儿童发放御寒衣物。

向特困老人郑春明了解家庭情况

向特困老人郑春明了解家庭情况。

2010年暑期,家住涡阳县标里镇的邓雨涵考上了大学,由于家庭困难而为学费发愁。尹冬冬了解情况后,在贴吧上呼吁捐款,筹集了6000多元现金,与爱心人士一起从县城送到30多公里外的邓雨涵家中。回到县城后,又有人临时捐了100元,尹冬冬拖着疲惫的身躯连忙骑车又送了一次。尹冬冬看到论坛上有一张流浪老人的照片,了解情况后,他带领大家来到涡北一家医院附近,找到了这位老人,送了衣物和被子,并用雨布搭起了小棚,为老人遮风挡雨。听说牌坊镇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生活困难,尹冬冬又联系爱心企业送去了衣服和慰问金。尹冬冬说,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

成立道德公社后,尹冬冬重点围绕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展开救助活动,每年8月份,他们都和当地团委开展圆梦大学行动,筹集一万多元现金,至少资助5名左右的大学生,并在平时每月定期给十几名特困学生打款。成立爱心者协会后,筹集的资金也逐年上涨,从最初的1万多,到如今的20万左右,会员也一度高达5000多人。据了解,尹冬冬带领的爱心者协会每年开展活动25-35场,直接受益人数在1-2千人。

“除了各类志愿服务、慰问活动等公益事业,我们把精力重点放在了特困留守儿童身上,开展了‘助苗计划’救助项目,对11个学生每月定期打款。经常深入到农村学校开展关爱活动,就在今天,我们还到了店集镇陈寨小学,为138名学生送去了大礼包,里面除了有书包、文具、手套、耳套、图书等,还送去了专门定制的人身意外和疾病保险。”11月7日,尹冬冬告诉记者,公益之路不会停下来。

 

 “会算计”的会长

“如果说他有什么缺点,就是‘会算计’,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涡阳县爱心者协会专职工作人员史秀华笑言,每一项活动,尹冬冬都会列出详细的资金预算、采购清单,就连一张作废的打印纸都要求双面打印“能省一点是一点,我们买东西都是货比三家,讨价还价,有时候商家都不愿意卖给我们。”

尹冬冬参与高考爱心送考

尹冬冬参与高考爱心送考。

今年46岁的史秀华以前是一所幼儿园的园长,因尹冬冬去过园里开展公益活动结识,被他的公益梦所打动,后来毅然辞职,“在这里的工资比以前少很多,但是我能实现我的价值。尹冬冬做事努力勤奋,顾全大局,深思远虑,由他带领协会,我们服气。”

今年52岁的副会长赵利勇同样对30岁的尹冬冬服气,“我和冬冬早在十年前就通过贴吧认识,被他的精神所打动,一直参与他组织的公益活动。小伙子非常不容易,我们这帮人非常支持他。”

“我认识冬冬的时间更早,我弟弟还在他店里干过理发,对他的做的事,我当时也知道,不过不理解,总觉得做公益离我们很遥远。这么些年坚持下来,我是着实被打动了,两年前我也加入了协会。”37岁的个体户彭理想告诉记者,他以前没事就去钓鱼、打牌,甚至自己还开过麻将馆,如今已把麻将馆关了,有时间就跟着尹冬冬做公益,如今已是协会的骨干人员。

“我个人的力量有限,大家对我的支持和信任就是我的动力,也是我一直保持充沛精力的原因。”尹冬冬告诉记者,每场活动他都会提前谋划构思,形成方案和大家讨论,活动结束后,不管再晚他都要写好总结,加班加点已是常态,“虽然妻子支持我,但是总觉得愧疚她和女儿,特别是每次回到家,女儿对我有陌生感。以后我会多抽出时间陪伴家人,但是公益事业是我的终身事业,不会放弃。”

从2006年的第一次献血开始,尹冬冬累计献血达4800CC。他是一名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也是一名血小板捐献的志愿者,还是涡阳县无偿献血应急队的创始人,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更多的人参与到无偿献血中。2013年8月8日,是他的结婚周年纪念日,他牵着妻子的手与安徽省红十字会签订了遗体捐赠协议,承诺死后将遗体全部捐献给国家做医学研究。

“今天无意中看到这个证书,曾经获得很多国家级、省市级荣誉,唯有这个证书最让我骄傲,这是我对国家和社会的最后贡献,也算是最后一笔‘党费’。”11月6日晚,尹冬冬在微信朋友圈中晒出了这张捐献荣誉证书,发出感慨。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张磊

gujing_03

 

logo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他长着一张娃娃脸,学历不高,草根出身,但如今已成涡阳县城的“公益名人”,集数十项荣誉于一身。尹冬冬,1987年出生于有着“老子故里、道德之乡”之称的亳州市涡阳县,作为土生土长的涡阳人,十年来,他用实际行动和踏实的精神,致力于公益事业,把涡阳道德旗帜传递下去。2017年10月,尹冬冬被评为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安徽省第二届民间公益慈善十大人物。

1

古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锋为获评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安徽省第二届民间公益慈善人物的尹冬冬颁奖。 

为百岁抗战老兵邵经斗送去羽绒服和围巾2

为百岁抗战老兵邵经斗送去羽绒服和围巾。

打不倒的“娃娃脸”

近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来到了位于涡阳县体育广场西门一楼的爱心者协会办公室,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尹冬冬。“我们协会以前是租房子,今年6月份才搬过来,总算有个固定的场所了。”尹冬冬告诉记者,有了“根据地”,既节省了协会开支,又方便更好地做公益。

 

“我出生在涡阳农村,2005年中专毕业后到上海学理发,两年后回到县城自己开了一家理发店,一直干到2012年。后来开了一个小公司,从事广告传媒、无线网覆盖、网络维护等,勉强维持自己日常开支,时间上也相对自由些,便于开展协会活动。”30岁的尹冬冬向记者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情况,从回到涡阳开始,他便开始了十年的公益之路。

与孩子们一起读国学经典

与孩子们一起读国学经典。

在留守儿童学校慰问

在留守儿童学校慰问。

尹冬冬谈到如何开始公益事业的时候,娃娃脸上的笑意一直漾到眉眼里。他中专读的就是计算机专业,对网络比较熟悉,是涡阳贴吧的管理员。刚回来时,他就利用互联网的影响力,在涡阳贴吧、QQ群等网络空间号召网友去做好事,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开展了多项筹款助学、关爱孤寡老人等活动。2011年,小有名气的尹冬冬发起成立了“道德公社”,核心成员已有十多人,开展的活动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

但是由于没有资质,缺乏公信力,在与地方部门、企业打交道时常受到质疑。当时涡阳县注册的公益组织非常少,在当地没有先例可鉴,为了获取合法身份,他多次向民政部门咨询,甚至赴河南学习求教。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7月2日,尹冬冬拿到了涡阳县爱心者协会的社团登记证。

做公益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受过他人的质疑,也受过家人的责怪,一度让尹冬冬困惑。“身边人有的看笑话,有的说我动机不纯,冷言冷语。有时做公益需要经常外出,没有节假日,家里人起初也不理解。”尹冬冬回忆道,“我妻子起初也是不认同,我就说,我不喝酒不吸烟不娱乐,每年能省下不少钱,省下一大把时间,用来做公益帮助别人挺好的。后来她逐渐理解了,如今非常支持我的公益事业。”

“还有就是当时部分人思想落后,认为我们救助人是让家人难堪或让当地干部难堪,非常不配合。”尹冬冬告诉记者,由于做公益时间长了,很多人遇到困境会把他当成救命稻草,这是对他的认可,但也有人不理解甚至咒骂。“去年曾有一位求助者扬言,如果自己的孩子救不活了,第一个要报复的人就是尹冬冬。为了不让家人和同事担心,我从不把在外面受到的委屈告诉他们,这也从没有动摇我继续做公益的信念。”

 

停不住的“傻子”

“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伸出手,让我们把爱传递。”这是尹冬冬动员时常说的一句话。

有一次,当地开展老子庙会,尹冬冬带领大家去捡垃圾。活动开始前,尹冬冬对到场的25名志愿者做了一次动员:“有人说我们这群人是傻子,说我们是吃饱了撑的,但大家看看,如果多几个像我们这样的傻子,老子庙前会有这么多的碎纸和塑料袋吗?”

为留守儿童发放御寒衣物

为留守儿童发放御寒衣物。

向特困老人郑春明了解家庭情况

向特困老人郑春明了解家庭情况。

2010年暑期,家住涡阳县标里镇的邓雨涵考上了大学,由于家庭困难而为学费发愁。尹冬冬了解情况后,在贴吧上呼吁捐款,筹集了6000多元现金,与爱心人士一起从县城送到30多公里外的邓雨涵家中。回到县城后,又有人临时捐了100元,尹冬冬拖着疲惫的身躯连忙骑车又送了一次。尹冬冬看到论坛上有一张流浪老人的照片,了解情况后,他带领大家来到涡北一家医院附近,找到了这位老人,送了衣物和被子,并用雨布搭起了小棚,为老人遮风挡雨。听说牌坊镇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生活困难,尹冬冬又联系爱心企业送去了衣服和慰问金。尹冬冬说,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

成立道德公社后,尹冬冬重点围绕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展开救助活动,每年8月份,他们都和当地团委开展圆梦大学行动,筹集一万多元现金,至少资助5名左右的大学生,并在平时每月定期给十几名特困学生打款。成立爱心者协会后,筹集的资金也逐年上涨,从最初的1万多,到如今的20万左右,会员也一度高达5000多人。据了解,尹冬冬带领的爱心者协会每年开展活动25-35场,直接受益人数在1-2千人。

“除了各类志愿服务、慰问活动等公益事业,我们把精力重点放在了特困留守儿童身上,开展了‘助苗计划’救助项目,对11个学生每月定期打款。经常深入到农村学校开展关爱活动,就在今天,我们还到了店集镇陈寨小学,为138名学生送去了大礼包,里面除了有书包、文具、手套、耳套、图书等,还送去了专门定制的人身意外和疾病保险。”11月7日,尹冬冬告诉记者,公益之路不会停下来。

 

 “会算计”的会长

“如果说他有什么缺点,就是‘会算计’,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涡阳县爱心者协会专职工作人员史秀华笑言,每一项活动,尹冬冬都会列出详细的资金预算、采购清单,就连一张作废的打印纸都要求双面打印“能省一点是一点,我们买东西都是货比三家,讨价还价,有时候商家都不愿意卖给我们。”

尹冬冬参与高考爱心送考

尹冬冬参与高考爱心送考。

今年46岁的史秀华以前是一所幼儿园的园长,因尹冬冬去过园里开展公益活动结识,被他的公益梦所打动,后来毅然辞职,“在这里的工资比以前少很多,但是我能实现我的价值。尹冬冬做事努力勤奋,顾全大局,深思远虑,由他带领协会,我们服气。”

今年52岁的副会长赵利勇同样对30岁的尹冬冬服气,“我和冬冬早在十年前就通过贴吧认识,被他的精神所打动,一直参与他组织的公益活动。小伙子非常不容易,我们这帮人非常支持他。”

“我认识冬冬的时间更早,我弟弟还在他店里干过理发,对他的做的事,我当时也知道,不过不理解,总觉得做公益离我们很遥远。这么些年坚持下来,我是着实被打动了,两年前我也加入了协会。”37岁的个体户彭理想告诉记者,他以前没事就去钓鱼、打牌,甚至自己还开过麻将馆,如今已把麻将馆关了,有时间就跟着尹冬冬做公益,如今已是协会的骨干人员。

“我个人的力量有限,大家对我的支持和信任就是我的动力,也是我一直保持充沛精力的原因。”尹冬冬告诉记者,每场活动他都会提前谋划构思,形成方案和大家讨论,活动结束后,不管再晚他都要写好总结,加班加点已是常态,“虽然妻子支持我,但是总觉得愧疚她和女儿,特别是每次回到家,女儿对我有陌生感。以后我会多抽出时间陪伴家人,但是公益事业是我的终身事业,不会放弃。”

从2006年的第一次献血开始,尹冬冬累计献血达4800CC。他是一名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也是一名血小板捐献的志愿者,还是涡阳县无偿献血应急队的创始人,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更多的人参与到无偿献血中。2013年8月8日,是他的结婚周年纪念日,他牵着妻子的手与安徽省红十字会签订了遗体捐赠协议,承诺死后将遗体全部捐献给国家做医学研究。

“今天无意中看到这个证书,曾经获得很多国家级、省市级荣誉,唯有这个证书最让我骄傲,这是我对国家和社会的最后贡献,也算是最后一笔‘党费’。”11月6日晚,尹冬冬在微信朋友圈中晒出了这张捐献荣誉证书,发出感慨。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张磊

gujing_03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