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现场。图片由深空探测实验室提供
大皖新闻讯 3月20日8时31分28秒,由位于合肥高新区的深空探测实验室牵头研制的天都一号、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天都星”作为深空探测实验室的首发星,搭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号中继星任务(鹊桥二号),将为架设地月“鹊桥网络”提供先期技术验证。这也是以安徽元素命名的卫星首次飞向深空。
当天,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飞行一段时间后,鹊桥二号与运载火箭分离。在鹊桥二号中继星分离后120秒,“天都星”组合体也与运载火箭分离,进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42万公里的直接地月转移轨道,卫星太阳翼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后续,“天都星”将在地面测控的支持下,经过中途修正、近月制动,进入捕获轨道。随后经轨道控制,进入24小时周期的环月大椭圆冻结轨道,两星分离,并调整相对距离约200公里,开展月球轨道导航空间基准异源标定、Ka频段通信测距一体化新体制试验、月地高可靠传输与路由等新技术验证。
此次“天都星”任务中,工程总体由深空探测实验室承担。“天都一号”、“天都二号”分别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抓总研制。“天都”的名称来源于安徽黄山主峰之一,意味“天上都会”。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此前“巢湖一号”、“合肥高新一号”等以安徽元素命名的卫星相继发射成功,但都是在近地轨道运行。而两颗“天都星”则是首次以安徽元素命名的卫星飞向宇宙深处,这也标志着安徽深空探测事业正在加快发展,不断向更高更远的深空迈进。
近年来,安徽加快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深空探测与量子信息、聚变能源一起,成为安徽三大科创高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由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共建的深空探测实验室在合肥高新区挂牌成立,成为我国首个深空探测领域的实验室,将打造成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基地。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 通讯员 李宜然
连线 大皖新闻对话“天都星”任务总指挥陈晓
3月20日,“天都一号”、“天都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发射,让以安徽元素命名的探月卫星首次飞向深空,为推动月球探测"组网搭桥"先行开展技术验证。对此,大皖新闻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正在海南文昌的“天都星”任务总指挥陈晓。
大皖新闻:首先祝贺天都星发射成功。请问,“天都一号”、“天都二号”两颗卫星的主要功用是什么?
陈晓:“天都星”是两颗通导技术试验星,主要验证三项关键技术:一是月球轨道导航空间基准异源标定,二是月地高可靠传输与路由,三是Ka频段通信测距一体化新体制试验。验证这三项技术,将为未来"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系统"的设计和建立,提供技术支撑。
大皖新闻:深空探测实验室在“天都星”的研制和发射中,主要承担哪些任务。安徽还有哪些单位参与其中吗?
陈晓:从卫星的论证到研制,再到测试发射,以及后期在轨运行,都是深空探测实验室牵头的。我们联合了国内外优势单位,一起努力完成这项任务。在安徽,中国科大研究团队也为项目贡献了很大力量,包括重要载荷研制和关键技术研究等。
大皖新闻:成功发射后,这两颗“天都星”后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陈晓:在“鹊桥二号”与火箭分离两分钟后,"天都星"组合体也与运载火箭分离,向月球飞去。当接近月球时,我们通过制动,使其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再通过一系列变轨,进入24小时周期的环月大椭圆冻结轨道。随后,两星分离,编队飞行,开始进行一系列新技术验证。
大皖新闻:实验室还在研制新的卫星吗?未来有哪些计划?
陈晓:目前我们正在开展相关项目的论证工作。实验室作为工程大总体支撑单位,也将全面支撑实施深空探测重大专项,深度参与重大工程的深化论证,我们也会坚持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努力在航天领域创新突破,为人类共同的事业贡献中国力量。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 通讯员 李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