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进一步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这一条,直指痛点!
一
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司法厅副厅长郑鈜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一家中小企业成功中标了一个公共建设项目,但甲方在缺乏合理解释的情况下拒绝签订合同。
在长达一年多时间里,这家企业通过各种方法与甲方交涉,但始终无果。企业通过网络向司法行政部门投诉,通过法律服务加行政调解的方式,仅仅花半个月时间,双方达成了协议,甲方同意补偿企业的相应损失。没有花一分钱,企业就实现了维权。
前段时间,一向低调的农夫山泉“掌门人”钟睒睒,在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后,遭受网络暴力。
网友的“口诛笔伐”,一方面,因为钟睒睒第一桶金来自哇哈哈的“传闻”,以及对钟睒睒没有公开发声悼念宗庆后的不满;另一方面,在天然水与矿泉水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网友攻击拉踩情绪被不断放大。
3月3日,钟睒睒不得不以亲笔信的方式,在农夫山泉的微博上澄清谣言。
明明是两位专心搞事业的民营企业家,哪怕有过竞争的剑拔弩张,也不存在个人恩怨,为何会被如此造谣编排?
这两个例子,都印证了一个道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不花一分钱,企业能成功维权,背后是法律的公正高效执行。
也正是由于营商网络环境的法治化建设还有短板,才让一些谣言引发不该有的舆情风波,打击了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甚至对行业造成冲击。
二
对民营企业来说,什么最重要?公平。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朱新力在调研中经常听到企业家说一句话,“我们不需要特殊政策,我们只需要公平对待。”
这个公平对待,就是法治的基本要求。
现实中,有的民营企业虽然有好的创意,但在面对抄袭与山寨时往往无能为力,只能被挤出市场;有的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遭遇“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现象,失去了活力和信心;有的民营企业被重复性行政执法所折腾,面对司法不廉不公难以发声……
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公平,离不开法治护航。
科大讯飞公司 王世保/图
在法治的框架内,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让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企业才会吃下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的“定心丸”。
公平,同样意味着以法律约束权力。民营企业面对的制度规则,理应有一定的“保质期”,不能“新官不理旧账”,不能政策朝令夕改,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政策不符合法治的语境,就不可能给企业带来长久稳定的预期。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地区各部门制定政策要认真听取和吸纳各方面意见,涉企政策要注重与市场沟通、回应企业关切。这即是在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公平,还体现在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上。通过立法让民营经济发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这既是法治完善的要求,也能让企业家卸下包袱、轻装前行,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在技术、合作、商业模式等方面尝试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所以,当郑鈜说出“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必须依靠法治”时,很多人心有戚戚焉。
三
说到底,法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颁布,到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及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工作等,都在不断夯实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法治基础。
如今,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在制定中,坚实的法治必将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立法之外,服务很重要。企业如何少跑路、少走程序、少交材料?如何公平竞争、平等获取要素?政府对法治的尊重、对法律的敬畏,就体现在“服务力”中。
随着依法行政和规范执法的不断推进,行政服务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正在得到改进,一些相对陈旧的政商关系理念和行为惯性正在发生变化。
“丝滑”的服务,需要公共政策的科学精准,体制机制的协调,部门数据的流通共享,职权相互匹配,等等。
法治引领下,企业“维权难”“周期长”等痛点逐渐消除,市场的活力与信心就会迸发。
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安徽将从打造更为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践诺守信的社会环境五个方面着手,确保所有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待遇平等。
这就是“服务力”优化提升的体现。
不得不说,一些民营企业的法治意识、产权意识、维权意识还很不够。面对涉企的杂音噪音、“黑手”“黑稿”时,企业当然可以“腰杆挺直”、清者自清,但更好的办法是,拿起法律武器,重拳打击造谣者和“做局者”。
主动维权,才能有效遏制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在市场中获得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才能形成行政与司法的良性互动。
中央多次表态,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长久之策,过去没有变,以后更不会变。
今年全国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表示,全国政协将围绕持续优化民企发展环境开展民主监督性视察,围绕清理拖欠企业欠款情况召开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通过履职为民企发展鼓干劲、强信心、办实事。
一切都表明,保护民营企业的生态正在持续优化。
以法治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谋发展,我们能做的还可以更多。
据安徽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