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你身边开新能源汽车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多?

2024-01-18 22:38   安徽时评微信公众号

新年伊始,办公室的小姐姐们踊跃发言,叽叽喳喳讨论过去一年各行各业发生的变化。

“你们是不是感觉大街上跑的电车越来越多了?”

这个话题迅速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

于是,关于买电车还是油车的老生常谈议题又一次从桌底被“踢”了出来。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24新年之际再次热闹起来。

蔚来、问界、小鹏相继发布最贵新品,就连互联网大厂小米都亲自下场造车,造车新势力已经卷至“高端局”,试图在高中低全价格段向传统车企发起“冲锋”。

无论如何抉择,天平两端的力量已经悄然倾斜。

大街上跑的电车到底已经多到何种程度?还得数据来说话。

2023年是中国汽车创造奇迹的一年。据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包含乘用车和商用车)超3000万辆,其中乘用车2023年批发2553万辆,同比增长10.2%,创历史新高。

其中,2023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为886.4万辆,同比增长36.3%,渗透率为34.7%。也就是说,2023年国内销售的乘用车中,每三辆,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

2023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展人潮涌动   徐国康/图

渗透率是考量一个新兴产业发展程度的关键指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

有意思的是,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这真是一个“小小”的目标,但在当时显得“很实际”。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肇始于2009年—2012年的“十城千辆”工程,2013年,财政补贴从试点城市向全国无差别铺开,自此,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启了波澜壮阔又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

但直到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还只有5.4%。谁知,此后几年“狂飙”模式开启,2021年为14.8%,2022年更像坐火箭般蹿升至27.6%。而根据乘联会的预测,预计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40%。

放眼全球,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据知名科技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预测,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1370万辆,渗透率17%。现代汽车发源地德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不过25.7%。

两年前,一位造车新势力车企创始人的那句“我搞不懂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买油车”,虽然引来了很多人质疑,但买新能源汽车的人确实越来越多。

安徽省经信厅一位长期关注汽车产业发展的人士分析,新能源汽车越卖越好可能是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从“面子”向“里子”转变。造车新势力发轫的那个时候,人们不愿意花个几十万去买一辆“不知名”的国产汽车,是“面子”原因作祟;如今,价格相当、造型时尚、乘坐舒适的电车层出不穷,辅以技术助推续航里程持续突破,选择的天平自然倾斜。

全家试乘新能源汽车   王士龙/图

其次,新能源车的日常经济性胜过传统油车。网上,有个同时拥有电、油两台车的“老司机”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充电桩的电价每度约为4毛钱左右,而使用公共充电桩时,考虑停车费、电费、服务费,平均每度电约为1.5元左右。以某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为例,它每百公里大约需要17度电,相当于每百公里成本为10.2元,约合人民币1毛钱每公里。

是以,尽管眼下电动汽车还存在里程焦虑、充电焦虑、电池使用年限焦虑等不少BUG,但在电池使用年限到期之前,其日常驾驶使用费用的优势十分明显。

再有,大环境方面,对新能源车更“友好”。

对于车主来说,出行不仅与驾驶和车辆有关,还与城市管理密不可分。目前,中国大多数城市都向新能源汽车发放“绿牌”,这是一种在相应时间段内不限制流量的方法,甚至还会向新能源汽车授予专属停车位、专属通道、免费停车等特权。

同样是安徽老乡的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油价上涨、排放升级、节能环保、产业转型等压力,制约燃油车的负向因子越来越多。”

实际上,不提应对气候变化、“双碳目标”、国家能源安全这些宏大的国家战略因素,就从普通车主自己利益出发,选择新能源车,更有机会从中享受红利。

当然,随着能源革命的持续推进,电动汽车也许不是“终极答案”,但至少从现阶段看,它是相对“靠谱”的选择。

吊诡的是,虽然大街上跑的电车越来越多了,但新能源车企却越来越少了。

综合《中国新闻周刊》《华尔街日报》等报道,2018年中国电动车制造商超过487家,但到了2023年,能正常经营的新能源车企仅剩40多家,短短5年减少400多家。

业内人士预测,到2030年,中国车企数量将精简到20家左右。

网友调侃,每到年底,造车新势力倒闭的消息就会如期而至,堪称“倒闭年年有,今年到你家”。

1月3日,威马汽车在微博公告称,威马集团于2023年12月13日向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正式提交了预重整转重整的申请。2023年12月29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2024年1月2日《民事裁定书》送达威马集团。

消费者被新能源汽车个性化外形吸引   王士龙/图

新能源汽车特别“烧钱”,这并不是什么秘密。

专业人士剖析,过去十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走过混乱、迷茫和狂热,逐渐回归理性;十年里,国家付出了真金白银,市场之刃也未对投机者手软,大浪淘沙始见金。

2024年,新能源车企面临生死关口。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2024年将是大浪淘沙的关键时期,行业洗牌会加速,有的企业获得成长机会,有的企业日子会更加难过。

的确,当“市场之手”加大挥舞频次,消费者学会用脚投票,而不是被几页“PPT”忽悠,在销量排行榜还有一席之地的都是“品学兼优者”。

它们,将在未来扛起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大旗”,也将把“中国造”新能源车带到世界舞台中央。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院士曾预测,“到2040年,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将超过3亿辆”。

据安徽时评微信公众号

新年伊始,办公室的小姐姐们踊跃发言,叽叽喳喳讨论过去一年各行各业发生的变化。

“你们是不是感觉大街上跑的电车越来越多了?”

这个话题迅速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

于是,关于买电车还是油车的老生常谈议题又一次从桌底被“踢”了出来。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24新年之际再次热闹起来。

蔚来、问界、小鹏相继发布最贵新品,就连互联网大厂小米都亲自下场造车,造车新势力已经卷至“高端局”,试图在高中低全价格段向传统车企发起“冲锋”。

无论如何抉择,天平两端的力量已经悄然倾斜。

大街上跑的电车到底已经多到何种程度?还得数据来说话。

2023年是中国汽车创造奇迹的一年。据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包含乘用车和商用车)超3000万辆,其中乘用车2023年批发2553万辆,同比增长10.2%,创历史新高。

其中,2023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为886.4万辆,同比增长36.3%,渗透率为34.7%。也就是说,2023年国内销售的乘用车中,每三辆,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

2023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展人潮涌动   徐国康/图

渗透率是考量一个新兴产业发展程度的关键指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

有意思的是,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这真是一个“小小”的目标,但在当时显得“很实际”。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肇始于2009年—2012年的“十城千辆”工程,2013年,财政补贴从试点城市向全国无差别铺开,自此,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启了波澜壮阔又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

但直到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还只有5.4%。谁知,此后几年“狂飙”模式开启,2021年为14.8%,2022年更像坐火箭般蹿升至27.6%。而根据乘联会的预测,预计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40%。

放眼全球,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据知名科技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预测,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1370万辆,渗透率17%。现代汽车发源地德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不过25.7%。

两年前,一位造车新势力车企创始人的那句“我搞不懂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买油车”,虽然引来了很多人质疑,但买新能源汽车的人确实越来越多。

安徽省经信厅一位长期关注汽车产业发展的人士分析,新能源汽车越卖越好可能是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从“面子”向“里子”转变。造车新势力发轫的那个时候,人们不愿意花个几十万去买一辆“不知名”的国产汽车,是“面子”原因作祟;如今,价格相当、造型时尚、乘坐舒适的电车层出不穷,辅以技术助推续航里程持续突破,选择的天平自然倾斜。

全家试乘新能源汽车   王士龙/图

其次,新能源车的日常经济性胜过传统油车。网上,有个同时拥有电、油两台车的“老司机”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充电桩的电价每度约为4毛钱左右,而使用公共充电桩时,考虑停车费、电费、服务费,平均每度电约为1.5元左右。以某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为例,它每百公里大约需要17度电,相当于每百公里成本为10.2元,约合人民币1毛钱每公里。

是以,尽管眼下电动汽车还存在里程焦虑、充电焦虑、电池使用年限焦虑等不少BUG,但在电池使用年限到期之前,其日常驾驶使用费用的优势十分明显。

再有,大环境方面,对新能源车更“友好”。

对于车主来说,出行不仅与驾驶和车辆有关,还与城市管理密不可分。目前,中国大多数城市都向新能源汽车发放“绿牌”,这是一种在相应时间段内不限制流量的方法,甚至还会向新能源汽车授予专属停车位、专属通道、免费停车等特权。

同样是安徽老乡的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油价上涨、排放升级、节能环保、产业转型等压力,制约燃油车的负向因子越来越多。”

实际上,不提应对气候变化、“双碳目标”、国家能源安全这些宏大的国家战略因素,就从普通车主自己利益出发,选择新能源车,更有机会从中享受红利。

当然,随着能源革命的持续推进,电动汽车也许不是“终极答案”,但至少从现阶段看,它是相对“靠谱”的选择。

吊诡的是,虽然大街上跑的电车越来越多了,但新能源车企却越来越少了。

综合《中国新闻周刊》《华尔街日报》等报道,2018年中国电动车制造商超过487家,但到了2023年,能正常经营的新能源车企仅剩40多家,短短5年减少400多家。

业内人士预测,到2030年,中国车企数量将精简到20家左右。

网友调侃,每到年底,造车新势力倒闭的消息就会如期而至,堪称“倒闭年年有,今年到你家”。

1月3日,威马汽车在微博公告称,威马集团于2023年12月13日向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正式提交了预重整转重整的申请。2023年12月29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2024年1月2日《民事裁定书》送达威马集团。

消费者被新能源汽车个性化外形吸引   王士龙/图

新能源汽车特别“烧钱”,这并不是什么秘密。

专业人士剖析,过去十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走过混乱、迷茫和狂热,逐渐回归理性;十年里,国家付出了真金白银,市场之刃也未对投机者手软,大浪淘沙始见金。

2024年,新能源车企面临生死关口。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2024年将是大浪淘沙的关键时期,行业洗牌会加速,有的企业获得成长机会,有的企业日子会更加难过。

的确,当“市场之手”加大挥舞频次,消费者学会用脚投票,而不是被几页“PPT”忽悠,在销量排行榜还有一席之地的都是“品学兼优者”。

它们,将在未来扛起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大旗”,也将把“中国造”新能源车带到世界舞台中央。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院士曾预测,“到2040年,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将超过3亿辆”。

据安徽时评微信公众号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