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没有合肥人不知道南一环边的周谷堆。这片曾经的城郊农田,一路走来,见证了合肥城市变迁、商业兴衰,也经历了时代发展的阵痛。
如今,周谷堆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正式启动拆迁。这意味着,那个承载着合肥记忆的周谷堆就要说再见了。周谷堆从何而来,又将走向何处?大皖新闻为您梳理周谷堆的时代变迁。
昔日“相国墩”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逝。
今年已经80岁的华彦勤老人嫁到周谷堆时,才21岁。“当时这一大片都是农田,大家都靠种地、种菜生活。那个时候周谷堆只有几排平房,前面有个厂子。”在老人的记忆中,最早的周谷堆并非大家所熟知的位置,而是指现在南一环路以北,即风和园小区所在的区域。
1947年出生于此的老居民张嘉余对老周谷堆还有很深的印象。“当时老周谷堆地势比周围要高,四面是水塘和农田,水很清,水塘里种了莲藕。东边是南淝河码头,在老周谷堆能看到河里来来往往的船帆。”
“周谷堆”名字因何而来?很多老居民认为,这样的地理风貌,加上当地姓周的居民比较多,才有了“周谷堆”之名。但根据历史记载,周谷堆之名可以追溯到更早,甚至与曹操有关。
据合肥市地名规划记载,目前位于合肥工业大学大门东侧100米处的周谷堆或称周古堆,清朝·嘉庆左辅纂修《合肥县志》称为相国墩。而相国墩与位于合肥工业大学校园内的著名三国遗址——斛兵塘位置相近。曹操在斛兵塘点兵,由于相国墩地势较高,便把将士们驻扎在那里。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谷堆还是城市郊区,当时只是一个自然郢,居住的都是以种田、种菜为生的农民。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合肥发展壮大,老周谷堆进行拆迁,南侧建成了屯溪路,自然郢逐渐变成了合肥市的一部分。
老周谷堆变成了现在的风和园小区。如今,在风和园小区靠近姑娘巷的位置,还有几栋周谷堆村民恢复楼。华彦勤等老一辈的周谷堆居民至今依然居住在那里。
周谷堆村民恢复楼
最大“菜篮子”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提起周谷堆,想到的首先是农产品批发市场。无论是五六十年前还是本世纪初期,周谷堆始终与“菜篮子”紧密相连。
今年75岁的杨继英1970年嫁到了周谷堆。彼时,周谷堆已经是合肥市区的“蔬菜基地”,她所在的生产队每天都要向市里送菜,来挣工分。“上午施肥、田间管理,下午收菜,第二天天不亮就要拉着板车往金大塘赶。”杨继英说,每天早晨她要拉200斤蔬菜,走四五里路送到金大塘的收菜点,雨雪天气也不能耽误,最远她还送过三里街的机场。一直到1983年前后分田到户,大家才不用送菜了。
有人说,“周谷堆”之名预示着它可以成为商贸繁荣之地——周者,四通八达;谷者,五谷丰登;堆者,汇聚一堂。
因此,当1992年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始试营业时,一个时代的记忆就此开启。
1992年12月22日,合肥农副产品公司在此选址建立的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始试营业。从水果批发开始,逐渐向水产品、蔬菜、干货、畜禽肉类、冷冻产品、海产品、粮油、禽蛋干调等业务铺开。2002年经过资产重组,成为由合肥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并逐渐成为安徽规模最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
由于批发市场地处交通繁忙的南一环边,平时交通拥堵严重,加上市场一天24小时不间断营业,影响了周边居民生活和休息。2015年,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搬迁至大兴镇,蔬菜、水果、水产及畜禽肉类、副食品、粮油五大主营业务陆续搬走。
市场搬走后,淝河路两边的商铺还有很多,市场内一些闲置的商铺也陆续迎来新的客商,建起了旧货交易市场、花鸟鱼虫交易市场、古玩市场、二手车交易市场。有着悠久历史的周谷堆便成了合肥人的“淘宝”之地。
当年的周谷堆批发市场(百大周谷堆供图)
如今的旧货市场。
告别城中村
当周谷堆成为合肥的“菜篮子”,商贾往来的繁荣,也带来了极大的人流量。周谷堆片区因此聚集了多个城中村。因房租便宜,还有不少创业就业的机会,这里成为很多“合漂”的聚集地,为许多人提供了生活成本低廉的安身立命之地。
然而,城中村因“野蛮生长”,变得越来越不宜居。
周谷堆城中村的房屋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无排水,雨污合流到市政污水管网,也没有消防通道。城中村内房屋年久失修,电线老化,加上人员混杂,物品乱堆乱放的情况很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之前有一户居民家着火,消防车都进不来,接了好长的管子才进来灭火。”说起城中村的问题,很多居民都有一肚子“苦水”。
65岁的魏则兰住在周谷堆片区的吴大郢城中村,家里四口人,住房面积虽然不算小,但环境实在不好。“很多房子都是危房,而且路很窄,进出都不方便,一到下雨天更不好走了。”魏则兰说,社区曾向群众征询了拆迁的意见,居民们的征迁意愿都很强烈,大家都希望周谷堆能尽快改造。
作为合肥主城区较大的城中村之一,周谷堆片区城中村占地面积约714亩,涉及周谷堆和分路口两个社区,含张大郢、张小郢、淝河郢、新河埂、吴大郢、巫家湾等6个城中村,总拆迁面积约67.3万平方米,安置总需求约45万平方米。
2023年4月,周谷堆片区危旧房屋搬迁腾空移交工作全面启动。9月30日,房屋拆迁从吴大郢城中村正式开始。接下来,周谷堆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的拆迁工作将继续推进。
城中村现状。
城中村航拍(同安街道供图)
期待归来时
周谷堆是合肥城市记忆中不可抹去的一个符号。未来,它将变成什么样?
“拆迁的目的,是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合肥市包河区同安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周谷堆片区的改造工作体量大、房子多、人口复杂,因而推进的周期较长。
不过,这两年,针对城中村改造,包河区已经探索出一条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新路子”——以2.4平方公里卫岗王卫片区为试点,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承载力与片区开发强度进行匹配,对收益率高低不同的项目进行“肥瘦搭配”,保障片区内安置房、学校、党群中心等公益性项目建设,既加快安置速度,也极大减轻资金压力。
作为合肥市城市更新重点区域,周谷堆片区将以“肥瘦搭配”的模式开发。此次纳入周谷堆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范围共2.9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588万平方米,拆迁面积约91.1万平方米。
根据目前规划,周谷堆片区将综合采用拆除重建、整治提升等方式,优化整合空间资源,补齐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短板。未来,周谷堆片区不仅将增加幼儿园、小学等,公园绿地、市政道路也将安排,周谷堆的居民将回迁至片区内。为了留住城市记忆,在谢岗小学附近还将保留复原一条老街,让周谷堆的居民重温往日时光。
时间会消逝,记忆不会消失。
每一声再见,都是为了更好地相逢。我们挥手告别城中村,告别旧时光,会有一些不舍,但更多的是期待。因为我们知道,下次再见的时候,它将会是令人欣喜的全新模样。
吴大郢城中村拆迁现场。
周谷堆片区城市更新效果图。
大皖新闻记者 吴碧琦 胡萍 摄影报道
编辑 许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