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深圳一名医学院学生突然在课堂上晕倒,发现该学生心脏骤停后,老师与同学第一时间对她进行心肺复苏按压抢救,并且进行了人工呼吸抢救,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在教室里上演。
8月28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开学首日。15点04分,一名医学院学生突然晕倒在课桌上,周围同学发现异常,正在讲课的彭老师停止讲课,并招呼正在旁听的杨老师共同处理。
15点05分,该同学已无法支撑身体,滑倒在地上。“是不是肚子痛?”
“会不会低血糖了?”
“最近有没有身体不舒服?”
……
老师同学们紧张地询问,该同学开始还能含含糊糊地说话,一会儿就没有回应了。
情况紧急,“打120!”
15点07分,大家已经感受不到晕倒学生的呼吸。考虑为心脏骤停,老师赶忙准备心肺复苏,同时让学生取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15点08分,杨老师、彭老师与同学们合力为该学生开展心肺复苏,并且进行了人工呼吸抢救。
15点10分,同学取来AED对该学生进行监测,并根据提示进行了1次除颤,后又持续进行心肺复苏。
15点13分,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急救人员到达教室,马上进行现场紧急救治。
经心肺复苏和除颤,该同学已恢复了呼吸心跳,随后被送到中山七院继续救治。
经过医治,该同学的病情逐步趋于平稳,慢慢恢复了意识。
中山七院急诊科副主任李玉杰介绍,“心脏骤停发生之后,早期急救对于后续恢复,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当时现场的救治是最为有效的”。
目前该同学恢复良好,已转到普通病房。
该同学的母亲对现场救治人员表达了感谢,“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出现过这种状况,在这种偶然的情况下,能够及时且专业地把孩子抢救过来,真的很感谢他们”。
进行心肺复苏和利用AED等急救,抓住“黄金4分钟”非常关键。
资料显示,心脏骤停超过4分钟,脑组织会发生永久性损害,超过10分钟就会脑死亡。
如果有人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呼吸暂停、脉搏消失、昏迷不醒等情况,应该立即轻拍患者判断意识是否丧失,判断有无呼吸,通过颈动脉的搏动判断心跳是否停止。
一组图教你正确使用AED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