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时间”即将到来。3月2日下午,住皖全国政协委员顺利抵达北京,准备参加即将开幕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作为换届会议,本次大会迎来更多“新面孔”。据统计,新一届住皖全国政协委员共23人,其中新委员占一半以上。委员们今年关心哪些议题?要传递哪些来自安徽的声音?大皖新闻记者采访了多名委员。
全国政协委员们在高铁上交谈。
许礼进: 加强工业机器人高端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许礼进
作为一名“老委员”,全国政协委员,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许礼进近年来一直非常关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并把它作为自己履职的重点。他说,“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在从低端向高端转型,从低附加值的劳动产品向高附加值的高精尖产品迭代。从国家到企业都感受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
“机器人产业是我国智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许礼进告诉记者,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公安部等十七部门于近日印发了《“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许礼进说,今年他的提案围绕加强工业机器人的高端应用,从市场需求、高端应用突破等方面提出建议,推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的突破,从国家战略布局建立工业互联网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高能级的平台,国家应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工业互联网的建设,逐步带动全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发展。”
严建文: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种业技术
传统的生物技术育种,周期长,需要反复试验筛选。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让育种行业盼来了新的曙光。“生物技术在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机器视觉识别、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等人工智能科技的催化下,非常有希望激发出前所未有的神奇。”全国政协委员、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建文建议,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中国种业技术。
严建文说,通过机器视觉识别、深度学习和植物遗传学等多学科交叉合作,可以积累底层数据和搭建数据库,在不破坏种子的情况下,通过对种子表面特征进行图像采集、处理及算法分析,以选定的质量指标关联相关的图像数据,最终达到标定种子优劣等级的目的。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准确且快速筛选出预期的良种。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严建文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应用于农作物育种,已完成了前期视觉识别和气动选别可行性论证,已具备对各类主要农作物种子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的基础条件,“希望联合相关头部企业和科研院校,建立国家级的人工智能农作物育种筛选技术平台,建立筛、选、育、播一体化平台技术,并全力推广建立相关大数据库,以保证我国在该领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林敏:建议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级扩面
长期护理保险被称为社保“第六险”,是一种为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时,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制度安排。在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疗副主任林敏看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失能人口照护需求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建议国家层面加快建立完善护理保险制度,保障失能群体基本生活照护服务。
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已覆盖49个城市、1.45亿人,安徽省安庆市2016年首批列入试点范围。截止到2022年11月底,安庆市长护保覆盖全市50.69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正在享受人数为1663人,累计享受长护险待遇3576人,累计完成待遇支付3245.72万元。
林敏建议,要提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层级,将其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作为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中的一个独立险种加快推进,并扩大覆盖地区和人群范围。同时,坚持个人、用人单位和政府筹资责任共担,完善不同部门“涉老资金”政策衔接,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基金来源。“还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与经办服务。”林敏认为,可以积极探索慈善捐赠、彩票公益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的方案,在保障当下资金充足的同时,逐步积累保障基金,以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深所带来的日益增长的支付压力。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摄影报道
编辑 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