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9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从“安徽这十年”民生保障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安徽部署“十项暖民心行动”以来,就业、托幼、养老等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一批急难愁盼问题正在得到改善,百姓福祉不断增进,共享民生大餐。
全省每年增加近70万人就业
就业关系群众冷暖,关乎民生底线。过去十年,在积极的就业政策下,安徽就业规模持续扩大。2012—2021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679.4万人,年均增加67.94万人。
其中,就业结构持续优化,一、二、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由2012年的36.4:26.3:37.3,调整为2021年的24.2:31.9:43.9,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超过40%,就业吸纳能力不断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就业新的增长点。
在重点群体就业方面,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首位,精心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0%左右。就业援助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省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深入实施就业脱贫工程,帮助贫困人口实现精准脱贫。
同时,我省启动实施“创业安徽”行动,整合推动各类资源、平台、要素向创业集聚。持续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深入推进青年创业园、农民工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创业园区建设,打造一批创业大学、创业学院和孵化基地,平均每月诞生5万个市场主体,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明显。
今秋开学幼儿园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
在暖民心工程中,安心托幼关乎万千家庭,围绕这一社会需求,我省推出幼儿园延时服务。按照目标,2022年秋季学期,幼儿园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2023年春季学期,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幼儿全覆盖。到2025年,幼儿园延时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据介绍,幼儿园在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提供延时服务,结束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适应。幼儿园可根据实际设置多个离园时间点供家长选择,家长自愿决定幼儿是否参加。延时服务一般由本园教师承担,也可聘任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幼儿园结合现有资源和家长需求,“一园一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对参加延时服务的幼儿按300元/生·年标准给予所在幼儿园财政补贴。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承受能力和办园成本等因素,将公办幼儿园、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延时服务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制定幼儿园延时服务收费政策。
数据显示,这十年,我省持续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截至2021年底,我省千人口托位数提高到2.36个,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3个)。
全省养老机构总数达到2637家、床位38.4万张
“一老一小”始终是民生工作的重点。除了安心托幼,“老有所学”行动以“到2025年底,全省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总数达到430万人左右”为目标,着力缓解老年学校“一位难求”、学习不便、基层薄弱等问题。
我省通过改建、扩容、新设、网办等多种渠道拓展办学空间场所并提高现有老年学校使用效率。加大在教学队伍、管理队伍、课程资源、教学资源、示范学校、老年智慧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力度,确保老年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截至7月底,全省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数已达177余万人,取得了初步成效。
与此同时,十年来,我省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服务对象由困难老人向全体老年人延伸,全省养老机构总数达到2637家、床位38.4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2万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总面积达到262万平米,建成老年助餐点、助餐食堂4892个。
15类口腔医疗服务纳入医保
口腔健康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身心健康、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健康口腔行动”针对看牙“贵”、医疗保障不足,提出将我省医保不予支付,但沪苏浙地区医保可支付的口腔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我省医保支付范围。2022年底前,纳入集采的口腔种植体系统耗材价格下降30%以上;动态调整口腔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同时,针对看牙“难”、医疗资源不足不优,将增加口腔医疗资源供给,2025年底前,安徽省口腔医院、合肥市口腔医院实现规模翻番,16个市、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县均设立公立口腔专科医院,扩大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院)口腔科规模,增加口腔执业(助理)医师数、护士数和牙椅数。
按计划,2025年底前,安徽省口腔医院、合肥市口腔医院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成省级数字化口腔诊疗中心等。各市公立口腔医院、大部分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口腔科开设了午间门诊、晚间门诊,80%已实施“无假日”门诊。此外,还将牙脱敏治疗等15个口腔类医疗服务项目新增纳入我省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张云 大皖新闻记者 吴碧琦
编辑 许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