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讲述:钱学森23年前亲笔回信 支持集中力量攻克“量子技术问题”

©原创 2021-07-15 09:18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近年来,量子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安徽更是从2021年开始正式启动“量子中心”建设。但很少有人知道,早在1998年,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在一封写给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的亲笔信中说,“中国应统一组织全国力量攻克量子信息系统的技术问题。”二十多年来,这封信一直激励着郭光灿投身于量子信息科技事业,在量子计算、量子保密通信等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并培养出一大批源自本土的“量子人才团队”。

中国量子信息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郭光灿1942年出生于福建惠安,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郭光灿主要研究方向为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是中国量子信息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1960年,郭光灿考入中国科大,是科大第三届学生。“那时,学校就教育年轻人必须有担当,要承担国家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不屈不挠,勇攀高峰。”年轻的郭光灿在心中埋下了为国奉献的种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郭光灿接触到量子光学,他对此极为感兴趣。“量子世界太神秘了,很陌生,充满了好奇。”1981年,郭光灿公派出国,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担任访问学者。 “那个时候,国内对此一片空白,到了国外才发现,他们已经研究了20年了。”郭光灿暗下决心,一定要推动中国量子光学的发展。

1983年,郭光灿院士回国后,兑现了自己的承诺。1984年,他召集了全国对量子光学感兴趣的学者专家,在滁州琅琊山醉翁亭召开了国内第一次量子光学会议。随后,他编写了国内第一本《量子光学》教材,并在国内首次系统教授量子光学课程。

不少科研人员就是因为读了这本书,听了郭光灿的课,从而开始投身到量子光学领域。

钱学森回信:支持集中力量开展量子信息研究

上世纪90年代,郭光灿前瞻性地预判,量子信息领域将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一定会对国家整体科技实力提升发挥巨大的作用。尽管很多人反对,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条路。“当时没什么经费,很多人也不看好我们,但是我们就是相信这个领域一定会开花结果,哪怕碰了很多钉子,我们也要走下去。”

但是,中国要在量子信息领域赶上国外,进入世界前列,光靠郭光灿一个研究组肯定不行,需要集聚国内更多的力量,“我想了各种办法,去吸引国内更多年轻人从事这个领域,让学术界能够更了解这个领域。”于是,1998年,郭光灿开始组织量子信息香山科学会议,“为了提高会议的整体水平,我想邀请一位大人物来主持这个会议。”

郭光灿大胆地给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写了一封信,“当时我还挺天真,就想找全国最牛的,就大胆地邀请钱老做香山会议的主席。”让郭光灿惊喜的是,钱学森很快回了信。在信中,钱学森说,“我很同意您说的我国应统一组织全国力量攻克量子信息系统的技术问题。”同时,就如何组织全国力量,钱学森还以“两弹一星”的经验,在回信中表达了他的意见。

不过,钱学森也在信中以“行动不便”为由,婉拒了“主持会议”的请求,而这也让郭光灿深感内疚,“要是早知道钱老的身体情况,我就不会发出这样冒昧的邀请。”

但是,钱学森的回信,以及钱老对于量子信息研究的态度,还是让郭光灿倍感振奋,“钱老都这么关注和支持量子信息的研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全力以赴呢!”随后,郭光灿找到同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著名科学家王大珩院士,他欣然同意,说“中国人必须在量子信息领域有自己的声音。”

在老一辈科学家的支持下,量子信息香山科学会议成功举办,郭光灿也通过主题报告,让更多人知道了量子信息这个领域。

培养出一支源自本土的“量子团队”

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郭光灿在中国科大成立了量子通讯与量子计算开放实验室。2001年,该实验室被中科院正式批准为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全称“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成为我国量子信息领域第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同一年,郭光灿也申请到了中国量子信息领域的第一个“973”项目,并担任首席科学家,来自国内十多个重要研究所和著名大学的五十余位科学家协作参加该项目的研究。2003年, “量子信息技术的基础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郭光灿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并荣获“何梁何利”奖。

从此以后,郭光灿就带领着团队,在量子信息领域深耕细作,开拓创新,在量子保密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纠缠网络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国际一流水平的原始创新科研成果,同时也培养了一支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

2017年,带着起源于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技术,郭光灿的“徒弟们”又在合肥高新区成立了国内量子计算龙头企业“本源量子”,开始进行量子计算的产业化,致力于“让量子计算机走出实验室,真正为人类社会服务”。

“我很欣慰看到年轻人在量子信息领域成长、成才,蓬勃发展,相信他们能开创量子信息更加美好的未来。”

张梦怡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

编辑  张大为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近年来,量子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安徽更是从2021年开始正式启动“量子中心”建设。但很少有人知道,早在1998年,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在一封写给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的亲笔信中说,“中国应统一组织全国力量攻克量子信息系统的技术问题。”二十多年来,这封信一直激励着郭光灿投身于量子信息科技事业,在量子计算、量子保密通信等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并培养出一大批源自本土的“量子人才团队”。

中国量子信息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郭光灿1942年出生于福建惠安,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郭光灿主要研究方向为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是中国量子信息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1960年,郭光灿考入中国科大,是科大第三届学生。“那时,学校就教育年轻人必须有担当,要承担国家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不屈不挠,勇攀高峰。”年轻的郭光灿在心中埋下了为国奉献的种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郭光灿接触到量子光学,他对此极为感兴趣。“量子世界太神秘了,很陌生,充满了好奇。”1981年,郭光灿公派出国,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担任访问学者。 “那个时候,国内对此一片空白,到了国外才发现,他们已经研究了20年了。”郭光灿暗下决心,一定要推动中国量子光学的发展。

1983年,郭光灿院士回国后,兑现了自己的承诺。1984年,他召集了全国对量子光学感兴趣的学者专家,在滁州琅琊山醉翁亭召开了国内第一次量子光学会议。随后,他编写了国内第一本《量子光学》教材,并在国内首次系统教授量子光学课程。

不少科研人员就是因为读了这本书,听了郭光灿的课,从而开始投身到量子光学领域。

钱学森回信:支持集中力量开展量子信息研究

上世纪90年代,郭光灿前瞻性地预判,量子信息领域将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一定会对国家整体科技实力提升发挥巨大的作用。尽管很多人反对,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条路。“当时没什么经费,很多人也不看好我们,但是我们就是相信这个领域一定会开花结果,哪怕碰了很多钉子,我们也要走下去。”

但是,中国要在量子信息领域赶上国外,进入世界前列,光靠郭光灿一个研究组肯定不行,需要集聚国内更多的力量,“我想了各种办法,去吸引国内更多年轻人从事这个领域,让学术界能够更了解这个领域。”于是,1998年,郭光灿开始组织量子信息香山科学会议,“为了提高会议的整体水平,我想邀请一位大人物来主持这个会议。”

郭光灿大胆地给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写了一封信,“当时我还挺天真,就想找全国最牛的,就大胆地邀请钱老做香山会议的主席。”让郭光灿惊喜的是,钱学森很快回了信。在信中,钱学森说,“我很同意您说的我国应统一组织全国力量攻克量子信息系统的技术问题。”同时,就如何组织全国力量,钱学森还以“两弹一星”的经验,在回信中表达了他的意见。

不过,钱学森也在信中以“行动不便”为由,婉拒了“主持会议”的请求,而这也让郭光灿深感内疚,“要是早知道钱老的身体情况,我就不会发出这样冒昧的邀请。”

但是,钱学森的回信,以及钱老对于量子信息研究的态度,还是让郭光灿倍感振奋,“钱老都这么关注和支持量子信息的研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全力以赴呢!”随后,郭光灿找到同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著名科学家王大珩院士,他欣然同意,说“中国人必须在量子信息领域有自己的声音。”

在老一辈科学家的支持下,量子信息香山科学会议成功举办,郭光灿也通过主题报告,让更多人知道了量子信息这个领域。

培养出一支源自本土的“量子团队”

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郭光灿在中国科大成立了量子通讯与量子计算开放实验室。2001年,该实验室被中科院正式批准为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全称“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成为我国量子信息领域第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同一年,郭光灿也申请到了中国量子信息领域的第一个“973”项目,并担任首席科学家,来自国内十多个重要研究所和著名大学的五十余位科学家协作参加该项目的研究。2003年, “量子信息技术的基础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郭光灿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并荣获“何梁何利”奖。

从此以后,郭光灿就带领着团队,在量子信息领域深耕细作,开拓创新,在量子保密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纠缠网络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国际一流水平的原始创新科研成果,同时也培养了一支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

2017年,带着起源于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技术,郭光灿的“徒弟们”又在合肥高新区成立了国内量子计算龙头企业“本源量子”,开始进行量子计算的产业化,致力于“让量子计算机走出实验室,真正为人类社会服务”。

“我很欣慰看到年轻人在量子信息领域成长、成才,蓬勃发展,相信他们能开创量子信息更加美好的未来。”

张梦怡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

编辑  张大为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