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4月4日下午,黄山市城市建设勘察设计院院长陈继腾在社交媒体称,出生于安徽徽州(现黄山市)休宁月潭村人朱自煊先生今晨仙逝,深切悼念朱自煊为中国历史文化做出的卓越贡献。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发现,4月4日下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也通过其官方微博“城市规划网”悼念朱自煊先生当天清晨仙逝。4月5日,该学会又通过官方微信号发布了详细的悼念文章: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荣誉理事朱自煊先生于2021年4月4日清明节逝世,享年95岁。
朱自煊先生1926年出生于原徽州地区(现黄山市)休宁县,1946年,凭着聪慧与坚韧,从大山走进京城,成为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系后的第一班学生,得到我国建筑学界(古建筑保护)泰斗梁思成、林徽因伉俪(清华大学建筑系创始人)的亲传。
1951年,朱自煊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方面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顾问委员。2016年,朱自煊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终身成就奖。
数十年来,朱自煊为我国的城市规划研究特别是城市保护理论形成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促进了很多地区的历史名城、历史街区得到了有效保护,以正直的人格,严谨务实的学风影响了众多的清华学子,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建筑和城市规划专门人才,桃李满天下。
作为徽州人,朱自煊先生的家乡情怀非常厚重,对徽州文化、自然山水、城市历史保护等,倾注了非常多的情感。黄山市规划界资深人士韩建予告诉记者,1979年,原徽州地区屯溪市(县级市)启动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邀请了朱自煊先生,家乡所请,朱先生领衔参与此次规划编制,一批清华同仁投入其中,这个规划中明确提到了保护屯溪老街的概念。
1985年,原屯溪市政府邀请清华大学朱自煊先生首次编制了《老街保护和更新规划》,自此开启以规划形式严格保护屯溪老街整体风貌与历史信息的时代。1994年,继续由朱自煊先生领衔,对该规划进行修订。2003年清华大学和黄山市共同进行了老街规划修编,明确街巷合一,不可分割。黎阳老街整治与屯溪老街保护形成互补,错位发展;对于黎阳老街的改造进行了风格探索。滨水城市设计要考虑黎阳、屯溪、阳湖三者的关系;在江心洲的两端、花溪饭店原址建立城市标识,同时丰富水上活动。对于黄山长远建制的设想,以徽文化为主题,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
长期以来,朱自煊对屯溪老街保护提出很多指导意见。2000年初期,朱自煊等专家对屯溪老街现状提出过恳切批评,认为老街的经营日益贫乏、单调,基本上没有形成特色,品位低。原有的古朴风貌遭到破坏。老街必须有古朴特色,经营必须具备古徽文化特色,产品要有高档次、高品位,决不能千店一面,商家进入老街要实施准入制。对老街翻建改造出现的超高、不协调等违规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老街被周围的高层建筑包围,致使古朴环境遭遇严重破坏,只剩下一张皮的现状要尽快改变。老街保护范围要扩大,开发上要和新安江结合起来,增添古徽文化的内容。2016年,老街的总体规划中,保护范围扩大,老街和新安江在内的三江口文旅保护利用正式实施。
据知,歙县《徽州府衙历史地段保护修复性详细规划》,也是朱自煊等著名建筑专家评审的。
黄山市城市建设勘察设计院院长陈继腾称,当年自己和团队做屯溪老街利民巷、三马路等规划方案时,也得到了了朱自煊先生的提携、指导,朱教授平易近人,学术严谨,做事也很正派,是后辈们尊敬的老师、长辈。
徽州文化研究者、原黄山市政协常委许琦称,曾陪同朱教授走访屯溪老街、许村,往事情景历历在目,朱自煊先生是业内大家,却没有一点架子。
朱自煊参加歙县徽州府衙奠基(左3),资料图,许琦供图。
朱自煊先生致辞,资料图,许琦供图。
数十年来,朱自煊先生多次来到黄山市,对黄山市的历史文化保护,包括历史名城、历史街区、历史名村,以及城乡古建筑等的保护,都提出过很多意见。这既是一位学界泰斗对中国传统文化聚集区与代表性传承地——徽州的爱护,也是一位徽州人对家乡保护利用好徽州文化的期待与勉励。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吴永泉
编辑 张大为
关联阅读:朱自煊谈历史街区、徽州改名、屯溪老街
朱自煊先生曾以老家黄山市为例,提出行政区域划分要考虑文化背景的建议。
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问题,朱自煊认为应实施整体性保护,并划定保护范围。如屯溪老街在保护规划时,划定了一个核心保护区,即街区两侧方20米宽的部分,对其严格保护,对街区两侧街巷及其民居也作为建设控制区。由于屯溪老街地处江边,周围山水环境很重要,为此,提出街区的环境协调区,不许在此建高楼,有效保持街区大环境。
朱自煊分析过日本传统建筑物群的保护经验,传统街区保护严格,内部空间保持美观,强调与现代生活的紧密结合,突出传统特色。街区外做相应规划,停车场及新建设都在街区外面。合理的保护规划及当地民众的重视,使得街区内传统建筑的魅力一直留存至今。
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和利用之间要找到比较好的协调措施,使两者相结合,既能保护,又能利用,充分体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功能。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复,应以保护为前提条件,进行小规模、小尺度整治,不许拆旧建新、拆真造假,否则会将历史文化街区的本质毁掉。居民本身就是历史文化街区的一部分,改善街区生活条件是为居民,文化传承要依靠居民,原住民与历史街区密不可分,应加强原住居民的参与性,提高居民的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