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 “和县猿人是继北京人、蓝田人之后,我国古人类学研究又一重大发现,首次揭示了长江下游地区古人类活动奥秘,提出了‘该地区是研究人类起源和演化重要地区之一’的科学命题。”在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安徽省人大代表陶福菊提出,目前和县猿人遗址保护利用进入了关键时期,希望加强和县猿人遗址保护利用,为马鞍山市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作出贡献。
和县猿人遗址首次揭示长江下游地区古人类活动奥秘
“和县人头盖骨完整程度堪称中国之最,闻名于世。该遗址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是马鞍山教育、文化、旅游等事业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1月31日,安徽省人大代表陶福菊告诉记者,和县猿人遗址1981年9月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原则同意《和县猿人遗址保护规划》,并提出了具体修改和完善意见。2018年9月,省政府公布实施。2013年,和县在县博物馆设立“和县猿人遗址陈列馆”。
“今年,我们调整出574亩土地生态红线,以便今后保护开发。”陶福菊表示,近期当地政府部门正在编制《和县猿人考古遗址公园可研报告》,但和县猿人遗址还处于原生态,保护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建议加强和县猿人遗址学术研究
“和县猿人是和县的一张名片,也是马鞍山、安徽的一张名片,虽已沉睡几十万年,但现已具备保护利用的基本条件。”陶福菊提出,建议我省要加强学术研究。据悉,因当时的历史客观因素制约,和县猿人遗址的发掘没有发表遗址发掘报告,制约了后来的研究。在学术上,和县猿人缺乏关注和研究,影响到和县猿人的知名度、吸引力。
“建议省里多联系一些古人类方面专家学者来研究和县猿人,不定期举办论坛,推动和县猿人研究再上台阶,进一步提高遗址公众知晓率。”陶福菊说。
提升遗址本身的可读性、观赏性
陶福菊提出,建议我省加强考古发掘。“自1980、1981年考古发掘以来,和县猿人遗址再没有进行过考古发掘。目前,遗址本身可读性低、观赏性差。”陶福菊建议,我省要在省级方面对和县猿人遗址考古发掘上给予支持帮扶,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安徽省考古所联系,适时对猿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遗址进行更深入仔细的考古调查、勘测与发掘工作,扩大考古发掘作业面,提升遗址本身的可读性、观赏性。
此外,陶福菊提出加强机构编制。“和县猿人遗址保护涉及到发改、财政、国土、交通、环保、文物等部门,需要成立专门机构加强保护。建议参照和借鉴凌家滩遗址保护做法,同意成立和县猿人遗址保护管理处,具体负责和县猿人遗址保护开发工作。”陶福菊表示,希望能够加强资金支持,同推动项目建设。
李雯 何文朔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叶晓 余康生 徐琪琪
编辑 张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