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8月18日上午,“中科院古脊椎所人字洞科考工作站”和“中科院古脊椎所安徽繁昌科研科普基地”揭牌仪式在安徽芜湖市繁昌县孙村镇红花山集团总部举行。
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利用人字洞丰富的古生物、古人类化石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化石的科研、科普价值,充分发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繁昌县和中科院古脊椎所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再次启动 “安徽繁昌人字洞遗址的发掘和综合研究”项目,利用红花山集团一座关闭了的水泥厂、磁铁矿的办公场所,打造科研科普基地,并配套建设人字洞新发现化石标本的修理馆、介绍大熊猫演化的展览等,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悉,将保留下来的水泥厂、磁铁矿的办公场所设为科考基地、科普基地有利于科研人员对该遗址长期开展科考发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易于社会大众接受的知识,对于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发展壮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具有积极意义。
繁昌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拥有人字洞遗址、繁昌窑遗址、皖南土墩墓群遗址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人字洞遗址发现后,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关停红花山集团采石场和水泥生产企业,高标准编制保护规划,修建保护展示设施。“在中科院古脊椎所的大力支持下,于遗址发现10周年和20周年之际,举办了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
此外,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人字洞遗址科考、科普价值,推进“遗址经济”与“文化民生”良性互动,今年,繁昌县委、县政府投入1200余万元,实施人字洞遗址抢险加固与环境景观整治工程,改善遗址周边环境,保障文物本体安全,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等有机结合。
俞乃思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孙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