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7月14日下午4时许,在芜湖市弋江区白马街道新大旱村大河桂自然村的党员之家,73岁的老党员,“中国好人”桂定好将一支约1米长的竹筹交给了两位“跑筹人”,两人一个拿着竹筹,一个拿着铁锹,将边走边对大堤进行巡检,直到将竹筹交到下一个点的“跑筹人”手中。记者了解到,在14.8公里长的石硊大堤上,共有16个“跑筹”交接点,每天将会发出去16支竹筹,平均一个半小时发出一只筹。
大河桂自然村村民桂定好是一个有着28年党龄的老党员,有着55年的防汛经验。桂定好介绍,“跑筹”起源于他们村,已有百年历史,桂定好的父亲年轻时就参加过“跑筹”。“以前通讯不发达,防汛的信息又很重要,我们就采用跑筹的方式进行巡检,如果发现险情,可以以接力的形式将信息传递出去。现在遇到险情,我们可以立即拿手机联系,但跑筹仍然很重要,我们这边日常的巡堤是2小时一次,我们利用跑筹来弥补两个小时之间的空白时间。”桂定好说。
从7月5日开始,桂定好就一直在指挥点值班。因为2006年他动了一场大手术,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要求他晚上一定要回家休息,但桂定好还是坚持白天都在指挥部值班。
弋江区白马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陈明亮向记者介绍,今年已经超过了2016年,最高时水位达到了13.46米,已经超过了12.5米的保证水位。“街道将14.8公里的大堤分成了4个点,将30多人分成两班,24小时在大堤上巡查,确保大堤的安全。
“1983年的时候,我们防汛都是靠人力,用肩膀挑着担子保护大堤。1998年的时候就有一些机械可以使用了。2016年大水的时候,我们基本上都是使用各种机械设备了。虽然目前我有些担心,但是更有信心。我们有决心,有能力战胜大水!”桂定好说。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孙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