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者:安徽援鄂医疗队队员闫君丽(安医大二附院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主管护师)
时间:2020年2月2日
地点:武汉
今天是夜班,从凌晨1:00到上午8:00,两个班下来,环境熟悉了,看护起病人也轻松了很多。这次我看护7个清醒的病人,也打破了我工作以来的记录,他们病情相对轻一点,但各自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交接班的时候,所有人都在那里静静躺着,没有人愿意多说一句话。接班后,我仔细观察每一个病人,换位思考,用不同的方式去与他们沟通、交流。
后来我知道,28床的患者还在做月子,结果被家人传染了,现在除了孩子,他们全家人都在进行隔离治疗,她6岁的大儿子暂时放在亲戚家,小女儿被月嫂带着。她眼里泛满泪花,和我说好想她的孩子,我就不断安慰她,给她加油鼓劲,让她好好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回去与孩子们团聚。“我感觉你特别友好,像朋友一样。”她对我说,“现在我需要牙刷、牙膏、毛巾和抽纸,能不能在下次上班的时候给我带点。”听到这里,我爽快答应了,她的脸上写满了感激。
30床是武汉当地一名骨科医生,刚开始的时候他并不知道会有人传人的现象,自己在诊治病人的过程中没有进行防护,1月17日,他感觉身体不适,并确诊染上了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从医生转变为一名病人,他显然有些不习惯,在接受治疗时经常会有些固执己见。我和他说,您是骨科医生,不是呼吸重症科的医生,术业有专攻,您也要换位思考,要相信这里的医生,好好配合治疗,才有可能痊愈出院。他听完一下笑了,向我点点头,“好,好,我听你的。”
32床和33床是两位老爷爷,他们性格比较开朗,但就是不喜欢戴口罩。在我说了戴口罩的重要性后,他们就迫不及待把口罩戴上,俨然像个孩子,还俏皮地对我说了一声thank you,把我逗笑了,他们也笑了。
后来我告诉他们我来自安徽,是随医疗队赶来支援的。他们纷纷为我竖起了大拇指,让我很受感动。我一个个嘱咐他们要乐观,好好配合治疗,一定可以早日康复。他们来自武汉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身份,但都是我的病人。在这样特殊的时期特殊的病房,他们愿意听我的,信赖我,我感觉很欣慰,即使再辛苦也值得。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