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安徽支持牛肉汤、牛排等预制菜生产开发 2030年全省肉牛全产业链产值瞄准千亿目标

©原创 2023-11-22 10:55

大皖新闻讯   11月22日,记者从安徽省政府召开的《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日前我省公布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并同步出台安徽省支持肉牛产业发展10条政策,计划不断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提升肉牛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供应保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打造“皖牛”区域公用品牌,全力做好“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

2030年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汪学军在发布会上表示,到2027年,全省秸秆饲料化和肉牛产业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达25%左右,肉牛养殖规模力争达300万头以上,实现肉牛全产业链700亿元以上产值目标。到2030年,全省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达40%左右,肉牛养殖规模力争达500万头以上,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培育20个肉牛振兴示范县,再造1个千亿级绿色食品肉牛产业。

我省加快构建秸秆饲料生产供应体系,支持肉牛、肉羊、奶牛养殖主体秸秆饲料化利用。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支持秸秆饲料化利用,对建设永久性黄(青)贮窖、干草棚,单户收贮秸秆黄(青)贮发酵饲料100吨以上、秸秆干饲料50吨以上的,分档予以支持。支持秸秆饲料收贮加工机械购置,提升秸秆收贮和加工机械化水平。

加快构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提升全省肉牛种源生产能力,支持凤阳县、太湖县、阜阳市颍东区等县(市、区)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种公牛站和保种场建设。加强对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和选育,培育特色产业优势。

支持牛肉汤、牛排等预制菜生产开发

加快构建肉牛规模养殖体系。2024~2027年,对上年度新增肉牛饲养量3万头以上、新增饲养量排名前3位的县(市、区)予以奖补。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牧场组建产业化联合体。

加快构建肉牛屠宰加工体系。引导屠宰加工企业向养殖主产区转移,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加快肉牛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支持牛肉汤等预制菜及方便类、速冻类、休闲类牛肉制品生产开发。支持屠宰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对年度利用银行贷款超5000万元的给予贷款贴息补助,对符合条件且年屠宰量新增3000头以上的给予奖励。

实施品牌培育行动,做大做强“皖牛”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大力推进以绿色为主导的“三品一标”产品生产。探索利用“互联网+”、直播带货和预算单位采购相结合的方式,拓展牛肉销售渠道。

加快构建肉牛数字赋能体系。开展智慧养牛试点,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对肉牛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采用二维码、射频识别等技术,记录养殖、检疫、调运、屠宰、流通等各环节信息,实现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皖北六市打造具全国影响力的肉牛产业集群

我省肉牛产业在布局上坚持因地制宜,差异发展。对此,汪学军表示,下一步将科学把握区域差异,加快构建地域特色鲜明、比较优势明显、产业要素集聚、区域协同推进的产业格局。

“构建绿色高效优势区,包括阜阳、亳州、淮北、宿州、蚌埠、淮南等6市,属于皖北粮食生产区,地势平坦,秸秆资源丰富,是全省肉牛传统主产区。”汪学军说,该区域主要发挥秸秆资源优势和肉牛养殖传统优势,进一步做大体量,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构建全产业链条,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肉牛产业集群。

其次,构建创新服务优势区,包括合肥、滁州、芜湖、马鞍山等4市。该区域位于合肥都市圈,区位优势显著,依托区位枢纽优势和创新资源富集优势,以创新服务推动全省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还将构建生态特色优势区,包括安庆、宣城、黄山、池州、铜陵和六安等6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养殖皖南牛、大别山牛、东流水牛、江淮水牛等地方品种。该区域立足地方特色品种优势和草山草坡资源优势,建设生态牧场,推动“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小而精”的特色肉牛产业。

真金白银支持肉牛产业发展

配套出台的安徽省支持肉牛产业发展10条政策,从秸秆饲料生产供应、支持肉牛良种繁育、支持肉牛规模养殖等方面,真金白银支持产业发展。

运用省绿色食品产业主题母基金,支持肉牛产业大市成立区域子基金。鼓励市县根据实际设立肉牛产业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实施“政银担险”联动支牧。推动银行机构扩大“活牛贷”业务规模,开展肉牛养殖圈舍等设施抵押贷款。根据肉牛振兴计划工作目标(2027年300万头、2030年500万头)、保险保额、参保比例以及授信额度等进行综合测算,力争到2027年底,全省活牛资产抵押贷款余额不低于60亿元;2030年底,全省活牛资产抵押贷款余额不低于100亿元。

省财政对新建的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每个给予一次性奖补200万元,对新建的国家种公牛站每个给予一次性奖补300万元。培育肉牛屠宰加工领军企业,省财政对企业在省内新建或扩大肉牛屠宰加工产能,年度利用银行贷款超5000万元的,最高按照1亿元贷款额度给予实际贷款额度1%的贴息补助;对省内屠宰企业屠宰具有产地检疫证明的育肥出栏肉牛且年屠宰量新增3000头以上的,按新增每头200元给予奖励。

在用地保障方面,要求各地大力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拓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途径,优先保障肉牛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依法依规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展肉牛养殖。在人才队伍培养上,强化省牛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农民职业培训机构等资源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创新畜牧兽医人员职称评价机制,向服务基层一线人才倾斜。依托省内高等院校,组建现代肉牛产业学院。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大皖新闻讯   11月22日,记者从安徽省政府召开的《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日前我省公布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并同步出台安徽省支持肉牛产业发展10条政策,计划不断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提升肉牛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供应保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打造“皖牛”区域公用品牌,全力做好“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

2030年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汪学军在发布会上表示,到2027年,全省秸秆饲料化和肉牛产业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达25%左右,肉牛养殖规模力争达300万头以上,实现肉牛全产业链700亿元以上产值目标。到2030年,全省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达40%左右,肉牛养殖规模力争达500万头以上,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培育20个肉牛振兴示范县,再造1个千亿级绿色食品肉牛产业。

我省加快构建秸秆饲料生产供应体系,支持肉牛、肉羊、奶牛养殖主体秸秆饲料化利用。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支持秸秆饲料化利用,对建设永久性黄(青)贮窖、干草棚,单户收贮秸秆黄(青)贮发酵饲料100吨以上、秸秆干饲料50吨以上的,分档予以支持。支持秸秆饲料收贮加工机械购置,提升秸秆收贮和加工机械化水平。

加快构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提升全省肉牛种源生产能力,支持凤阳县、太湖县、阜阳市颍东区等县(市、区)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种公牛站和保种场建设。加强对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和选育,培育特色产业优势。

支持牛肉汤、牛排等预制菜生产开发

加快构建肉牛规模养殖体系。2024~2027年,对上年度新增肉牛饲养量3万头以上、新增饲养量排名前3位的县(市、区)予以奖补。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牧场组建产业化联合体。

加快构建肉牛屠宰加工体系。引导屠宰加工企业向养殖主产区转移,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加快肉牛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支持牛肉汤等预制菜及方便类、速冻类、休闲类牛肉制品生产开发。支持屠宰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对年度利用银行贷款超5000万元的给予贷款贴息补助,对符合条件且年屠宰量新增3000头以上的给予奖励。

实施品牌培育行动,做大做强“皖牛”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大力推进以绿色为主导的“三品一标”产品生产。探索利用“互联网+”、直播带货和预算单位采购相结合的方式,拓展牛肉销售渠道。

加快构建肉牛数字赋能体系。开展智慧养牛试点,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对肉牛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采用二维码、射频识别等技术,记录养殖、检疫、调运、屠宰、流通等各环节信息,实现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皖北六市打造具全国影响力的肉牛产业集群

我省肉牛产业在布局上坚持因地制宜,差异发展。对此,汪学军表示,下一步将科学把握区域差异,加快构建地域特色鲜明、比较优势明显、产业要素集聚、区域协同推进的产业格局。

“构建绿色高效优势区,包括阜阳、亳州、淮北、宿州、蚌埠、淮南等6市,属于皖北粮食生产区,地势平坦,秸秆资源丰富,是全省肉牛传统主产区。”汪学军说,该区域主要发挥秸秆资源优势和肉牛养殖传统优势,进一步做大体量,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构建全产业链条,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肉牛产业集群。

其次,构建创新服务优势区,包括合肥、滁州、芜湖、马鞍山等4市。该区域位于合肥都市圈,区位优势显著,依托区位枢纽优势和创新资源富集优势,以创新服务推动全省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还将构建生态特色优势区,包括安庆、宣城、黄山、池州、铜陵和六安等6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养殖皖南牛、大别山牛、东流水牛、江淮水牛等地方品种。该区域立足地方特色品种优势和草山草坡资源优势,建设生态牧场,推动“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小而精”的特色肉牛产业。

真金白银支持肉牛产业发展

配套出台的安徽省支持肉牛产业发展10条政策,从秸秆饲料生产供应、支持肉牛良种繁育、支持肉牛规模养殖等方面,真金白银支持产业发展。

运用省绿色食品产业主题母基金,支持肉牛产业大市成立区域子基金。鼓励市县根据实际设立肉牛产业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实施“政银担险”联动支牧。推动银行机构扩大“活牛贷”业务规模,开展肉牛养殖圈舍等设施抵押贷款。根据肉牛振兴计划工作目标(2027年300万头、2030年500万头)、保险保额、参保比例以及授信额度等进行综合测算,力争到2027年底,全省活牛资产抵押贷款余额不低于60亿元;2030年底,全省活牛资产抵押贷款余额不低于100亿元。

省财政对新建的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每个给予一次性奖补200万元,对新建的国家种公牛站每个给予一次性奖补300万元。培育肉牛屠宰加工领军企业,省财政对企业在省内新建或扩大肉牛屠宰加工产能,年度利用银行贷款超5000万元的,最高按照1亿元贷款额度给予实际贷款额度1%的贴息补助;对省内屠宰企业屠宰具有产地检疫证明的育肥出栏肉牛且年屠宰量新增3000头以上的,按新增每头200元给予奖励。

在用地保障方面,要求各地大力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拓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途径,优先保障肉牛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依法依规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展肉牛养殖。在人才队伍培养上,强化省牛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农民职业培训机构等资源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创新畜牧兽医人员职称评价机制,向服务基层一线人才倾斜。依托省内高等院校,组建现代肉牛产业学院。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