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这两年安徽人熟悉的励志故事,肯定绕不过“扭扭车男孩”张亮。最近,他因为在芜湖当上了CEO再度刷屏。
由于先天罹患成骨不全症(俗称“脆骨病”),张亮只能坐扭扭车代步求学。尽管长期忍受身体带来的痛苦,他依然以优异成绩考入安徽工程大学,并在去年自豪宣布:“玉骨淬火,百炼成钢。敢教万刃寒山,不敌我身作剑。终于,我还是站起来了!”
让“脆骨病”患者重新站立,当然不是突破生理极限的人间奇迹,背后依靠的是下肢外骨骼器具全程支撑。科技创新之美,往往是一旦攻克了某个瓶颈,就可以被广泛复制应用,造福万千受众。
从张亮完成站起来行走16米的“一小步”,到如今成立科技创业公司,“希望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自身实践,在不远的未来用智能化装备,帮助更多伤残人士”——“扭扭车男孩”有望在芜湖迈出新的“一大步”。
为“张总”的职业新起点送上祝福之余,还有不少思考空间。
为什么常年只能靠扭扭车代步的他,进入大学后不到一年便用上了下肢外骨骼器具这样的“黑科技”?
据媒体报道,为了制作匹配身体的器具,不仅张亮所在的高校帮助组建人体骨骼项目团队,当地医院、技术研究院等机构也承接相关任务。正是来自芜湖各界的力量一次次“雪中送炭”,多方合力才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共助张亮圆梦。
检验城市的综合实力,不光看真金白银的人才落地措施、整洁的通行路面、亮眼的经济数据,如果能够在一人有难时降下“及时雨”,处处体现人文关怀,无疑将触动大家内心深处的柔软,让人对一座城市更有归属感,更愿意为它的发展贡献力量。
张亮不仅因城市的关怀“站起来”,在芜湖注册公司也相当顺利:简单办理手续后就能领取到营业执照,办公地点也在学校附近的芜湖市国家级广告产业园里,能兼顾学业与工作——你瞧,只要城市多为创业青年着想,一切就是那么简单。
刚考入安徽工程大学时的张亮 陈洁/摄
如何证明“是人才,安徽都需要”?这一次,芜湖交出了漂亮的答卷。
另一方面,笔者注意到在下肢外骨骼器具的研发过程中,三维建模、材料打印等技术与“脆骨病”没有必然关联,而张亮和项目团队根据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可行性方案,将多项现有技术转化为新的科创成果。
许多看似无解的科技难题如同拼图游戏,只有集齐所有拼图碎片,才能拼出一张完美图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熊彼得曾说,所谓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崭新利用。
当前,无论国家层面应对复杂局势的迫切需求,抑或破解民生痛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面对过去看似不可能突破的难题,如果各方能够有效协调资源,建立跨领域跨区域交流机制,在交流中持续捕捉灵感,将越来越多的技术融会贯通,开辟“1+1+1=∞”的创新格局,那么科技创新的灵感火花必将在彼此的激烈碰撞下,形成燎原之势。
如此,越来越多“张亮”的梦想也有望照进现实,迈出属于自己的“一大步”。
据安徽时评 撰稿:梅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