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将孩子悉心照顾的宠物螃蟹煮了,递给孩子一只螃蟹腿,嘴里说着“吃不吃,不吃我吃了”,孩子一边撕心裂肺地哭一边接过螃蟹腿,放进嘴里说“香”。这个画面出自近日流行于某短视频平台的一条视频。记者注意到,为了获取流量,一些家长拍下孩子情绪崩溃哇哇大哭的瞬间,甚至故意用言语惹怒孩子。(1月3日《法治日报》)
类似短视频还有不少,只是下锅的宠物换成了兔子、鸡、鸭、鱼等。这类短视频流量往往很高。有的人在留言笑谈,有的人在转发点赞,有的人收藏起来没事的时候就“乐一乐”。专家指出这类短视频可以统称为“恶意消遣孩子的短视频”。
当然,“恶意消遣孩子的短视频”的说法未必完全准确。这类短视频,确实有的属于“恶意消遣孩子”,而有的也属于“善意消遣孩子”,但是不管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这种“消遣孩子的短视频”都是存在问题的。
家长将孩子养的宠物杀了做菜,喂给哭着的孩子,然后在旁边取笑,如此场景伤害了孩子的心。孩子养宠物是一种爱心的体现,而家长将宠物杀掉的行为,往小了说是不尊重孩子,往大了说是刺伤孩子的爱心,很容易在孩子心灵深处留下一道伤疤。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视频在网络传播,还会导致价值观的错位。其实,“消遣孩子的短视频”还不止这些。更大范围来说,我们会看到不少“拿孩子取乐的短视频”,用孩子“天真的话语”“可笑的回答”“懵懂的疑问”作为短视频卖点,其目的十分简单,就是换取流量。
有人将这类短视频进行了区分:第一类,是让孩子害怕,即给孩子设置一些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挑战,看他们害怕露怯,然后拍摄他们的窘态;第二类,是让孩子难受,故意在孩子面前展示能够让他们生气难受的事,直到他们情绪崩溃;第三类,则是和孩子吵架,当亲子矛盾爆发时,家长想的不是安抚孩子、解决问题,而是把镜头对准孩子,拍下他们声泪俱下、号啕大哭的样子。应该说,这些“虐待孩子心灵的短视频”实际上已经突破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法律法规。比如没有保护未成年人的肖像权,涉及危害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等。
“消遣孩子的短视频”,消遣的不仅是孩子,还有法律尊严。我们必须将“消遣孩子的短视频”赶出网络。而这需要有关部门综合治理,利剑出鞘。
作者:郭元鹏(2023年1月4日 新安晚报 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