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3 日,国内第一本教师教育蓝皮书《中国教师教育发展报告(2022)》发布会在南京举行。蓝皮书中的数据显示,如果劳动教育教师按生师比为500∶1 进行测算,运用教育统计年鉴数据,可以初步测算各学段劳动教育教师普遍存在较大缺口,各学段的系统性缺口将严重影响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高质量推进。(9月4日《扬子晚报》)
根据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正式升级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课程。目前,劳动课已经列入了许多学校的课程表,个别地方为确保劳动课的有效时间,还设置了校园劳动周等,目的性、指向性都很明确,就是确保“独立成章”的劳动课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奋斗精神。
劳动课要上出质量,需要丰富体系建设,而体系建设涉及多个层面的问题。毫无疑问,师资力量属于重中之重。《中国教师教育发展报告(2022)》显示,各学段劳动教育教师普遍存在较大缺口。初步测算,小学学段缺15.8 万名劳动教育教师、初中学段缺6.3 万名、高中阶段缺3.4万名、普通本专科缺6.1 万名。
扩大师资是解决“劳动课谁来实施”的答案。如果系统性缺口问题不能尽快填补,势必会直接影响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高质量推进,因此加快劳动课师资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迫不及待的事情。
推进劳动课师资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内部挖潜”。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根据劳动教育的实际需要,鼓励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跨界转行”接受劳动课的培训,继而承担起劳动教育的重任。同时,劳动课教师有必要在教育部门的指导下,进行校际之间的“流动”,实现师资的最大共享。
其次,劳动课要增强吸引力,就需要让劳动教育变得有趣。除了教育系统“内部挖潜”外,还需要把校门打开,面向社会那些具备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有声望的“工匠”“劳模”等群体进行招聘,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固定下来,以确保劳动课真正走进学生们的心中。第三,面对劳动教育师资力量缺口的问题,普通高校、高职院校等要根据劳动教育的时代需求,设置响应的专业,以提升劳动教育人才支撑保障能力。广大家长也需要摆脱传统理念的束缚,鼓励孩子在这些专业里就读,以此来为劳动教育师资提供源源不断的“输入”。
作者:樊树林(2022年9月5日 新安晚报 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