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烈鹏:那年中秋

©原创 张烈鹏 2020-09-25 15:39

过传统节日,还是在乡下最有味道。所以,儿子在上海定居多年,每次逢年过节,他们总是一家三口随着人流拖着行李回到故土霍邱。掰着手指数一数,只有前年,我们在上海过了个中秋节。 

也许是因为亲家公和亲家母准备在上海过节的缘故吧,记得离中秋节还早着呢,儿子、儿媳妇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邀请我和老伴去上海来个大团圆。于是,小长假第一天早晨,我们就开始了前往上海的行程。 

从六安乘高铁,不到四个小时即可抵达上海。遗憾的是,霍邱县城不通火车也不通高速。我们从县城马不停蹄赶到六安火车站,再加上取票、进站、检票、上车的时间,足足需要两个小时。这样一来,从淮河岸边的蓼城,到黄浦江畔的大都市,千里之行,依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好在团圆的幸福就在眼前,节日的欢乐充满心头,我和老伴一路说说笑笑,倒也没有感到旅途的劳顿。 

在上海过中秋,自然要在美好的时光中注入上海元素。小长假第二天是农历八月十四。节日前夕,秋高气爽,桂花飘香。我们三代七个人结伴,秋游申城没商量。我们在高楼林立的陆家嘴徜徉,感受这片金融贸易区的热闹和繁华;我们在闻名全球的东方明珠塔观光,领略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风采和英姿;我们在美丽的外滩驻足,静看黄浦江奔流的江水和来往的船只;我们在孩子们的母校漫步,聆听复旦和上大这两所百年老校的欢歌笑语……一路游下来,我们的心醉了,人也醉了。最高兴的当数三岁的小孙子。他笑呵呵的,蹦蹦跳跳,一会儿摇摇这个人的双手,一会儿拉拉那个人的衣襟。他还一边打着手势,一边字正腔圆地表演了一段朗诵:“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我们是开心一家人!”稚嫩的声音,调皮的神情,可爱的模样,让我们一个个忍俊不禁。 

中秋节那天,自然要置办一桌像样的饭菜。几个人七手八脚,各司其职,买菜的买菜,洗碗的洗碗,掌勺的掌勺,一天忙下来,美味佳肴便堆桌满盘。晚餐时,一大家子依次落座,伴着祝福,推杯换盏,好不热闹!小孙子可忙坏了,斟满一杯杯可乐,挨个儿碰个不停,而且每喝一口,都做出陶醉的表情,直喝得饱嗝一声连着一声。晚饭后,我们一起到小区的凉亭里坐下,吃着月饼,聊着家常,赏着月色。这时候,月亮是浑圆浑圆的,美丽而皎洁;一家人是团团圆圆的,和谐而甜蜜。幸福指数自然而然攀升到百分百。 

八月十六是工作日,因此,赏月过后,我和老伴必须乘坐上海始发的火车,坐卧铺连夜赶回霍邱。车站送别的时候,小孙子用力拉住我们的手,哇哇哇放声大哭,高低不让我们进站。好容易走了一程,他的哭声在耳畔却愈发响亮了。很多顾客感叹道:“这小家伙,对爷爷奶奶感情真深啊!”火车开始出发了,我们一次次视频,一次次发现,小孙子还在嚎啕大哭。也许,他在用哭声表达自己对中秋佳节亲人离别的看法吧。 

那天夜里的回家路上,躺在逼仄而简陋的火车卧铺里,听着车轮撞击铁轨的阵阵声响,感受着车窗里透进来的一缕缕月光,回忆着平生第一次到上海过中秋的分分秒秒、点点滴滴,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我想:历经千年的中秋佳节,最美好的莫过于团团圆圆。能够阖家欢聚,即使远离故园,也是一样的幸福满满;倘若执手相别或者两地相隔,哪怕天上的月亮再圆再亮,都让人愁肠百结,倍感失落。这样想着想着,我似乎更能读懂小孙子的欢笑以及哭声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