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120一天接17例中暑患者 专家支招如何防暑降温

©原创 2020-08-14 07:48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连日来,合肥气温节节攀升,记者昨日从合肥市急救中心获悉,本月以来,合肥120总派车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8.9%,8月1日更是创单日派车历史新高,其中不少患者主诉为中暑。高温天气如何预防中暑?专家提醒,户外工作者和老年人都是中暑的高危人群,应避免在高温天气下持续工作,市民也要减少跑步、爬山等室外运动。

数据:120派车量同比多三成

俗话说“热在三伏”,昨日,记者从合肥120 调度指挥中心获悉,自8 月1 日凌晨零点至8 月13 日凌晨零点,中心总派车4524 次,日均派车377 次,主诉中暑患者总计85 例。与去年同期相比,总派车次增长28.9%,日均派车增长29.1%。8月1日,派车次创单日派车历史新高,单日总派车425次,当日主诉中暑患者达17例。

“近期天气炎热,中暑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合肥市急救中心急救科副科长章文涛表示,主诉中暑患者多为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员,表现有大汗、头晕、呕吐、抽搐等症状。

此外,老年人对温度的感知能力较差,也相对容易中暑。他建议,市民特别是户外工作者要适当调整工作时间,避免在高温天气下持续工作,同时减少跑步、爬山等室外运动。

针对近期高温天气院前急救需求激增,合肥急救中心动员各网络医院分站加强院前急救值班工作,合理安排好班次。同时,加强全市急救网络工作督查,督促各网络医院分站车辆、设备、药品安全到位,以保证院前急救工作正常运行。

支招——

衣:适合穿白色棉织品

炎炎夏日,穿什么样的衣服更凉快?“夏季应该穿一些浅色的薄长衣、长裤,比如天蓝色、淡蓝色、乳白色、淡绿色等浅色衣服,来阻隔日光的暴晒,以利于防暑。”合肥市疾控中心环卫科主任医师李俊建议,天气炎热,最好选用吸湿性良好的棉、麻、丝等天然植物纤维加工而成的衣服。“有些雪纺料子看起来薄薄的,但其实是化纤制成的,透气吸湿性差,穿着反倒闷热。”李俊表示,从防晒和吸热两个角度衡量,白色棉织品防晒指数达33~57,又不易吸热,所以最适合夏天穿着。

食:多吃新鲜蔬果多喝水

在烈日炎炎的夏季,一口气灌下一听冰镇饮料、吞几根冰棒,似乎非常享受,但这样做对身体却有危害。尤其饭后吃冷饮更伤脾胃,容易引发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在饮食方面,市民要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切忌贪凉。”李俊提醒,尽量避免吃油腻的食物,应该多吃新鲜的蔬菜、瓜果,及时补充水分,要喝温开水,不要喝冰水。而吃西瓜、喝绿豆汤只能起到辅助降暑的作用。

住:室内温度不低于26℃

夏季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们以迟睡早起为宜。李俊建议,晚上10时至11时就寝,早上5时半至6时半起床,午饭后半小时进行短时午睡,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由于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且把温度调到很低。对此,李俊建议:“空调温度低,导致室内外温差过大,容易患感冒、胃肠炎、肩周炎等。因此,夏季室内温度不宜低于26℃,适当关停空调,进行通风。”

行:外出打伞穿长衣长裤

夏季要做好“三防”,即室内防着凉,室外防晒、防中暑。李俊建议说:“如果有出行需要,应选好时间,中午尽量不出门,避开日光最毒辣的时候。外出时戴帽子、戴墨镜、打遮阳伞、穿长衣长裤。有条件的可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藿香正气水、人丹、风油精等。”对于防汛期间安置点的防暑,应该对空调进行及时的清洗和消毒,及时通风,空气循环非常重要。没有空调设施的安置点,高温时段应该在室内放置冰块,起到降温的作用。当然,要尽量进行自我调节,多注意休息也是必不可少的。

急救:中暑患者应迅速脱离高热环境

由于岗位的特殊性,户外工作者应该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疾控专家提醒,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当日发布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时间。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时,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 小时;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李俊建议,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用人单位应当对在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调整作业岗位。在中暑的紧急处理办法方面,李俊称,一旦发现中暑患者,要及时拨打120 电话,在等待救护车期间,应先让患者迅速脱离高热环境,移至阴凉通风处,用凉水擦拭皮肤或用冰袋敷其头部、颈部两侧、腋下等处进行物理降温。

唐俊秋 邱向峰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 记者夏丽霞 叶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