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医大四附院抗洪救灾医疗队的15天

©原创 2020-08-10 16:47

7月以来,受连日强降雨影响,安徽省内多地出现严重洪涝灾害,为确保一线防汛抗洪人员的身体健康安全,27日,安医大四附院闻“汛”而动,迅速组建抗洪救灾医疗队奔赴滁州。医疗队在繁忙的工作间隙,写下了工作笔记。(本文节选部分)

7月27日

到达滁州后与市卫健委及市疾控相关工作人员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了滁州市受灾情况、安置点介绍、医疗救治情况及卫生应急工作开展情况。

当天下午,医疗队来到南谯区珠龙学校安置点,查看了隔离室、食堂、住宿环境及厕所等。目前尚未发现传染病病例。个别村民手足皮肤接触洪水后出现皮肤瘙痒现象,医疗队给予外用药物对症处理并留下联系方式,提出注意慢性病人的管理和病情监测,同时继续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7月28日

医疗队先后来到古河镇街道医疗监测点、古河中学安置点,灾民家中及古河镇卫生院。古河镇街道医疗监测点疫情监测记录本配备齐全,基础药品保障到位,防疫工作开展规范有序,暂时未发现传染病病例。古河中学安置点所有受灾群众已于27日下午全部回到家中,但该安置点尚保留一间备用安置室。在部分受灾群众家中,医疗队详细询问大家的健康状况,并一一解答大家的健康问题。

7月31日

医疗队上午赶往潘村镇飞思卡尔希望小学,现场为安置点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当时接诊到一例全身肌肉萎缩中年患者及一例全身皮肤瘤样增生老年患者,建议其到神经内科及皮肤科就诊。

随后我们赶赴潘村镇中学安置点,到达后我们首先查看安置点医疗服务站,站内医护人员在岗,防疫工作常态开展。该处安置群众23户,计57人。同其他安置点一样,安置点内老年人较多,也有不少儿童,我们强调关注传染病防范的同时同样要加强儿童监护,杜绝意外伤害事件。随后我们实地走访群众的吃住情况,强调用水用电用气安全,食品加工中荤素分开、生熟分开,杜绝肠道传染病。在进行义诊服务后离开该安置点。

8月2日

医疗队赶到潘村中心小学安置点,这里一共安置转移群众57户,合计137人,安置点饮水卫生,膳食自理,一家一厨,卫生达标。安置点有医护留守,环境消杀灭菌及防疫登记工作顺畅。安置点老年人较多,我们随后进行现场义诊并发放部分药品。省疾控张宁主任对安置点群众强调了食品及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进行新冠防控宣教。

8月3日

在凤阳县黄湾乡中学安置点,医疗队提出如下建议:1.安置人员较多,要重点保障饮食卫生,杜绝食源性传染病。2.安置村民以老人及儿童为主,要做到每日巡视,确保用水用电安全。3.驻点医护人员要做好早晚巡视,发现发热或腹泻患者及时隔离治疗,必要时上级转诊。考虑到安置点老年人和儿童居多,适合开展义诊和健康宣教工作,与驻点相关领导沟通后安排8月4日上午在黄湾中学举行义诊。

8月5日

在凤阳县黄湾乡黄湾小学安置点,发现村民中腹泻人员偏多,但经过驻点医生对症治疗均控制。我们随后察看了食堂及厕所卫生情况,最后进入每一间宿舍走访每位村民并传达省里对大家的关心。我们在察看后对黄湾小学安置点提出如下建议:1.安置人员较多,厕所及宿舍地面卫生较差,需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及环境消杀工作。2.腹泻时有发生,食堂苍蝇较多,要认真做好防蚊蝇及防鼠工作,严格把控食品卫生安全关,杜绝肠道传染病发生。3.安置点人员相对密集,肠道及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时刻不能松懈。4.安置点仅对出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建议每天对在住人员进行2次体温测量并做好记录。5、含氯消毒液不能放在太阳能直射的地方,应该放置阴凉避光处储存。

8月6日

按照工作流程安排,专家组走访枣巷中学安置点,安置点临时医疗站工作人员在岗。通过与枣巷卫生院张怀超院长交流,我们得知这里原安置村民148人,均为备用泄洪区居民,家中并未进水,现在淮河凤阳段水位已经下降至警戒线以下,原转移安置群众已于8月5日离开安置点回家居住。随后在枣巷卫生院院长带领下我们一行七人参观了枣巷卫生院。卫生院设有体温检测点和预检分诊,但是没有近期体温检测和预检分诊记录,交谈中得知一旦发现发热患者即120转诊至县中医院。建议继续加强新冠肺炎的防控意识,做好转诊及登记工作。

下午专家组巡视整段枣巷镇淮河大坝,询问驻守大坝人员水位情况,了解驻守人员身体健康情况,传达了省里对抗洪一线人员的关心,随后赠送防蚊虫及皮肤止痒、消炎药品后离开。

8月9日

根据工作安排,考虑到全椒县是此次洪涝灾害中受灾最重地区,医疗队再次决定对全椒县的灾后防疫做检查督导。针对洪涝灾害后,人与蚊蝇鼠等接触的机会增多,增加了传染病传播流行风险。专家组给予指导做好防蝇防鼠灭蚊工作,预防肠道和虫媒传染病;此外,人在洪涝灾害中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绝望等不良情绪,严重的会引起心理疾病。任何灾难最终都会过去,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积极应对,重建家园。直到目前情况,经过周密防疫部署,暂未见灾后疫情发生。

8月10日

经过2周的工作,医疗队完成了所有安置点群众及抗洪抢险人员的医疗救治工作;并且对灾害相关疾病如消化道疾病、高温中暑、慢性病及急危重症等防治工作和血吸虫病流行区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完成了省卫健委工作计划,并确保洪灾之后无大疫。(付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