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居到宜居 合肥包河区高品质建设安置房筑牢民生“幸福巢”

©原创 2020-08-10 07:31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进入小区,视野开阔的休闲主广场,水景幕墙、欧式景观亭、休闲廊架等景观小品一应俱全;走进楼内,品牌灯具、铝合金门窗框架、安全玻璃等高档材料随处可见;放眼四周,联通主干道的两条支路以及配套的幼儿园、小学环绕小区。

“我们这是安置房,但外观颜值和配套一点不比同一地段的商品房小区差!”说这话的是合肥市包河区王大郢城中村改造安置一期项目(幸福苑)回迁户王成,“这都归功于大建设给我带来的福利啊!”

2006 年大建设至今十四载,包河区已建成复建点32 个,安置房约800 万平方米,实现回迁11.9 万人。今年,包河区安置房建设将加码升级,实施“334”工程,即计划交付330 万平方米、开工340万平方米、在建和展开前期工作400 万平方米。高品质安置房建设正牢牢托起包河百姓的安居梦,照亮包河群众的小康梦。

品质为要:安置房建成“安居房”

安置房建设品质不低于中等商品房品质标准,这已成为近年来包河区安置房品质建设的一条基本准则,幸福苑小区不是个例。

“学校、邻里中心离这里有多远?”“外墙漆、门窗用的什么材质?”今年6月初,包河区相关负责人在调研安置房建时,详细了解了安置房项目周边片区绿化、交通、教育等社区功能配套情况,并深入样板间,查看房屋质量和结构,“安置房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百姓期盼、社会关注度高,务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用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效回应百姓关切,确保老百姓住上安全舒适的新居。”

“征迁启动时,老百姓那充满期待的眼神令人难忘。”包河区征收办主任徐本春感慨地说,“作为包河区的安置房建设者,我们背负着全区百万人的希望,努力将其打造成安置群众的‘幸福家园’。”

从大建设大幕拉开之日起,包河区高度重视安置房工程建设品质和效率,坚持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施工建设、高效率回迁安置,采用拆迁同步和代建模式,大大缩短安置周期。随着龙川雅居、王大郢幸福苑等一批高品质回迁安置房的交付使用,不断提升安置房品质,提升回迁群众的幸福感。

“老百姓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我们理应拿出好的地段,高标准建设安置房,让群众充分享受发展红利和成果。”包河区住建局城改办主任崔军说。“既要征迁速度,更要群众满意度。”在他看来,包河区征迁改造数量、面积、人口合肥第一,这背后是全体征迁工作者日夜兼程的辛苦付出,更是将心比心、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出发点的真情写照。

创新为魂:不断探索家园“征建管”新模式

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房子始终倾注着人们的无限希冀与憧憬,安置房更是承载着老百姓的安居梦和小康梦。

2013 年,合肥首个“大板楼”太湖新村项目启动征迁改造,三个月便完成了1073 户、3000 多居民的全部征迁,创造了合肥征迁史上的奇迹。芜湖路街道举街而为,抽调百余人力驻点服务,甚至邀请律师团驻点征迁现场,帮助解决房屋产权等纠纷。“大板楼”的和谐征迁,成为合肥市棚户区改造的一个典范,并在全市老旧小区改造中推广。

房子拆得快,更要建得好。包河区创新拆迁理念和机制,在“拆、建、算、安、管”的每一个环节积极探索,创造了独特的“包河经验”。2015 年,在望湖街道棚户区拆迁改造中,安置房项目建设还启动了“私人定制”模式,居民不仅可以全程参与小区的选址、规划、户型设计和工程质量监督,还有选择权和建议权。

2017 年,淝河片区启动综合改造,实行“整片征迁、分区推进”的模式,是合肥市大建设领域的一次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既保障片区改造进度,也保护群众生活不受影响。目前,淝河片区综合改造全面实现“整片区征迁”向“高水平建管”的转移。“淝河镇采用拆建同步和代建模式,大大缩短安置周期。”包河区委常委方明桂告诉记者,淝河片区仁和佳园三期、民康葛大店花园三期、淝河人家B 地块、川海花园4个复建点项目将于年内交付,并确保京华世家二期、关镇复建点、黄镇复建点等项目今年全面开建。

民生为本:包河三年后基本告别城中村

安置房建设是全区最大的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也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工程。近年来,包河区全区上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规模和投入,全面实施城中村、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建设,这是落实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面实施民生工程,提升城市品质,让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举措。

数据显示,自2006 年合肥启动“大建设”开始,包河区累计完成房屋征迁量2360 万平方米,涉及被征迁群众约24 万人,拆迁人口占全区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先后实施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项目48个,征迁面积全市领先。

为早日让征迁群众安居乐业,真正落实“民生实事提效”行动计划,2020年,包河区安置房建设计划实施的“334工程”共涉及45个安置房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81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约340亿元,初步测算可安置人口约13.23万人。

“三年后,包河区基本告别城中村。”方明桂介绍,目前包河区剩下的城中村还有300 多万平米的改造任务,将用3年时间基本征迁完毕。未来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包河将跃然于世人面前。

李多庆  包育晓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刘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