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2020|今年高考作文到底在考啥 来看名师名作家在线分析

©原创 2020-07-09 07:44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每年高考,语文作文题都会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引发众多讨论。今年,本报融媒体开通视频直播创新高考作文解析呈现方式,邀请到我省知名作家闫红、合肥八中语文高级老师唐素文和合肥一中语文高级教师谢长雷组成“锵锵三人行”小组,对今年高考语文科目安徽考生使用的全国I卷作文题进行解析。名师、名作家均认为,要想在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在审题和写作方面得下足功夫。

谈题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面对“发言稿”类型的作文题,合肥一中语文高级教师谢长雷认为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按照去年的思维逻辑,我们认为作文题应该从德智体美劳方面采集。而这次却是涉及到了非常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一个故事,让学生对角色进行分析,属于意料之外。”谢长雷表示,此次作文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角色个性放大和把握的能力,比较独特并且具有较为鲜明的理论任务驱动感,“但学生在惊诧的同时,还是能从容应对的。因为整个题材即使没有太多课外文化的借鉴,也可以从课内的学习当中吸纳足够的知识去支撑破解题目的一面。”

本报邀请闫红(左一)、唐素文(左二)、谢长雷(左三)在线解析今年高考作文题。

合肥八中语文高级教师唐素文认为作文题在情理之中。“这几年作文一直在强化应用写作,早在2015 年已经开始强化写书信的形式,去年涉及到演讲稿,从写作要求上和考生们复习是能吻合上的。”唐素文表示,此次作文写作材料确实角度新颖。“从过去几年的作文类型题目的选材和作文的选材看,还没有这样的完整地通过一个题目去呈现出国家的文化自信。”唐素文表示,今年的题目就是引导着学生去品味历史,以古代的人来观照现实,然后彰显一种文化自信。

谈审题:必须看清材料要求

我省知名作家闫红在现场谈到,看到题目第一个想到的是从“信任能够减少耗损”的角度去写作,“因为互相信任,使得猜忌被打败。比如现在的快递业,就是在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发展。”闫红表示,写高考作文和自己平时的写作不同,必须要认真审题,“每个字都要看清楚,尤其是材料项目的要求。”作家在日常写作上更在于思维的发散,这跟高考作文的要求大相径庭,考生还是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写作。

对于该观点,谢长雷表示赞同,他认为考生在考试时尽量不要从人物关系的角度去写作。“作为一个任务驱动型的作文,考生必须要做到完成任务。因为题目已经告诉你选一个你感触最深的人物,就要从某个人物上入手。”谢长雷表示,此类给定材料的作文题,更能防止考生从其他事先准备的文章移花接木写上去。“此前有些考试可以事先准备几篇文章,围绕作文几大主题,然后从材料里面随便转一个角度,就可以把它移花接木写上去。但是现在这么做肯定是得不到高分的。”

谈写作:思辨思维贯穿文章

如何能在此类作文中拿到高分呢?唐素文表示,对于考生来说,首先语言要简明扼要、观点明确、层次结构清晰;其次在整个写作过程中,观点不能一边倒。

“观点不能跑得太远,适当收回来,有这种操控能力的文章一定能拿到高分。”唐素文表示,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来看,作文要求完成了从“有味道”转到“有用和有趣的表达”。

唐素文在交流中谈到,学生们实际掌握的材料是有限的,真不知道这段历史也不能在写这篇作文时“举手投降”。“根据材料就事论事,真的‘无米’的话,也还是要去‘烧饭’的,从作文材料里面找到你的观点。”唐素文提醒,考生们很容易忽视写作要求,整个过程太过偏离发言稿,“考生可以在写作时把分论点放在前面,但是别忘了在段落结尾的时候,还得回到发言稿的内容。”

谈到拿高分,谢长雷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首先作文要表现出文化底蕴,“要有文化沉淀,要有对文化的理解。对于人物的精神理解是有层级的,这种层级感,某种程度上也会拉开考生之间得分的距离。”此外,谢长雷认为,优秀作文要有较强的语言建构功底,并且整个行文思维要非常清晰而严谨,“能够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甚至矛盾的思辨思维看问题,使得整个文章给人感觉论证非常严密。”

谢长雷提出,未来学生们还是要围绕语文的4 大核心素养好好练习,要继续加大文化积累,要进一步推进思维的净化和提升,“不能一根筋,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还要注意语境的建构。”谢长雷表示,语言的建构能力其实就是对材料的裁剪能力,有的同学能把材料非常精准地镶嵌进去,能够起到非常好的引领和带动效应,然后再拓展,两者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最终达到对一个分论点突破效应,“如果每一个分论点都突破了,就足够支撑起任务的完成,拿到高分不在话下。”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徐琪琪/文   薛重廉/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