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12月21日,蚌埠市举行“中国(蚌埠)12·21防止白色污染·推广生物基可降解新材料制品日活动”暨“中国(蚌埠)生物基可降解新材料制品交易网”上线活动。
近年来,蚌埠市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培育壮大生物基新材料产业,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丰原生物产业基地年产5000吨乳酸、3000吨聚乳酸产业化示范线试车投产成功,首批聚乳酸产品在蚌埠正式下线,标志着我国第一条从葡萄糖发酵开始的聚乳酸全产业链生产线从此诞生。这不仅意味着我国聚乳酸全产业链生产技术的重大突破,也为“后石油时代”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和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了解,聚乳酸全产业链生产技术创造性地从玉米、木薯、废弃农作物秸秆等生物材料中提取乳酸,生产聚乳酸,产生聚乳酸纤维,然后纺纱成锭、聚塑成型、制造成品。其制成的“秸秆包装袋”可降解、无污染,可以代替传统塑料袋;纺成的“玉米布料”无毒、抑菌、抗螨、阻燃;制造的“玉米塑料制品”绿色、环保、安全。这项技术的成熟不仅为棉花纺织、石油化纤纺织、塑料日用品等行业跨越式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也为解决“白色污染”难题提供了“蚌埠方案”。
当日,“中国(蚌埠)生物基可降解新材料制品交易网”也正式上线。
李凡星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