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奇妙夜
2018年12月21日晚,新安小记者来到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参加“夜游博物馆采风”活动。
“夜游博物馆”不禁让我想起了《博物馆奇妙夜》这部电影。电影中,当太阳最后的光芒消失在地平线上,博物馆里的标本和模型们都活了过来,如同被施了魔法般围绕在赖瑞身边:暴王龙和匈奴王破坏了大理石走廊,而雄狮和猴子则在陈列柜中漫步……今晚我们会遇到些什么呢?我期待着恐龙能复活,与我们一同玩耍。
本次采风活动分为六个环节:看4D电影《巨龙世界》、参观博物馆、修复三叶虫化石、拼霸王龙模型、夜宿博物馆和制作地层三明治早餐。
恐龙王国。《巨龙世界》
《巨龙世界》讲述了黄山巨龙兄弟俩的成长故事。弟弟身体虚弱并且有点调皮,他们为了找寻恐龙家园,经历了重重困难。有一次弟弟看到鲜艳的蘑菇,虽然哥哥提醒了鲜艳的蘑菇通常都是毒蘑菇,但好奇的弟弟还是吃了一口蘑菇,结果产生了严重的幻觉,之后兄弟俩大吵了一架,分道扬镳了。可哥哥没有离弃弟弟,默默跟在弟弟身后,在弟弟要被吃掉的时候,冲上去保护了弟弟。最终他们终于找到了恐龙乐园。(何刘)
参观博物馆。
参观博物馆
在讲解员引导下,我们参观了安徽地质博物馆二楼和三楼的许多原始生物化石和模型:恐龙骨头化石、恐龙蛋的分布、九架恐龙骨架模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剑龙和梁龙。
剑齿龙的模样威猛高大,洁白锋利的牙齿让人恐惧,两只发达的后腿又长又粗,同时它是顶级的猎手。梁龙是十分温顺的食草动物,它的脖子有三层楼高,大概有九米,可以旋转360度打结,能吃到大树上鲜嫩的树叶,这真是一个奇观!(徐锦辉)
修复三叶虫化石。
修复三叶虫化石
三叶虫化石是约1.45亿年前的生物,死后被沙土埋住,在地底发生了石化反应,也就是皮和肉脱落,只剩下骨头了。形成化石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埋得好,二是时间刚刚好。
老师发给我们几样工具,分别是:护目镜、气吹、手捻、放大镜。老师说:“把自己的手放在放大镜下面,可以看到自己的指纹。”我一看,是真的呢!老师接着说:“第一步,用气吹把灰吹掉,第二步用手捻把里面的沙土弄掉。”我使劲吹去上面的灰尘,小心翼翼地用手捻除里面的灰,刷了一会儿后,就把这块石头刷得闪闪发亮,不过,我差点刮到自己的手,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要小心,不能三心二意。
在我的不懈努力下,三叶草化石终于现出真身啦!(张江天成)
拼霸王龙模型
霸王龙于白垩纪末期生存于地球,学名雷克斯暴龙,人们俗称霸王龙。今天,我们要用3D打印的零件拼霸王龙模型。
首先,把零件放在与零件颜色不同的彩纸垫上。我先拼霸王龙的头部:要把2个头部零件拼接到“山”字零件上。哎呀,怎么这么难拼接呢?不行,我用力,用力,再用力。“咔”,终于连接上了。接着拼接霸王龙的身体,脖子连接好后,将肋骨一根一根连接。我一兴奋,手快拼错了。没关系,再来一次,我终于将身体部分拼接成功。将霸王龙的前臂拼接上后,便开始连接腰部和腿部。拼接尾巴啦,我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一个一个零件拼接……错了,是从大到小,这次我专心致志,终于拼接好。最后,把头部、身体和尾部拼接到一起。一个完整的霸王龙模型展现在眼前啦!(王铭熙)
地层三明治
如果给未经破坏的地层,做一个垂直剖面,我们可以看到一层一层的沉积岩和一层一层不同的“馅料”,让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质年代的环境和不同时期霸主的味道。
地层三明治是我们自己动手的早餐哦!我先放上一片切片面包,这是位于最下的地层;在切片面包上放一些“好多鱼”,它们是生活在5-6亿年前寒武纪时代的海洋三叶虫化石;然后放上一层火腿片,它是距今6500万年-2.5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的恐龙化石;接着挤上一些“岩浆”番茄酱;这些都做好了,最后放上一片切片面包,它就是我们踩着的大地。一个“地层三明治”做好了,从侧面看一层一层的,是不是很像地层剖面呢!
地层三明治很美味,制作很简单,平时小朋友在家里也可以做哦!(王徐熠)
2018年12月21日的夜晚是属于新安小记者的。我们在博物馆的恐龙展区宿营扎寨,促膝交谈,兴奋得久久难以入睡。我们看着三层楼高的恐龙骨骼模型,多么希望它能复活!在这个特别的夜晚。我们演绎了一部属于自己的难忘的《博物馆奇妙夜》。
合肥市安居苑小学四(5)班 何刘 徐锦辉 张江天成 王铭熙
合肥市颐和佳苑小学四(1)班 王徐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