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红土地上看今朝】城市“心病”有“良方” 昔日垃圾场“化茧成蝶”

©原创 2022-08-15 22:56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8月15日,“纪念‘三个95周年’红土地上看今朝”网络媒体江西行采访团走进了南昌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这里曾因异味、蚊蝇等问题,一度困扰着周边生活的居民,成了城市的“心病”。如今,“药”到“病”除,这里一改往日的脏乱差形象,以环保、绿色的崭新面貌实现了“化茧成蝶”。

据介绍,南昌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前身为麦园生活垃圾填埋场,作为南昌唯一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场所,由于传统卫生填埋方式的局限性、后端设施处理能力不足,填埋场异味扰民和渗滤液溢流日益成为最突出的环保问题。针对该问题,南昌市累计投入20多亿元,建设垃圾焚烧发电、渗滤液浓缩液、餐厨处置等重点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异味扰民和渗滤液外溢问题。

为解决传统卫生填埋方式的局限性、后端设施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园区对垃圾的处理从传统的填埋到如今的清洁焚烧,实现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通过清洁焚烧,设计每日处理生活垃圾3000吨,每年可发电3.6亿度,约占南昌市生活垃圾的70%,有效解决全市大部分垃圾填埋处置问题,实现了南昌市原生垃圾“零填埋”。

同时,产业园充分利用填埋区的光照资源,进行光伏发电项目,预计每年可节约煤耗15574.1t减少粉尘量13491t;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量42590.63t;减少SO2排放量1487.97t;减少NOX排放量743.98t。产业园将垃圾填埋库区的封场利用和光伏发电相结合,实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南昌打造低碳城市,实现“双碳”目标增添新的动能。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编辑 王翠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8月15日,“纪念‘三个95周年’红土地上看今朝”网络媒体江西行采访团走进了南昌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这里曾因异味、蚊蝇等问题,一度困扰着周边生活的居民,成了城市的“心病”。如今,“药”到“病”除,这里一改往日的脏乱差形象,以环保、绿色的崭新面貌实现了“化茧成蝶”。

据介绍,南昌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前身为麦园生活垃圾填埋场,作为南昌唯一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场所,由于传统卫生填埋方式的局限性、后端设施处理能力不足,填埋场异味扰民和渗滤液溢流日益成为最突出的环保问题。针对该问题,南昌市累计投入20多亿元,建设垃圾焚烧发电、渗滤液浓缩液、餐厨处置等重点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异味扰民和渗滤液外溢问题。

为解决传统卫生填埋方式的局限性、后端设施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园区对垃圾的处理从传统的填埋到如今的清洁焚烧,实现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通过清洁焚烧,设计每日处理生活垃圾3000吨,每年可发电3.6亿度,约占南昌市生活垃圾的70%,有效解决全市大部分垃圾填埋处置问题,实现了南昌市原生垃圾“零填埋”。

同时,产业园充分利用填埋区的光照资源,进行光伏发电项目,预计每年可节约煤耗15574.1t减少粉尘量13491t;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量42590.63t;减少SO2排放量1487.97t;减少NOX排放量743.98t。产业园将垃圾填埋库区的封场利用和光伏发电相结合,实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南昌打造低碳城市,实现“双碳”目标增添新的动能。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编辑 王翠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