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人才总量超40万人!合肥经开区计划设立产业人才发展基金

©原创 2025-01-16 15:38

大皖新闻讯 1月16日,大皖新闻记者从合肥经开区2024年度人才发展大会了解到,截至2024年末,合肥经开区人才总量超40万人,新增大专以上学历参保人员超7万人。根据统计,合肥经开区“3+6”产业未来三年紧缺岗位总需求人数达1.8万人。

合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将计划设立经开区产业人才发展基金、探索“人才贷”“人才险”业务、高层次人才贡献“伯乐”积分体系、建立“皖籍”青年人才库等,逐步推出促进人才发展相关配套政策及具体举措。

2024年经开区高层次人才增速位于合肥第一

据悉,合肥经开区于2024年启动人才发展报告编制工作,为确保成果有效,对内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摸清家底,对外对标先发地区以及第三方平台人才大数据开展分析研究,首次引入人才大数据模型,实现人才需求趋势预测与分析,聘任3+6产业龙头企业人力资源主要负责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全程参与报告的编写及验收。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合肥经开区人才总量超40万人,新增大专以上学历参保人员超7万人。从业人员平均年龄为33.9岁,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21万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约10.6万人,其中毕业于国内双一流院校和海外院校人数达到1.3万人。

同时,高层次人才存量超6000人,2024年增速位于全市第一, R&D人员数量为4.4万人,均保持逐年稳步上升趋势;技能人才总量为6.5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16.2%,在全市处于领先位置,部分重点产业人才结构基本与先发优势地区看齐。

与武汉、西安、长沙等同一级别城市相比,该区技术人员及一线操作/服务人员薪酬在新一线城市具备较强竞争力,部分产业核心研发技术人才薪酬已与一线城市看齐。

2024年流入人才中,超六成为本科及以上学历

通过此次“摸底性”调研发现,近年来合肥经开区人才工作呈现出几大突出特征。首先是“3+6”产业规划布局成果显著,人才聚集效应形成。该区“3+6”产业从业人员约17.7万人,占该区总就业人数的43.9%,人才需求占该区人才总需求的60.9%,2024年投向“3+6”产业的简历占比达54.4%。

其次是人才结构高学历特点突出,技术研发驱动特色鲜明。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了52.7%,整体学历水平略高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先发区域;每万人中R&D人员数量为1157人,R&D人员比重基本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持平,技能人才的占比连续三年持续增长,由2021年的4.8万人增长到6.5万人。

此外,该区人才需求技术化特征明显,2024年合肥经开区研发技术岗位占比由2021年的7.1%上升至12.0%,连续3年保持增长态势。高校毕业生占该区从业人员的比重由3.6%上升至4.4%。近3年经开区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的整体质量不断攀升,硕士学历总体占比由12.8%上升至23.9%。2024年流入人才中,超六成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平均年龄为30.3岁,35岁以下人才占比超过七成,外部(来源地非安徽)流入经开区就业人员中,来源多数集中在长三角经济发达城市。

未来三年紧缺岗位总需求人数1.8万人

此次报告也梳理了未来三年合肥经开区紧缺人才需求情况。根据统计,合肥经开区“3+6”产业紧缺急需岗位种类115个,其中技能人才岗位种类25个,未来三年紧缺岗位总需求人数分别为5673人、6045人、6409人。

未来三年合肥经开区人才工作总体目标——在未来三年中,从业人员总量保持年均5%左右的增速,力争人才总量突破50万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占比由当前的52.7%提升至60%,其中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比提升至8%左右。在多层次人才建设方面,力争将高层次人才数量由当前的6000人提升至8000人,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员数量达到1800人,职称人员占比提升至15%左右,技能人才占比提升至2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重基本与优势地区持平,达到30%左右。

据合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在人才服务方面后续还将逐步推出相关的配套政策及具体举措,如计划包括设立经开区产业人才发展基金、探索“人才贷”“人才险”业务、高层次人才贡献“伯乐”积分体系、建立“皖籍”青年人才库等在内的相关举措,进一步夯实产业人才基础,加快人才结构优化升级。在人才服务工作方面,通过人才服务产品化、场景化建设,完善服务体系等具体举措,提升人才服务的质量与温度,打造优质人才生态环境。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实习生 顾希文

编辑 王翠

大皖新闻讯 1月16日,大皖新闻记者从合肥经开区2024年度人才发展大会了解到,截至2024年末,合肥经开区人才总量超40万人,新增大专以上学历参保人员超7万人。根据统计,合肥经开区“3+6”产业未来三年紧缺岗位总需求人数达1.8万人。

合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将计划设立经开区产业人才发展基金、探索“人才贷”“人才险”业务、高层次人才贡献“伯乐”积分体系、建立“皖籍”青年人才库等,逐步推出促进人才发展相关配套政策及具体举措。

2024年经开区高层次人才增速位于合肥第一

据悉,合肥经开区于2024年启动人才发展报告编制工作,为确保成果有效,对内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摸清家底,对外对标先发地区以及第三方平台人才大数据开展分析研究,首次引入人才大数据模型,实现人才需求趋势预测与分析,聘任3+6产业龙头企业人力资源主要负责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全程参与报告的编写及验收。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合肥经开区人才总量超40万人,新增大专以上学历参保人员超7万人。从业人员平均年龄为33.9岁,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21万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约10.6万人,其中毕业于国内双一流院校和海外院校人数达到1.3万人。

同时,高层次人才存量超6000人,2024年增速位于全市第一, R&D人员数量为4.4万人,均保持逐年稳步上升趋势;技能人才总量为6.5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16.2%,在全市处于领先位置,部分重点产业人才结构基本与先发优势地区看齐。

与武汉、西安、长沙等同一级别城市相比,该区技术人员及一线操作/服务人员薪酬在新一线城市具备较强竞争力,部分产业核心研发技术人才薪酬已与一线城市看齐。

2024年流入人才中,超六成为本科及以上学历

通过此次“摸底性”调研发现,近年来合肥经开区人才工作呈现出几大突出特征。首先是“3+6”产业规划布局成果显著,人才聚集效应形成。该区“3+6”产业从业人员约17.7万人,占该区总就业人数的43.9%,人才需求占该区人才总需求的60.9%,2024年投向“3+6”产业的简历占比达54.4%。

其次是人才结构高学历特点突出,技术研发驱动特色鲜明。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了52.7%,整体学历水平略高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先发区域;每万人中R&D人员数量为1157人,R&D人员比重基本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持平,技能人才的占比连续三年持续增长,由2021年的4.8万人增长到6.5万人。

此外,该区人才需求技术化特征明显,2024年合肥经开区研发技术岗位占比由2021年的7.1%上升至12.0%,连续3年保持增长态势。高校毕业生占该区从业人员的比重由3.6%上升至4.4%。近3年经开区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的整体质量不断攀升,硕士学历总体占比由12.8%上升至23.9%。2024年流入人才中,超六成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平均年龄为30.3岁,35岁以下人才占比超过七成,外部(来源地非安徽)流入经开区就业人员中,来源多数集中在长三角经济发达城市。

未来三年紧缺岗位总需求人数1.8万人

此次报告也梳理了未来三年合肥经开区紧缺人才需求情况。根据统计,合肥经开区“3+6”产业紧缺急需岗位种类115个,其中技能人才岗位种类25个,未来三年紧缺岗位总需求人数分别为5673人、6045人、6409人。

未来三年合肥经开区人才工作总体目标——在未来三年中,从业人员总量保持年均5%左右的增速,力争人才总量突破50万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占比由当前的52.7%提升至60%,其中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比提升至8%左右。在多层次人才建设方面,力争将高层次人才数量由当前的6000人提升至8000人,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员数量达到1800人,职称人员占比提升至15%左右,技能人才占比提升至2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重基本与优势地区持平,达到30%左右。

据合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在人才服务方面后续还将逐步推出相关的配套政策及具体举措,如计划包括设立经开区产业人才发展基金、探索“人才贷”“人才险”业务、高层次人才贡献“伯乐”积分体系、建立“皖籍”青年人才库等在内的相关举措,进一步夯实产业人才基础,加快人才结构优化升级。在人才服务工作方面,通过人才服务产品化、场景化建设,完善服务体系等具体举措,提升人才服务的质量与温度,打造优质人才生态环境。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实习生 顾希文

编辑 王翠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