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2024年,周静红迎来了自己教学生涯的第31年。周静红1993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校,后进入合肥市和平小学工作至今,31年来不断探索教学方式改革,她认为自己从来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老师。9月8日,大皖新闻记者和周静红进行了一场深入对话,倾听她讲述作为一名中师毕业生进入和平小学31年的教育故事。
和平小学语文老师周静红。
“硬着头皮”教语文,不断训练不足之处
“我们当时觉得上师范挺好,住校,国家政策有照顾,学费少,还有餐补。”谈到当时的志愿填报,周静红说当时自己成绩还不错,达到了重点高中的分数线,当时母亲觉得师范学校毕业工作稳定,所以最后填报了合肥师范学校。
“师范三年,最大的感触是天天关在学校里没玩好,我的美术老师汪友农老师挺喜欢我,快毕业时问我为什么不考大专班,我不好意思回答,其实就是觉得上学不好玩。”于是,不满19岁的周静红毕业后选择工作,被分配在了和平小学教语文。
周静红向记者介绍,当时他们上师范学校,是全学科教育。“什么都学,学校需要我们教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当时让我教语文,但我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优势,上学时候数理化更好一些。”
周静红参加青年教师四项基本功比赛。
因为学校需要,周静红就算是“硬着头皮”也要上,从此开启了她的语文教学生涯。周静红回忆,自己当时普通话不是非常好,字写得也一般,这些后面都经过了无数练习,才训练出来。周静红称自己教语文唯一的优势是喜欢看书,于是写作也还不错。“我就发挥自己的优势,刚好在这方面有一些长处。”
年轻老师迅速成长,将众多荣誉收入囊中
周静红还记得,刚上班第二年,因为一次区级公开课上得一塌糊涂,觉得很丢脸。“和我搭班的数学老师是个老教师,叫张佩珍,她耐心地帮助我查找原因,管理班级,教我方法。后来,我又在校内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展示。”
至今,周静红想起这件事仍然觉得温暖。“一个曾经可能谈不上合格的年轻老师,在自己的努力和大家的帮助下,她是可以不断成长的。”
周静红和学生的合影。
“虽然我不优秀,但我也是有优点的。上学时喜爱读书,上班后喜欢孩子。”周静红说,她当上了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虽然磕磕绊绊,但还是迅速地成长起来。谈及原因,周静红说自己能够理解孩子,特别是后进生,做思想工作比较成功。
另外,刚毕业的周静红也年轻,喜欢带孩子们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所以孩子们比较喜欢她。俗话说,亲其师,信其言,学生们听老师的话,周静红的工作也越来越顺利。
2001年,周静红的班级被评为合肥市红旗中队。 2003年,周静红评上了小学高级教师,在当时是小学职称界的天花板了。2005年,她又被评为合肥市优秀辅导员。
“照正常情况来说,接下来我也应该躺平了,最多也就是兢兢业业,向着当一个认真负责的老教师这个目标迈进就可以了。”但周静红说,这只是她教育教学之路的一个起点。“可能,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老师。”
带学生办班级作文报,做不一样的事情
周静红是一个喜欢阅读,善于思考的老师。在看到别的老师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她也有灵感迸发。“要想带好班级,可能需要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于是一份班级作文报《朝花夕拾报》在周静红所带的班级诞生了。
图为《朝花夕拾报》。
“从2006年到现在,跨越十几年,我们的报纸是周报,一周一期。不仅在教学时间内出版,寒假和暑假仍然坚持出版寒假专刊和暑假专刊。”周静红认为,做喜欢做和愿意做的事,全心地投入,付出再多都是快乐,都是心安,办报于她而言就是如此。
当然,周静红的创新之举也并非可以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和支持。“为了给孩子们增加写作素材,我每年都会带着孩子们搞‘迎元旦 抛鸡蛋’比赛,把包装好的鸡蛋从看台高处扔下来,没有破碎的就是胜利者。活动动手又动脑,又能烘托元旦的气氛。”周静红却听到了家长质疑的声音。
“不理解的人毕竟是少数,不能因为极少数人的不理解,就认为不值得,就放弃做正确的事情。”周静红坚持带着孩子办报纸、做活动、阅读课外书等,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和眼界。
在办报过程中,周静红越来越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所以从上届学生开始,我有计划地落实何炳章先生提出的每生每日阅读,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以贯之推行了6年,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坚持学习和探索,一次次迸发工作热情
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周静红带着他们每日诵读经典古诗文、现代诗歌;鼓励孩子精读好书,学会批注;每周在班级举办一次“书市”,让大家交流图书……但是,周静红的心里总感觉在这两个教学特色习作和课外阅读下缺少一块坚固的基石。
周静红意识到,每天要面对的语文基础阵地——家常课是多么需要改革。她说,如果不改变平时语文课堂中零碎、拖沓、低效的现状, “勇于探索”可能就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上加霜。
后来,周静红的偶像——管建刚老师给了她启发。周静红关注到管建刚老师正在进行的“习课堂”改革实验,便向他请教学习,就这样从本届学生一年级开始,在班级里展开了“习课堂”实验改革。
周静红老师在班级开展“习课堂”实验改革。
任何一样教学改革都是不容易的。习课堂要求语文老师要管住嘴,迈开腿,让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上的学习者,扎扎实实地“习”起来。周静红手机里写下很多习课堂备忘录,还写了《“习”出能力和兴趣》《警告牌,用起来;合理惩戒,我能行!》《老教师为什么不建议家长给孩子刷题?》等相关文章。
今年的周静红已经50岁,她仍然在工作中不断探索进步,一次次迸发工作热情,迎来了自己教育人生的一次又一次蜕变。究其原因,周静红说教师也要不断更新学习,一方面是专业知识的更新,另一方面需要多和孩子们沟通,理解他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大皖新闻记者 汪艳(受访者供图)
编辑 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