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2023年10月17日,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印尼迈入高铁时代,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作为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落地的“第一单”,雅万高铁如同一条钢铁巨龙横亘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和旅游名城万隆之间。1800多个日夜奋斗,27.55公里的施工任务,中铁四局雅万高铁项目部41人的青年突击队,将汗水洒在雅万高铁的新增里程间,在赤道边缘坚守理想,绽放青春的绚丽之花。
雅万高铁万隆段箱梁架设施工现场航拍图。
近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决定,授予王传超等30名同志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授予中铁四局雅万高铁项目部青年突击队等20个青年集体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的背后,中铁四局雅万高铁项目部青年突击队付出了哪些不为人知的努力,获得哪些突破性成果?连日来,大皖新闻记者进行采访。
突击队41人参与建设,中国高铁亮相海外
中铁四局雅万高铁项目部青年突击队成立于2018年6月,团队共有队员41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约为66%,参与建设雅万高铁正线全长27.55公里的施工任务,包括桥梁、德卡鲁尔动车站及动车所,以及箱梁预制和架设任务。
钮彦鑫就是青年突击队的一员,是中铁四局雅万高铁项目二分部副经理,最初作为工程部技术员投入项目建设,当时年仅26岁。从承担线下桥梁技术施工一直到公共设施迁改和全线设计优化工作,钮彦鑫几乎全程在雅万高铁建设中发光发热。
康晓睿是雅万高铁一分部工程部副部长,也是项目部最年轻的工程技术人员。2019年,在结束中铁国际工程班的课程后,康晓睿坚定地将雅万高铁项目作为自己的第一工作意向。回想起自己的选择,“初生牛犊不怕虎”是康晓睿给自己的评价,他想着要用自己得专业知识在一带一路建设征程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康晓睿在连接仪器。
记者了解到,面对特有的施工环境,青年突击队创新改良适应于本工程特点的工装工法和技术。康晓睿介绍,在雅万高铁施工桥面系期间,他参与设计的一体化A墙模板,有效解决了变截面形式的A墙模板问题。由于变截面形式的A墙类型比较多,截面变化形式多,而一体化A墙模板则统一了截面形式,可以自由拆分、组合使用,极大节约了模板采购及制作成本。
针对桥梁钻孔桩任务重、钢筋加工量大的特点,青年突击队又积极利用国内先进的钢筋笼滚焊机实现了钢筋笼标准化生产工艺的输出和应用,同时引进中国标准建设标准化程度高的混凝土拌合站及配套试验室,实现了混凝土生产质量的高标准控制。
钮彦鑫(左)在德卡鲁尔车站指导现场施工。
“在国外建高铁并非易事,需要克服没有在建项目和资源的困难,还要逐步熟悉当地风土人情、气候环境,克服语言沟通障碍等。”钮彦鑫说,回顾过去这几年,他们就是克服一个接一个的困难,逐步适应工作节奏和难度,完成了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落地的“第一单”。2023年10月17日,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印尼迈入高铁时代。自开通以来,雅万高铁累计发送旅客超过234万人次。
技术创新攻关克难,让中国标准落地生根
印尼地处太平洋地震带,有着多达4500座火山,每年发生大小地震数千次。如何提高雅万高铁抗震能力?国内几乎没有经验可循,青年突击队只能经过反复测算,建立BIM模型,根据沿线地震峰值,定做121种不同类型的减震支座。
于百坤检查预应力张拉作业。
于百坤是中铁四局雅万高铁项目部万隆制梁场工程部副部长、青年突击队队员。他还记得在一次施工生产过程中遇到了地震,“当时我以为自己头晕了没站稳差点摔倒,而周围的印尼员工都跑到一旁的空地上,后来看到新闻才知道发生了地震。”
在地震带上建设高铁,国内还没有这样的施工经验。“刚去项目的时候,面对可能爆发的火山和频繁发生的地震,我们更多思考的是如何攻克技术难关,顺利推进项目建设。” 于百坤介绍,根据不同墩高、不同场地类别、不同桥梁纵坡等情况,他们定做了121种不同类型的支座,极大提高了雅万高铁的抗震能力。
除了地震频发,火山灰沉积软土也给项目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青年突击队通过研发《结构性软土扰动式插打塑料排水板施工方法》,创新了软基处理工法和工装设备,解决了地质问题。聚焦制梁台座养护质量、软土地基施工质量等技术难题,青年突击队创新开展梁端腹板折叠式养护工装技术创新等技术攻关,大大改进了安全质量和施工效率。
雅万高铁全线共有3座梁场,青年突击队参与建设了全线规模最大、箱梁预制架设榀数最多、标准化程度最高的万隆制梁场,也是中国高铁首座海外“智慧梁场”。2018年,工作满一年的于百坤主动申请前往印尼参建雅万高铁加入青年突击队。加入突击队后,于百坤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为4号梁场搭建信息化控制系统。
没有经验可循,于百坤和同事们只能边学边干,在企业现有信息化系统基础上,结合项目实际需求,通过可视化系统、计划管理预警系统、智能张拉压浆系统、3D作业指导书等八大系统对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全方位进行信息化管控,一块屏幕就能完成箱梁机械远程自动作业。
发挥传帮带作用,“手把手”教出 “印尼徒弟”
第一次出国,第一项任务,不同的气候环境、语言文化以及施工条件所带来的挑战远比康晓睿预期的要更加严峻,“高温、暴雨、蚊虫……这些反而是最容易适应的。” 康晓睿说,他刚进项目被分配到桥梁结构施工和工程测量方面的工作,从“学徒”到“师傅”,康晓睿用了10天时间就完成了身份的转变,不仅脱离了技术主管的指导,还带着当地的技术人员开始施工。由于技术、设备上的差异,康晓睿还得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手把手”教出一批批“印尼徒弟”。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在全力参与建设雅万高铁之外,青年突击队还积极推动属地化管理,采取“导师带徒”传帮带的方式,帮扶印尼组建一支自己的高铁建设员工队伍,开设了包括技术、设备操作等多类型培训班300余次,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20余种,累计帮助6000余名当地工人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据介绍,青年突击队参与建设的德卡鲁尔车站作为雅万高铁全线四个车站中唯一一个由中方企业施工建造的车站,相比于印尼既有铁路车站,德卡鲁尔车站外造型设计融合了印尼“海洋型国家”属性,采用“曲水流觞”波浪形设计理念,使建成后的车站既有现代化高铁站的科技感,又处处体现出印尼本土文化特色,成为印尼当地民众心中当之无愧的地标性建筑。
钮彦鑫在线下工程协调地方村民允许施工进场。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青年突击队还结合当地路网规划,对每一条当地路网进行合理优化,为村庄修缮便民道路,既完善了当地路网便民出行,又为居民在施工现场附近开展商业活动提供了便利。青年突击队员们还帮助当地居民打井取水,完善社区三通,为当地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更舒适和更和谐的社区氛围,得到了当地地方政府及民众的高度赞赏。
传承青年突击队精神,在新岗位发光发热
印尼地处热带,一年分雨季旱季,而到了雨季往往暴雨连绵,时不时地就来一阵雷暴雨。“如果我们在进行施工生产任务或者架梁任务的时候,遇到下暴雨也没有办法,只能在雨中继续把任务继续完成。”于百坤说。
提及印尼暴雨,于百坤印象深刻。他记得有一次在跨路架梁的时候,为了不影响交通,他们选择深夜进行架梁,有时架梁作业刚进行到一半忽然就下起暴雨,一眨眼的功夫便是浑身湿透,即使冷得整个人都在发抖、牙关打哆嗦,但在场的架梁人员、安全指挥人员没有一个人退缩,依然坚守岗位,这就是青年突击队精神。
于百坤检查锚具及夹片。
2023年10月,雅万高铁通车正式开通运营,看着自己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康晓睿既激动又有一丝遗憾,“作为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工程,能够参与其中我感到无比自豪,但遗憾没能亲自体验雅万高铁,以乘客的身份再走一遍这条两国合作共赢的‘幸福路’。”
这次,能够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荣誉,青年突击队成员们很激动。钮彦鑫说,“作为一名年轻人,能够参与印尼雅万高铁的建设,这是值得一辈子回味的荣耀。”未来,青年突击队的成员们将带着在雅万高铁建设过程中锤炼出的优秀品质、宝贵经验和奋斗精神,继续投入到新的岗位中去。
大皖新闻记者 孙召军 汪艳(受访者供图)
编辑 张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