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据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公众号4月30日消息,2024年一季度合肥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生产持续恢复,需求稳步改善,发展质效提升。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合肥市生产总值2772.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4.7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882.3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1835.1亿元,增长2.7%。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菜篮子”供应充足
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35亿元,同比增长3%。春耕春播平稳有序推进,蔬果产量稳步增长,“菜篮子”供应充足。蔬菜实现“三增”,收获面积、产量、亩产分别增长0.9%、1.8%和0.9%。草莓收获面积7.17万亩,增长3.3%;产量11.3万吨,增长3.2%。禽蛋、禽肉、水产品、牛奶产量分别增长0.5%、4%、4%和38%。
工业生产开局良好,先进制造业引领增长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较去年全年加快1.4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2.4%,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2.5%,同比提高7.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9%,占规上工业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3.1%提升到65.7%。电子信息、家用电器产业引领发展,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家用电器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6.7%和17.2%。亿元企业贡献突出,294户亿元企业增加值增长15.6%,快于全部规上工业3.6个百分点。新产品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8.8%,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屏、半导体分立器件产量分别增长11.8%、38.1%和1.3倍。
服务业稳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快速恢复
1-2月,全市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74.44亿元,同比增长13.9%,较去年全年加快4.4个百分点。新经济快速发展,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62.1%和28.7%。出行服务持续回暖,铁路、航空运输业营业收入增长15.9%和30.2%。商务需求明显增多,广告业、会议展览及相关服务业、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2.8%、55.5%和1.8倍。76户亿元企业实现营收241.58亿元,同比增长20.3%。
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智能消费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1.2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592.01亿元,增长2.5%。线上消费场景推动需求释放,消费商品迭代升级,智能产品消费升温。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32.07亿元,同比增长9.4%。从商品类值看,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2.6%和9.1%;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3.3%,占全市限上零售额的7.5%,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百亿项目支撑稳固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较去年全年加快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2.6%,占全部投资的34.6%,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百亿元以上投资项目投资额增长93.7%,占全市投资的20.6%,同比提高9.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6.1%,较去年同期加快40.4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1.8%,同比加快9.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继续恢复,投资额增长16.9%,占全市投资的50.3%,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812.6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进口257.2亿元,增长14.5%;出口555.4亿元,增长11.8%。全市机电产品出口446亿元,增长11.1%,占出口总额的80%。其中,笔记本电脑出口87.4亿元,增长18.4%;集成电路出口44.5亿元,增长31.4%;家用电器出口43.2亿元,增长34.6%。合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306列,其中,企业定制班列116列,同比增长22.1%。
财政收支平稳运行,要素保障有力有效
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8.7亿元,同比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8.1亿元,下降16.4%;其中,民生支出268.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4%。3月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28881.61亿元,同比增长6.7%;贷款余额29691.36亿元,增长16.6%。一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69.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6%,其中制造业用电量增长20.5%。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市场信心持续恢复
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43元,同比增长6.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40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85元,增长6.7%。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市场价格总体稳定,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截至3月末,全市实有经营主体171.23万户,同比增长9.5%。
总的来看,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态势,但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夯实筑牢,面临的挑战不容低估。下阶段,全市上下要坚定不移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奋勇争先、实干担当,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编辑 张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