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禁止擅自收购、加工、经营养殖河鲀活鱼!合肥将继续严查

©原创 2024-03-03 16:12

大皖新闻讯 为防范河鲀鱼及其制品食品安全风险,合肥市市场监管局近期正在开展河鲀鱼及其制品食品安全专项监管。3月3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合肥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排查农批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饮服务单位等,发现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问题5个,责令整改1户。下一步,合肥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加大监管和查处力度,严防河鲀鱼中毒事件的发生。

据悉,合肥市市场监管局印发《禁止违法销售、加工经营河鲀鱼类告知书》《关于开展河鲀鱼及其制品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开发区市场监管局采取发放“告知书”等方式,加强对辖区农批(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饮服务单位等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合规经营河鲀鱼要求,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严防河鲀鱼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全市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水产品销售主体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经营不符合规定的河鲀鱼及其制品,督促商场超市、农批(贸)市场开办者、水产品销售者、餐饮服务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把好市场准入关,严格落实进货查验记录与索证索票制度。

同时,对涉及有关违法经营河鲀鱼行为的投诉举报线索,接报后第一时间进行证据固定,提高快速响应能力,积极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排查农批市场4家次、农贸市场276家次、商场超市1052家次、餐饮服务单位2468家次,发现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问题5个,责令整改1户。

下一步,合肥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加大对擅自收购、加工、经营养殖河鲀活鱼,未经加工的河鲀整鱼及野生河鲀等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查处力度,严防河鲀鱼中毒事件的发生。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链接

河鲀和河豚有区别    

河鲀遇袭就会鼓起全身

我们常常讲,每年春天1月至2月是吃“河豚”的最好季节,此时的“河豚”处于产卵期,味道十分鲜美,营养价值也很高,但此时的“河豚”也是毒性最强的时候,吃之前还是先考虑一下生命安全,不要随便进食。

但你或许不知道,此处所说的“河豚”其实指的应该是“河鲀”。只不过现在大多数时候,我们还是习惯叫它“河豚”。

从生物分类学来看,河豚与河鲀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生物。首先,它们科属不同。河豚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鲸目、齿鲸亚目淡水豚总科哺乳动物总称。河鲀则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辐鳍鱼纲、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鱼类的总称;其次,它们的毒性也不同。河鲀脏器和血液均有剧毒,加工成美食时,如果处理不当而食用,轻者中毒,重者丧命。而主要生活在江河中的河豚,腹内脏器是无毒的,它们是哺乳动物中和人类最为亲近的一种动物。

如今人们之所以把河鲀都说成了河豚,或许是源于宋代苏东坡曾写下的“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等诗句,现代的汪曾祺也沿用此说,写下的“六十年来余一恨,不曾拼死吃河豚”。这个“河豚”指的正是那个会鼓起肚皮的有毒的河鲀。

的确,在古代人们对此是分不清的。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豚的意思本是“小豕也。从彖省,象形。从又持肉,以给祠祀”,也就是指小猪或者祭祀用的猪肉。这与现在的河鲀一点关系都没有。而“鲀”字最早出现的文字记录,应该是南朝梁国顾野王编撰的《玉篇》这部古代字典里,简单地记载了:“鲀,鱼名。”

所以,苏东坡说的“河豚”可能指的只是在水中捞起来的某种美食,是指春夏时节洄游到江河入海口的几种鱼类,至于是不是“河鲀”,也全凭后人猜测,也许并没有标准答案。 据羊城晚报 (浩源)

大皖新闻讯 为防范河鲀鱼及其制品食品安全风险,合肥市市场监管局近期正在开展河鲀鱼及其制品食品安全专项监管。3月3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合肥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排查农批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饮服务单位等,发现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问题5个,责令整改1户。下一步,合肥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加大监管和查处力度,严防河鲀鱼中毒事件的发生。

据悉,合肥市市场监管局印发《禁止违法销售、加工经营河鲀鱼类告知书》《关于开展河鲀鱼及其制品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开发区市场监管局采取发放“告知书”等方式,加强对辖区农批(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饮服务单位等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合规经营河鲀鱼要求,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严防河鲀鱼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全市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水产品销售主体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经营不符合规定的河鲀鱼及其制品,督促商场超市、农批(贸)市场开办者、水产品销售者、餐饮服务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把好市场准入关,严格落实进货查验记录与索证索票制度。

同时,对涉及有关违法经营河鲀鱼行为的投诉举报线索,接报后第一时间进行证据固定,提高快速响应能力,积极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排查农批市场4家次、农贸市场276家次、商场超市1052家次、餐饮服务单位2468家次,发现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问题5个,责令整改1户。

下一步,合肥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加大对擅自收购、加工、经营养殖河鲀活鱼,未经加工的河鲀整鱼及野生河鲀等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查处力度,严防河鲀鱼中毒事件的发生。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链接

河鲀和河豚有区别    

河鲀遇袭就会鼓起全身

我们常常讲,每年春天1月至2月是吃“河豚”的最好季节,此时的“河豚”处于产卵期,味道十分鲜美,营养价值也很高,但此时的“河豚”也是毒性最强的时候,吃之前还是先考虑一下生命安全,不要随便进食。

但你或许不知道,此处所说的“河豚”其实指的应该是“河鲀”。只不过现在大多数时候,我们还是习惯叫它“河豚”。

从生物分类学来看,河豚与河鲀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生物。首先,它们科属不同。河豚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鲸目、齿鲸亚目淡水豚总科哺乳动物总称。河鲀则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辐鳍鱼纲、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鱼类的总称;其次,它们的毒性也不同。河鲀脏器和血液均有剧毒,加工成美食时,如果处理不当而食用,轻者中毒,重者丧命。而主要生活在江河中的河豚,腹内脏器是无毒的,它们是哺乳动物中和人类最为亲近的一种动物。

如今人们之所以把河鲀都说成了河豚,或许是源于宋代苏东坡曾写下的“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等诗句,现代的汪曾祺也沿用此说,写下的“六十年来余一恨,不曾拼死吃河豚”。这个“河豚”指的正是那个会鼓起肚皮的有毒的河鲀。

的确,在古代人们对此是分不清的。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豚的意思本是“小豕也。从彖省,象形。从又持肉,以给祠祀”,也就是指小猪或者祭祀用的猪肉。这与现在的河鲀一点关系都没有。而“鲀”字最早出现的文字记录,应该是南朝梁国顾野王编撰的《玉篇》这部古代字典里,简单地记载了:“鲀,鱼名。”

所以,苏东坡说的“河豚”可能指的只是在水中捞起来的某种美食,是指春夏时节洄游到江河入海口的几种鱼类,至于是不是“河鲀”,也全凭后人猜测,也许并没有标准答案。 据羊城晚报 (浩源)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