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据相关部门统计:合肥市现有孤独症患者超过4000人,最大的已经30多岁,20%以上的监护人患有抑郁症倾向。合肥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期间,合肥市政协委员王文娜带来《关于合肥首个儿童疗愈慈善村项目建设的提案》,目前已得到十几位委员的支持,形成联合提案。
王文娜长期从事于公益事业,她和团队着力于探索16岁以下孤独症患儿的社区康复模式,但随着孩子们慢慢长大,他们的成长面临着就业和养护等瓶颈,需要重新规划,实现他们的社会价值。
“通常认为,孤独症患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重度的患者无法进入普通的学校就读、成年患者无法实现独立就业。家中也往往缺乏专业的引导,导致他们的成长问题严重,直接影响到家庭、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王文娜在接受大皖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王文娜参加合肥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小组讨论
王文娜在提案中建议,要先把处于困境中的家庭和孩子带到农村生活,安排专业的特教老师照顾和陪伴,通过“农疗”模式培养他们独自生存、生活的能力和社会性。帮助患儿父母搭建终身干预互助平台,让家长、社会、政府、爱心人士多方参与,分担家庭的重担。同时为家长们搭建梦想平台,开展技能培训课程,让他们有机会回到正常的工作当中,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跟孩子共同成长。
在患儿家庭入住村庄后,通过提高村里的人流量、知名度、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带动农副产业销售增长,以及非遗文化的保护等。未来,还可以为农创青年提供创业基地,链接资源,聚焦能量,活化乡村,吸引大学生返乡,形成新的大学生创业基地。
王文娜表示,打造合肥第一个困境儿童疗愈慈善村,争创全国性的社会组织照顾困境群体的样板意义十分重大,当前迫切需要寻找符合条件的空心村,需要大约1500平米的房屋,以满足孩子们的入住、学习和生活成长的空间以及办公区域和培训、孵化场所需要,还需要3000平米用来提供运动和体验的户外空间。“我们希望能获得政府政策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爱心支持。”
大皖新闻记者 龚润泽 摄影报道
编辑 许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