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1月7日,合肥市包河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2024年,包河区在经济发展、产业创新、城市品质、绿色发展、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推出一揽子计划,为新一年包河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城区建设描绘了一幅崭新蓝图。
重点排名指标继续进位
2023年,合肥市包河区的“成绩单”十分亮眼——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50亿元、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 1100 亿元、增长8%。全国百强区排名持续提升、综合实力晋升至第 37 位,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市辖区中排名第 32 位,均位居全省城区之首。
新一年,包河区仍将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其中,强化重点项目调度,加快华人健康总部基地、农发行金融科技中心等产业项目建设,推进神州鲲泰、巨一动力电驱动、华益药业生产基地等大项目建成投产。
继续实施促消费行动,培育扩大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健康、国货“潮品”等消费增长点。推进润城中心、杉杉名品小镇等商业项目尽快建成运营,完善淝河、十五里河、上海路以东片区商业布局,加快老城、滨湖区域商圈提档升级。
在长三角一体化方面,明确长三角对标城区,奋力扬长补短追赶。深化与上海徐汇、杭州余杭等友好城区合作,做大做强合杭梦想小镇,强力推进 26 个长三角一体化重点项目建设。
同时,支持合肥港打造“智慧港口”,鼓励企业在海外拓市场、抢订单,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 50 家,实际利用外资增长 20%以上。
为打造更优营商环境,该区还将开展新一轮企业培育行动,新增规上企业100家以上,上市、过会企业3家,市场主体总量突破 27 万户。
“专精特新”企业增至110家
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创新依然是最强动能。2024年,包河区将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国家高企突破1000家、其中规上企业150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突破1200家,“专精特新”企业增至110家。以“工大智谷”等科创平台为抓手,全速推进“环高校科创带”建设,成立包河区孵化载体联盟。
在做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方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出10个左右数字化应用场景。积极构建未来产业体系,前瞻布局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元宇宙、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集群,加快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抢占新赛道、开辟新领域。
实施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服务业增加值力争突破1400亿元。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新引进总部类项目10个,新增税收“亿元楼”2幢、“千万元楼”5幢,致力打造骆岗公园科创型总部经济集聚区。
城中村尽快退出历史舞台
新的一年,包河区将聚焦四大空间,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推进龙川路东延和锦绣大道、南淝河路全线贯通,开工建设甘棠路、山海关路等 20 条市政道路,竣工通车 21 条主次干道及支路网。
滚动实施滨湖四年建设计划,力争所有项目在2025年底前建成交付。强力推进城市更新,卫岗王卫片区所有更新项目力争全面开工,3年内基本完成;仰光片区、周谷堆片区全面完成房屋征迁,实现批次土地上市和安置房开工建设目标。攻坚城中村改造,尽快让城中村在包河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持续开展城乡环境专项整治,新建改造公厕20座,整治背街小巷10条,打通“断头路”、治理拥堵点10处,改造老旧小区19个,建成公共停车泊位3600个。
此外,该区将纵深推进“花漾包河”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立体造绿、屋顶增绿,更多使用乌桕等乡土树种打造环巢湖生态带,新建改造和提升绿地110万平方米,新增公园游园6个、花境10万平方米以上。
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
优质的公共服务能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新的一年,包河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保障省文化馆新馆、省非遗馆、安徽百戏城、滨湖图书馆、骆岗音乐厅等大型文化场馆建设,提升16个公共阅读空间运营质效,新建23个“15分钟阅读圈”。
打造大圩“全域景区”,加快包公园文旅集聚区、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建设,丰富发展科创科普、绿色生态、展览展会、特色街区等“八大游”产品。
同时,适应人口变化调整教育资源布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7所,新增学位2.8万个,建成交付合肥一中淝河校区。
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新增托位1530个以上,居家适老化改造100 户以上,创建全国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记者了解到,包河区将聚焦群众关注的养老托育、文化教育、安居乐业、停车出行、医疗健康等重点领域,遴选实施区级10件“民生实事”,增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的均衡性可及性,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大皖新闻记者 吴碧琦
编辑 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