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肥东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建得咋样?大皖新闻记者实地探访

©原创 2023-08-10 16:28

大皖新闻讯   洪水来袭时,能当蓄洪“大水缸”,保护城市安澜;平常年份里,能做生态“净化器”,成为巢湖岸边的生态风景线。去年9月16日,肥东十八联圩四期工程生态湿地蓄洪区项目开工建设,也是全国首个生态湿地蓄洪区。时隔近一年,生态湿地蓄洪区建得怎么样?大皖新闻记者进行了探访。

湿地进水闸已经建成待验收

8月9日,记者来到位于南淝河入湖口的肥东县长临河镇的十八联圩湿地。举目远眺,湿地水质清澈,草木丰茂,飞鸟翩翩,大片大片的荷花盛开,微风拂来,清香四溢,宛如铺开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十八联圩湿地风景如画

在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各类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场正在进行的是水田平整,将种植一些水稻和莲藕,这也是属于湿地项目的一部分。

四期生态湿地蓄洪区施工现场

随后,记者来到湿地蓄洪区的最北边沙河畔,发现湿地总进水闸已经建成,等待验收。“进水闸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湿地日常进水需求,南淝河的水通过总进水闸流入十八联圩湿地,通过多田湿地、沼泽湿地等对水质进行净化提升,再通过十八联圩沿线的各个泵站,将净化后的水排入南淝河,最终流入巢湖,起到对南淝河巢湖的水质净化作用。”十八联圩湿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汛期排涝泵站能够水下作业,位于生态湿地蓄洪区内的姚埠圩东站会进行拆除重建,而姚埠圩西站、马新站、桥北站则将进行提升改造。

湿地总进水闸建成待验收

在生态湿地腹地,一道从上游南淝河支流沙河通向巢湖岸边,全长7公里左右的撇洪沟,正在全面建设中。据介绍,该撇洪沟将采用石笼驳岸的方式进行改造,也就是把卵石、碎石、砂砾土石等石材固定在沟渠护坡之上。“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石材间的缝隙有利于鱼类栖息和水生植物生长,同时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另一方面水面以上的石笼面,可填土栽植护坡草坪、护堤林,美观的同时又增强了防汛能力。”

兼有生态和蓄洪的双重功能

十八联圩生态湿地总面积约 27.6 平方公里,位居环巢湖十大湿地之首,为保护巢湖、改善其生态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湿地一二三期工程均已建成。据介绍,四期生态湿地蓄洪区工程列入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分为蓄洪区建设工程和生态湿地修复工程两部分,设计蓄洪库容1.09亿立方米,治理生态湿地面积13.6平方公里。包括新建进(退)洪闸一座,改建、新建排涝泵站7座;新进湿地总进水闸1座,建设多田湿地、沼泽湿地、林草湿地等。

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项目正加快建设“将生态和蓄洪结合在一起,全国是首个。当洪水来袭威胁城市安全时,启用蓄洪区功能。平常年份没有洪水时,则发挥生态湿地涵养、净化南淝河入湖水质的作用。”合肥十八联圩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家政介绍,“考虑生态和蓄洪的需求,我们在湿地种植的为耐水淹植物,被洪水淹没退水后能够快速恢复生长。”

此外,项目建有进退洪闸。“过去人工破圩挖堤要7天到10天,而退水排洪时,要15天到1个月的时间。有了进(退)洪闸,十八联圩蓄洪区只需3天就能蓄满洪水,最快7天可以将所有洪水排出。”李家政告诉记者,通过闸门开闭还能科学控制蓄洪量,能够尽可能缩短洪水在湿地的淹没期,尽快地恢复湿地植物生长。

据介绍,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项目建成后,通过进(退)洪闸、圩内排涝体系完善、圩堤加固和保庄圩工程的建设,可为南淝河超标准洪水提供蓄滞场所,同时相机分蓄巢湖超额洪量,掌握防洪主动权。同时,通过湿地与生态农业相结合,丰富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并且兼顾水质净化功能。

预计明年5月全部建成

记者了解到,如今十八联圩湿地保护修复成效初显,湿地水质净化功能强大。建成后日净化南淝河水量约为60万m3,占南淝河年入巢湖水量的55%,消减氮磷入湖污染30%、出水水质在Ⅲ类以上,有效促进南淝河水质稳定达标。

十八联圩生态湿地

湿地还营造浅水区、深水区、湿草地、沼泽林、第二滩岛、季节性草滩和生态渗滤岛等多元性鸟类生境,累计构建鸟类栖息地面积410公顷。据监测结果显示,十八联圩湿地现有植物群类122种,较修复之初新增70种;鸟类117种,新增54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黄胸鹀、青头潜鸭纷纷落脚十八联圩。三期项目还入选中国山水工程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十八联圩生态湿地成为鸟类天堂

李家政介绍,为了保护鸟类,湿地保育区内划定了鸟类保护区,设立标识牌注明保护区域及水鸟种类及数量,不定期对鸟类保护区进行巡视。在鸟类保护区投放鱼类、蚌类生物,供鸟类捕食。并在湿地内部栽植了一万余棵鸟类食源性果树供鸟类觅食,为湿地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生境。

“三年来已经修复湿地接近2万亩,形成水下有草,水中有鱼,水上有鸟的自然生态风貌,目前正在建设的生态湿地蓄洪区工程,总蓄洪水量1.09亿m3,预计明年5月全部建成。”李家政表示,应急蓄洪时,可降低巢湖洪水位约14cm;当南淝河出现超标准水时,可降低合肥主城区洪水位约20cm,能有效缓解主城区防洪压力,力保城市安澜。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通讯员 陈振 文/图

编辑 许大鹏

大皖新闻讯   洪水来袭时,能当蓄洪“大水缸”,保护城市安澜;平常年份里,能做生态“净化器”,成为巢湖岸边的生态风景线。去年9月16日,肥东十八联圩四期工程生态湿地蓄洪区项目开工建设,也是全国首个生态湿地蓄洪区。时隔近一年,生态湿地蓄洪区建得怎么样?大皖新闻记者进行了探访。

湿地进水闸已经建成待验收

8月9日,记者来到位于南淝河入湖口的肥东县长临河镇的十八联圩湿地。举目远眺,湿地水质清澈,草木丰茂,飞鸟翩翩,大片大片的荷花盛开,微风拂来,清香四溢,宛如铺开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十八联圩湿地风景如画

在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各类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场正在进行的是水田平整,将种植一些水稻和莲藕,这也是属于湿地项目的一部分。

四期生态湿地蓄洪区施工现场

随后,记者来到湿地蓄洪区的最北边沙河畔,发现湿地总进水闸已经建成,等待验收。“进水闸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湿地日常进水需求,南淝河的水通过总进水闸流入十八联圩湿地,通过多田湿地、沼泽湿地等对水质进行净化提升,再通过十八联圩沿线的各个泵站,将净化后的水排入南淝河,最终流入巢湖,起到对南淝河巢湖的水质净化作用。”十八联圩湿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汛期排涝泵站能够水下作业,位于生态湿地蓄洪区内的姚埠圩东站会进行拆除重建,而姚埠圩西站、马新站、桥北站则将进行提升改造。

湿地总进水闸建成待验收

在生态湿地腹地,一道从上游南淝河支流沙河通向巢湖岸边,全长7公里左右的撇洪沟,正在全面建设中。据介绍,该撇洪沟将采用石笼驳岸的方式进行改造,也就是把卵石、碎石、砂砾土石等石材固定在沟渠护坡之上。“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石材间的缝隙有利于鱼类栖息和水生植物生长,同时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另一方面水面以上的石笼面,可填土栽植护坡草坪、护堤林,美观的同时又增强了防汛能力。”

兼有生态和蓄洪的双重功能

十八联圩生态湿地总面积约 27.6 平方公里,位居环巢湖十大湿地之首,为保护巢湖、改善其生态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湿地一二三期工程均已建成。据介绍,四期生态湿地蓄洪区工程列入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分为蓄洪区建设工程和生态湿地修复工程两部分,设计蓄洪库容1.09亿立方米,治理生态湿地面积13.6平方公里。包括新建进(退)洪闸一座,改建、新建排涝泵站7座;新进湿地总进水闸1座,建设多田湿地、沼泽湿地、林草湿地等。

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项目正加快建设“将生态和蓄洪结合在一起,全国是首个。当洪水来袭威胁城市安全时,启用蓄洪区功能。平常年份没有洪水时,则发挥生态湿地涵养、净化南淝河入湖水质的作用。”合肥十八联圩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家政介绍,“考虑生态和蓄洪的需求,我们在湿地种植的为耐水淹植物,被洪水淹没退水后能够快速恢复生长。”

此外,项目建有进退洪闸。“过去人工破圩挖堤要7天到10天,而退水排洪时,要15天到1个月的时间。有了进(退)洪闸,十八联圩蓄洪区只需3天就能蓄满洪水,最快7天可以将所有洪水排出。”李家政告诉记者,通过闸门开闭还能科学控制蓄洪量,能够尽可能缩短洪水在湿地的淹没期,尽快地恢复湿地植物生长。

据介绍,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项目建成后,通过进(退)洪闸、圩内排涝体系完善、圩堤加固和保庄圩工程的建设,可为南淝河超标准洪水提供蓄滞场所,同时相机分蓄巢湖超额洪量,掌握防洪主动权。同时,通过湿地与生态农业相结合,丰富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并且兼顾水质净化功能。

预计明年5月全部建成

记者了解到,如今十八联圩湿地保护修复成效初显,湿地水质净化功能强大。建成后日净化南淝河水量约为60万m3,占南淝河年入巢湖水量的55%,消减氮磷入湖污染30%、出水水质在Ⅲ类以上,有效促进南淝河水质稳定达标。

十八联圩生态湿地

湿地还营造浅水区、深水区、湿草地、沼泽林、第二滩岛、季节性草滩和生态渗滤岛等多元性鸟类生境,累计构建鸟类栖息地面积410公顷。据监测结果显示,十八联圩湿地现有植物群类122种,较修复之初新增70种;鸟类117种,新增54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黄胸鹀、青头潜鸭纷纷落脚十八联圩。三期项目还入选中国山水工程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十八联圩生态湿地成为鸟类天堂

李家政介绍,为了保护鸟类,湿地保育区内划定了鸟类保护区,设立标识牌注明保护区域及水鸟种类及数量,不定期对鸟类保护区进行巡视。在鸟类保护区投放鱼类、蚌类生物,供鸟类捕食。并在湿地内部栽植了一万余棵鸟类食源性果树供鸟类觅食,为湿地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生境。

“三年来已经修复湿地接近2万亩,形成水下有草,水中有鱼,水上有鸟的自然生态风貌,目前正在建设的生态湿地蓄洪区工程,总蓄洪水量1.09亿m3,预计明年5月全部建成。”李家政表示,应急蓄洪时,可降低巢湖洪水位约14cm;当南淝河出现超标准水时,可降低合肥主城区洪水位约20cm,能有效缓解主城区防洪压力,力保城市安澜。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通讯员 陈振 文/图

编辑 许大鹏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