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7月25日上午,上海港合肥内河集装箱中心项目启动,满载着太阳能光伏组件的集装箱“晶澳科技号”船舶缓缓驶离合肥派河港,直接驶往上海外高桥港。这是该项目启动后的合肥直达上海航线的首航,进一步降低了腹地企业的水运物流成本,提升了合肥水运港的集装箱服务能力,促进了沪皖同港一体化发展。
随着引江济淮工程试通水通航,作为江淮运河上首座集装箱码头,合肥派河港于今年2月16日试运营。派河港一期项目建设8个2000吨级泊位,其中,集装箱泊位4个、件杂货3个、汽车滚装1个,年吞吐量390万吨。截至目前,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4万标箱。
合肥派河港区是合肥派河综合物流园项目的重要港口工程,是省、市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是打造“江淮联运中心”的核心支撑。与合肥港相比,派河港地处江淮联运中心枢纽位置、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同时也是合肥市集装箱主要生成地,区位优势明显。
今年以来,由上港集团长三角公司牵头组建上海港合肥内河集装箱中心(ICT),整合了上海港、合肥港、合沪支线资源,通过提高运输时效、降低物流成本以及提升服务水平,全面打通了上海港ICT(合肥内河集装箱中心)项目的各个环节。据介绍,合肥内河集装箱中心(ICT)业务,就是为了将船公司在上海的空箱服务延伸到合肥内陆集装箱码头,让内陆企业能享受到上海港的优质服务。
“航线开通后,相较于公路运输,企业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并且相较于以前水运5到7天的航程来说,现在从合肥派河港到上海外高桥港区只要55个小时,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安徽港口集团合肥有限公司业务部负责人陈超告诉记者,计划开航初期每隔一天能发班一次,后期将根据市场需求增加班次。
安徽省港航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庆领表示,上海港ICT(合肥内河集装箱中心)项目的运营,为合肥外贸企业提供一条时效高、成本优、服务好的物流通道,为加速合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强合肥与国际市场对接、产业对接、物流对接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对于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外贸竞争优势、提升对外开放形象、优化投资创业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安徽积极构建集装箱运输体系,以合肥港、芜湖港、蚌埠港等港口为枢纽,开通运行集装箱航线55条、每周开行248班次,企业降本增效明显。积极推进水运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水运建设投资108亿元,全省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超2183公里,位居全国第五、长三角第二。长江首座集装箱无人智能堆场在芜湖港建成启用。合肥港智能网联无人驾驶项目投入运营,成为全国首家使用无人驾驶技术的内河港口。
“江淮运河至淮河段即将全面通航,派河港区作为‘江淮联运中心’的核心港区,腹地范围将进一步辐射皖北及豫东区域,合肥港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丁庆领表示,未来合肥港将建成“江淮联运中心”,发展成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线重要节点港口及全球知名的“国际内河港”。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殷子昂 通讯员 邢璐
编辑 张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