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如何将孩子培养成科技人才 合肥一中校长为你支招

©原创 2023-02-21 08:46

大皖新闻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如今的中国,需要大量高科技人才,无数家长也希望孩子成为科技创新的栋梁。

如何引导孩子从小热爱科学,如何因材施教,如何让青春期的孩子保持身心健康,家长如何做好孩子的表率……日前,“家校社共育公益直播系列活动”第十二期走进合肥一中,校长封安保作客直播间,与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会长、广东省政协委员杜兰在线畅谈科创教育的热点话题。这位从教29年,有着深厚物理教育专业背景的中学校长,从“理工科思维”的角度,带来了“尊重孩子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孩子创造人生出彩机会”的思考。

“科创苗子”要从三个方向提升自己

具备怎样特质的孩子,适合被培养成科技型人才?

作为一名资深物理老师,封安保认为,理工科思维讲究逻辑、判断、推理,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和文科思维的想象、灵感、顿悟明显不同。

因此,在封安保看来,对外界的影响反应强烈,有敏锐的好奇心、进取乃至冒险精神,以及灵活多变的头脑的孩子,是具有较好培养潜质的“科创苗子”。

封安保认为,青少年立志成长为科技人才,除了要始终保持探索未知的热情,不断增强敏锐的观察力,还要从三个方向提升自己。

首先是强化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也就是“学以致用”。封安保拿合肥一中举例,学校开设了8个“STEAM”创新实验室,通过智能机器人、微型无人机、Python程序设计、地球科学探究与实验、APP开发、无线电、创客等特色课程,激活孩子们的动手创新能力。

第二是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习惯。封安保认为,无论现代信息手段如何先进、知识如何丰富,一个人如果想真正掌握一门学问,必须经过自己的加工、吸收和“内化”。

最后是具备实事求是的精神和道德自律的品德。封安保说,从事科学研究要具备严密、严格、严谨的“三严”精神,要实事求是,肯下苦功,甚至甘于清贫。

用“赏识”激发孩子对科技的热爱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非常重要。那么,家长应当如何激发孩子对科技的热爱呢?封安保分享了两个好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环境发生”。封安保认为,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感知前沿科技提供“场景”。他举例说,学校有一位在物理学科具有高潜能力的学生,从三岁起,每次卫星发射,父亲都会带他收看发射直播,“神舟飞天”更是一次不落。十余年的坚持和积累,让孩子对支撑航天技术的物理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二个方法是“赏识催生”,也就是家长要真诚地认可和欣赏孩子对科技的热爱。在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中,教师写了一份随机挑选的“最有前途者名单”,8个月后,上名单的学生个个进步巨大,这证明了“积极暗示”的巨大价值。封安保认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在他看来,不是“好学生”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学生”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家长更应该相信孩子具备成功的潜质,应该对孩子科技实践和动手能力提供积极的反应反馈,发自内心地、真诚地赞美孩子。”

节目中,杜兰也很认同“赏识教育”的方法。她认为,有很强成长动力、情绪比较稳定的孩子,背后通常都站着一对有着稳定价值观的“支持型”父母,给孩子不断注入爱、注入安全感。杜兰认为,科学教育本质在于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实验看上去费时间,但只有亲自动手,才能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只有自主探究,才能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这就是科学课‘最大的效率’。”

既要“因材施教”也要“投入专注”

教育孩子如何兼顾效率和质量,做到又快又好?这几乎是所有老师和家长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对于教学效率,封安保一直倡导“老师高效率去教,学生高效率去学”。他认为,对老师来说,关键词是“投入”,要投入激情、投入精力、投入智慧;对学生而言,关键词是“专注”,要专注于练习、专注于课堂、专注于讨论、专注于整个学习过程。

封安保分享了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教”的场景:一位老师因为某件事和校领导争吵起来,此时上课铃响了,他抬脚转身就跑向教室,边走边说“上完课后我再找你吵”。但是,当老师站上讲台,马上进入忘我状态,眉飞色舞、神采飞扬,丝毫看不出刚才怒气冲冲的样子。“由此可见,这位老师投入了对学生的热情、对课堂的激情、对教育的感情。”

另一个让封安保印象深刻的“学”的故事是:2013年获得安徽理科最高分、曾被称为“数学狂人”的刘壮同学,是出了名的“三国杀”高手,他可以做到先玩20分钟三国杀,再专注学习2小时,“玩能玩得心无旁贷,学能学得旁若无人”。

对于教学质量,封安保一直倡导“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分志、分趣、分层”的教学调控。他认为,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主角,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杜兰也认为,好的教育不是苛责,不是强迫,而是唤醒孩子内心的力量。“创造性思维的来源之一是好奇心和想象力,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该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杜兰说,创新的本质是要培育一个多样化的大脑,这实际上能够让大脑建立起新的连接,“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知识,而是训练会思考的大脑。”杜兰说,一个人的自我控制力越强,就越容易形成深度学习,将来获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

出现这四类行为,家长要注意孩子“身心健康”

除了学习,保持身心健康,也是青少年成才的重要因素。青少年心理活动状态不稳定、认知结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高度依赖,这些情况都可能造成焦虑和抑郁。

封安保认为,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要善于“察言观色”。如果家长观察到孩子以下几方面的行为,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引导。

第一是饮食,孩子从规律饮食突然变成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第二是睡眠,孩子从规律作息突然变成熬夜失眠;第三是在校行为,突然从乖巧好学变成挑衅滋事;第四是其他行为,比如从充满好奇心突然变成漠不关心等。

杜兰则建议青少年把体育作为情绪释放的方式,“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宣泄情绪、缓解焦虑,而且可以培养坚强、勇敢、克服困难的精神和能力。”

以身作则,“鸡”娃要先“鸡”自己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封安保看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既要严于律己,又要言行一致。

他说,青少年的心智发育未完全,分辨能力弱、好奇心重且模仿能力强,他们会下意识地去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你想要孩子懂进退、有礼貌,那么你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做到轻声细语、不急不慢;你想要孩子爱上读书,你就要做到手不释卷、沉浸其中;你想要孩子尊老敬老,你就要做到关心老人、爱护老人。”

封安保也谈到很多家长关心的“孩子撒谎”问题,“当家长为孩子撒谎苦恼、生气时,或许他们自己也经常许下不兑现的承诺、随意讲出糊弄孩子的搪塞之语。”所以,在做出承诺前,父母应该考虑到自己是否能履行诺言,如果自己做不到,或者只让孩子去做,自己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利于孩子德行的提升,还会导致他养成撒谎的坏习惯。”

杜兰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教育孩子拼的也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功底。她谈到“四十岁父母现象”:四十岁左右的人,特别容易往两个方向走,要么眼界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魅力,要么视野越来越窄,越来越与世界疏离。在她看来,孩子是父母的老师,孩子来到世界上,也是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孩子教育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要敬重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

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

编辑 陶娜

大皖新闻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如今的中国,需要大量高科技人才,无数家长也希望孩子成为科技创新的栋梁。

如何引导孩子从小热爱科学,如何因材施教,如何让青春期的孩子保持身心健康,家长如何做好孩子的表率……日前,“家校社共育公益直播系列活动”第十二期走进合肥一中,校长封安保作客直播间,与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会长、广东省政协委员杜兰在线畅谈科创教育的热点话题。这位从教29年,有着深厚物理教育专业背景的中学校长,从“理工科思维”的角度,带来了“尊重孩子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孩子创造人生出彩机会”的思考。

“科创苗子”要从三个方向提升自己

具备怎样特质的孩子,适合被培养成科技型人才?

作为一名资深物理老师,封安保认为,理工科思维讲究逻辑、判断、推理,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和文科思维的想象、灵感、顿悟明显不同。

因此,在封安保看来,对外界的影响反应强烈,有敏锐的好奇心、进取乃至冒险精神,以及灵活多变的头脑的孩子,是具有较好培养潜质的“科创苗子”。

封安保认为,青少年立志成长为科技人才,除了要始终保持探索未知的热情,不断增强敏锐的观察力,还要从三个方向提升自己。

首先是强化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也就是“学以致用”。封安保拿合肥一中举例,学校开设了8个“STEAM”创新实验室,通过智能机器人、微型无人机、Python程序设计、地球科学探究与实验、APP开发、无线电、创客等特色课程,激活孩子们的动手创新能力。

第二是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习惯。封安保认为,无论现代信息手段如何先进、知识如何丰富,一个人如果想真正掌握一门学问,必须经过自己的加工、吸收和“内化”。

最后是具备实事求是的精神和道德自律的品德。封安保说,从事科学研究要具备严密、严格、严谨的“三严”精神,要实事求是,肯下苦功,甚至甘于清贫。

用“赏识”激发孩子对科技的热爱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非常重要。那么,家长应当如何激发孩子对科技的热爱呢?封安保分享了两个好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环境发生”。封安保认为,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感知前沿科技提供“场景”。他举例说,学校有一位在物理学科具有高潜能力的学生,从三岁起,每次卫星发射,父亲都会带他收看发射直播,“神舟飞天”更是一次不落。十余年的坚持和积累,让孩子对支撑航天技术的物理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二个方法是“赏识催生”,也就是家长要真诚地认可和欣赏孩子对科技的热爱。在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中,教师写了一份随机挑选的“最有前途者名单”,8个月后,上名单的学生个个进步巨大,这证明了“积极暗示”的巨大价值。封安保认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在他看来,不是“好学生”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学生”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家长更应该相信孩子具备成功的潜质,应该对孩子科技实践和动手能力提供积极的反应反馈,发自内心地、真诚地赞美孩子。”

节目中,杜兰也很认同“赏识教育”的方法。她认为,有很强成长动力、情绪比较稳定的孩子,背后通常都站着一对有着稳定价值观的“支持型”父母,给孩子不断注入爱、注入安全感。杜兰认为,科学教育本质在于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实验看上去费时间,但只有亲自动手,才能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只有自主探究,才能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这就是科学课‘最大的效率’。”

既要“因材施教”也要“投入专注”

教育孩子如何兼顾效率和质量,做到又快又好?这几乎是所有老师和家长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对于教学效率,封安保一直倡导“老师高效率去教,学生高效率去学”。他认为,对老师来说,关键词是“投入”,要投入激情、投入精力、投入智慧;对学生而言,关键词是“专注”,要专注于练习、专注于课堂、专注于讨论、专注于整个学习过程。

封安保分享了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教”的场景:一位老师因为某件事和校领导争吵起来,此时上课铃响了,他抬脚转身就跑向教室,边走边说“上完课后我再找你吵”。但是,当老师站上讲台,马上进入忘我状态,眉飞色舞、神采飞扬,丝毫看不出刚才怒气冲冲的样子。“由此可见,这位老师投入了对学生的热情、对课堂的激情、对教育的感情。”

另一个让封安保印象深刻的“学”的故事是:2013年获得安徽理科最高分、曾被称为“数学狂人”的刘壮同学,是出了名的“三国杀”高手,他可以做到先玩20分钟三国杀,再专注学习2小时,“玩能玩得心无旁贷,学能学得旁若无人”。

对于教学质量,封安保一直倡导“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分志、分趣、分层”的教学调控。他认为,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主角,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杜兰也认为,好的教育不是苛责,不是强迫,而是唤醒孩子内心的力量。“创造性思维的来源之一是好奇心和想象力,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该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杜兰说,创新的本质是要培育一个多样化的大脑,这实际上能够让大脑建立起新的连接,“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知识,而是训练会思考的大脑。”杜兰说,一个人的自我控制力越强,就越容易形成深度学习,将来获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

出现这四类行为,家长要注意孩子“身心健康”

除了学习,保持身心健康,也是青少年成才的重要因素。青少年心理活动状态不稳定、认知结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高度依赖,这些情况都可能造成焦虑和抑郁。

封安保认为,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要善于“察言观色”。如果家长观察到孩子以下几方面的行为,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引导。

第一是饮食,孩子从规律饮食突然变成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第二是睡眠,孩子从规律作息突然变成熬夜失眠;第三是在校行为,突然从乖巧好学变成挑衅滋事;第四是其他行为,比如从充满好奇心突然变成漠不关心等。

杜兰则建议青少年把体育作为情绪释放的方式,“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宣泄情绪、缓解焦虑,而且可以培养坚强、勇敢、克服困难的精神和能力。”

以身作则,“鸡”娃要先“鸡”自己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封安保看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既要严于律己,又要言行一致。

他说,青少年的心智发育未完全,分辨能力弱、好奇心重且模仿能力强,他们会下意识地去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你想要孩子懂进退、有礼貌,那么你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做到轻声细语、不急不慢;你想要孩子爱上读书,你就要做到手不释卷、沉浸其中;你想要孩子尊老敬老,你就要做到关心老人、爱护老人。”

封安保也谈到很多家长关心的“孩子撒谎”问题,“当家长为孩子撒谎苦恼、生气时,或许他们自己也经常许下不兑现的承诺、随意讲出糊弄孩子的搪塞之语。”所以,在做出承诺前,父母应该考虑到自己是否能履行诺言,如果自己做不到,或者只让孩子去做,自己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利于孩子德行的提升,还会导致他养成撒谎的坏习惯。”

杜兰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教育孩子拼的也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功底。她谈到“四十岁父母现象”:四十岁左右的人,特别容易往两个方向走,要么眼界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魅力,要么视野越来越窄,越来越与世界疏离。在她看来,孩子是父母的老师,孩子来到世界上,也是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孩子教育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要敬重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

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

编辑 陶娜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